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带着农场当崇祯在线阅读 - 5.无题

5.无题

    恩科结束后,御马监掌印庞天寿报告,御马监在北方各地招收的两千青年终于完全到位。

    这些人,朱伟迪是准备当自己的亲信培养,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家里都比较穷,和旧的官僚没有半分牵扯。

    在这些人抵京后,朱伟迪同时下令,将他们的家人陆续接到京城安置。

    按照卢象升教的老办法,朱伟迪让他们靠打架的方式选出了军官。

    接下来,朱伟迪依旧在西苑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军训。和一般四卫营士兵不同的是,军训之余,这一批青壮还要学习识字,由太监负责教导,日后还会让他们学习一些基础的军事知识。

    这个其实是士官培训学校的雏形,大明如今的政治环境下,直接对外声称这是皇帝亲自办的军校或武学,只会引来一群苍蝇,把事情办砸。

    朱伟迪很清楚,军校是培养不出将军的,合格的将军只会诞生在战场上,这帮人以后是要上战场拼杀,立有军功后活下来的,才有资格成为他的亲信将官。

    朱伟迪倒是也想过直接招收识字的青年作为军官培养,不过仔细考虑过后就放弃了那打算。

    先不说识字的青年们大多还存着参加科考的心思,在大明这个重文轻武的环境里,能否招得到足够的人显然会有些问题。

    关键的问题是,招识字的青年进入四卫军,这个举动政治意图太明显,到时候勋贵和官员们少不得会把大把的亲朋好友之类的往里面塞。

    朱伟迪想要做的,是以皇帝的身份造大明的反,把那些和旧体系有扯不清关系的人弄进来了,到时还怎么好造反。

    这几个月来,卢象升那边的四十个参谋人才工作也开始展开。

    在得到了从各地军镇中抽调的使长枪高手指导,又经过了很多场列阵演习后,这批参谋人才已经在按要求编写初版的长枪枪刺术教范。在第一批一千多只火绳枪送至后,参谋们观察过经过多次射击演习后,火绳枪的标准射击教范也在编写中。

    四十名参谋和卢象升商量过后,对战场指挥通讯也有了些建议,要求将大明军队杂乱的战场指挥手段简化,他们建议很多,都还在用演习进行测试实际效果。

    对卢象升带出的这四十人,朱伟迪很满意,已经传下口谕,赐下了大批赏赐。

    恩科结束后,冶铁工坊那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按照朱伟迪的要求,将生石灰粉投入以煤炼制的铁水中,经过多次试验,将生石灰磨制得更细,不断摸索加除杂剂的合适方法,经过长时间地改善工艺,练出的生铁质量已经有了不小地提高。

    炼铁工坊如今以煤炼制的生铁,虽说还比不上木炭炼制的,不过也不差太多,有些甚至能直接用锻打法打制成兵器。

    这个工艺是炼钢前的除硫除磷预处理法,手工业技术条件也实在有限,生石灰粉的磨制精细度和投料工艺都远不如现代,现代工艺也只能除去生铁中半数左右的的硫和磷,这个工艺除硫和磷自然也不是很彻底,不过还是能将生铁的质量提升一些。

    现在作用不是特别大,不过日后量产铸铁大炮的时候,这个改进的意义就会很大。铜太贵,木炭烧出的铁也不便宜,铸造舰炮等巨炮时,廉价的煤炭烧出的铸铁才是首选,减少铸铁中硫和磷的含量,可以大大提升火炮性能。

    目前冶炼工坊的研发进度还是让朱伟迪不是特别满意,改进蓄热室和炉体形状之后,温度倒是离冶炼液态钢差得不算多,就是耐火坩埚还是个大问题,新研制的坩埚烧玻璃可以,用来炼钢却还是不行。

    好在朱伟迪有钱,几百个工匠日以继夜地拿着各地送来的黏土等材料试验,要出成效也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制造板甲用的水力锻锤,倒是朱伟迪小看大明的工匠了,此时大明已经有类似的机械,是用来捶打稻米的小水力机械,只是锤体还不够重,捶打频率还不够高,要改进成可以捶打盔甲的,倒是不难,工匠们正在制造更大的水轮,顺便也在改进传动装置,把锤头以长杠杆固定,也不用担心捶打时位置有偏差。

    至于板甲形状,工匠们还在拿人体形状的模具做实验,确定模板样式。

    几百个木匠和铁匠一起攻关,让水力锻锤和板甲的研制进度非常快,让朱伟迪发现,即便没有西方板甲的样品,给出概念和打造思路,依靠大明的工匠独立弄出来也不是难事。

    满桂、曹文诏和何可纲三人此时已经被调往保定,新军没有一般明军的陋习,兵额是足的,军饷也毫无克扣,手下士兵也不会被文官们拉去服劳役,因此他们对这次调动也还算满意。

    满桂唯一不满的只是他手下的兵有点少,只有两千骑兵,辅兵还没到位,两千兵,朱伟迪给了满桂四千匹用外挂弄出的纯血战马,这**勇敢倔强顽强且体形高大,冲击力极强,是极佳的战马。

    看到四千匹宝马,满桂早乐得合不拢嘴,一番接触后基本相信他的顶头上司卢象升并不贪财,满桂才彻底放下心来,不说那两千匹宝马,单不克扣军饷,还能有两千足额的青壮战兵,这个待遇他可是从不敢想的。

    他实力最强时,也不过是在敖木伦之战前,那会他不过有几百能拿到全额军饷的家丁,外加四千多拿不到全额军饷的乌合之众。

    敖木伦之战,满桂和林丹汗以二十多倍的兵力,围攻三千建夷,损兵折将万余,还没能全歼那三千建夷。

    敖木伦之战的耻辱,满桂一直都牢记在心里,如今他手上有四千宝马,手下的两千精壮虽说还都是新兵,不过粮饷都不缺,他相信加紧cao练也一定会是支强军,完全有信心在建奴手上找回场子。

    让满桂稍微有些不习惯的是,这只骑兵,皇帝要求他采用他从未听说过的骑兵新战法。

    朱伟迪要求这只军队的作战时排成密集而整齐的线形阵列进行冲锋,每条线列冲击敌人后,需要强行顶着敌人的射击或砍杀,快速撤离,重新结阵,反复列成整齐队形冲锋。

    这是近代骑兵的作战方法,朱伟迪看过战争方面的史书,对近代骑兵有过一点点研究,不过他也只是初略的研究,具体的骑兵训练事宜,和这种战法下该选用哪种武器等事宜,只有让满桂和卢象升去慢慢摸索,这只两千人的骑兵将会成为大明铁骑新战法的探路先驱。

    要让骑兵保持线形阵列冲锋,这个难度不是一点两点。为此满桂的这只军队训练时间将会很长很长。这只骑兵部队一开始也接受了步兵的队列训练,在卢象升的主持下已经进行了一小半,满桂还得耐着性子接着将这只军队的队列训练完成。

    满桂等三位关宁系的军将起初对队列训练还持有怀疑,不过看到卢象升直属的标营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已经隐隐有了点强军的架子后,那点怀疑也彻底被抛到脑后。

    对卢象升统领的标营,朱伟迪也做了点不同的安排,考虑到要为卢象升配备一只炮兵部队,对这只军队文化素养的要求也相应地会高一点。他另外拨钱给了卢象升,让他去请些识字的教书先生教那些大兵们识字,和一点基础的数学知识。

    被朱伟迪派去弄酒精湿法压制黑火药的高起潜在四月初终于传回消息,炸死了2个太监,包括高起潜在内的5个太监被炸伤,却只制出了比一般黑火药威力稍大一点的火药。

    朱伟迪得到回报后,琢磨着,这么个死人法弄出的黑火药威力却没有多大提升,没有温度计,生产过程也实在太危险,非常不合算,只得放弃了这个项目,把高起潜打发去研究硫酸。

    铅室法制取硫酸的手工业化生产,倒是取得了些成效,不过朱伟迪痛苦地发现,铅室法改进后制出的硫酸浓度依旧不够,似乎最多能取得70%多浓度的硫酸,这个浓度的硫酸加热不光会和水共沸,有时还会分解,要想得到高浓度的浓硫酸,似乎只能用酸性干燥剂去除水蒸汽。

    朱伟迪苦思了下,发现以他的知识储备,就只知道可以用五氧化二磷这种酸性干燥剂试试。不过,磷这东西,从有机物中提取出来倒是不难,但是产量就成问题了,想要用干燥的方法批量生产浓硫酸,也不大可行。

    想要批量生产出硝化甘油和硝化棉,还是得继续改良硫酸生产工艺。

    朱伟迪倒是记得接触法,不过催化剂五氧化二钒他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知道钒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没有合适的化学分析设备,也无法从大堆矿石中把含有钒化合物找出,更不要说把完全不知如何制取的五氧化二钒弄出来。

    感叹了一阵后,朱伟迪也只得把这个实验暂时缓一缓。

    这会他终于明白,没有工业化后制造出的高精度仪器,想要上硝化甘油炸药和无烟火药,可行性实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