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蚁贼在线阅读 - 69 天助 Ⅲ

69 天助 Ⅲ

    历史上的今天:

    643年3月23日(唐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下诏:在凌烟阁中绘制24位功臣之像。

    ——

    堂上诸将议论纷纷,推举地位最高的陈虎去询问邓舍叹息的原因。等了多时,陈虎出来。

    “大将军怎么了?”

    “大将军给本将讲了个故事。”

    “甚么故事?”

    “说:有一只公鸡,长的威武,有一个高高的红鸡冠,就像是将军们的头盔,身上披满了火一样带着金色的羽毛,就像是将军们的甲胄。他既威武、又漂亮,全天底下,再找不到比他更出色的公鸡了。”

    “公鸡?”诸将莫名其妙,不知邓舍怎会讲了这么个故事。

    “有一天,这支公鸡出门,路上碰见了两只吹牛的蛐蛐,一个说明天要吃一棵大柳树,一个说明天要吃一只大叫驴。这两只蛐蛐瞧见了公鸡,就说:‘看,有只大公鸡,咱们吃掉他,别叫他跑了。’大公鸡呢,气坏了,橐橐地啄了两下,就把他们吃掉了。”

    “这倒是,蛐蛐自然比不上公鸡。”

    “可不是么,很多人看见了这一幕,就夸奖这只大公鸡,说他很厉害,还专门编了首歌儿,连公鸡、母鸡们也用鸡的调子哼唱这首歌,歌里边唱的,不是他两口吃掉两只蛐蛐,而是他一口吃掉两只蛐蛐。大公鸡听见了,很高兴,从那一天起,他就不再找别的小虫子吃了,专吃蛐蛐儿。”

    诸将有机灵的,渐渐听出了不对,窃窃私语的声音变得小了。

    “他等了很久,秋天到了,他又出去散步,想再一次吃到两只蛐蛐,一口吃掉两只蛐蛐。那天他看到了一只小蛐蛐,待在狗尾巴草边儿上。他就去吃小蛐蛐,他昂着头,鼓着气,把脖子上的羽毛都竖了起来,要叫小蛐蛐见了害怕。”

    几个将领忍不住看了杨万虎、庆千兴与佟生养一眼。

    庆千兴神情自若,杨万虎满脸通红。邓舍的故事,庆千兴早有听过,他适才的上言,本就与邓舍提前商量好的。

    陈虎接着道:“大公鸡与蛐蛐你来我往,两个大斗三百回合。小蛐蛐非常灵活,大公鸡啄不住他。大公鸡非常恼怒,他可以一口吃了两个蛐蛐,怎么连个小蛐蛐都拿不下了?——他已经真的以为,他曾经一口吃掉两只蛐蛐了。

    “他伸长脖子,往小蛐蛐站的地方啄去,还没看清楚呢,小蛐蛐跳上了他的鸡冠,张开大牙齿,咬住了,像一把钳子夹得紧紧的,大公鸡痛的乱蹦乱跳。咯咯地叫喊。他没办法,只好向小蛐蛐求饶,小蛐蛐放过了他。这一幕,又被很多人看到了。他们重新编了首歌儿,说大公鸡出了丑,打了个败仗。”

    “然后呢?”

    “然后?没有然后了。噢,有的。每次大公鸡听到那首别人嘲笑他的歌儿,他就无地自容,要钻到墙角里去躲会儿,十分害臊。”陈虎最后说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骄傲的大公鸡。”

    堂中安静。

    诸人眼神交流,或有窃笑的,杨万虎耐不住臊气,撞了出来,噗通跪倒在地,向着后堂高声叫道:“大将军,俺知错了。你且出来,莫与俺粗人一般见识。不知羞的话,俺再不说了,以后即便见只蛐蛐,俺也当成老虎,一点儿不再骄傲。”

    堂后没有动静。

    杨万虎咚咚磕头,佟生养羞愧难当,也跪在地上检讨错误。庆千兴与陈虎对视一眼,火候差不多了。两个人引着诸将,同时拜倒在地,高声齐呼:“末将等知罪,求大将军勿怪。”

    邓舍喟然长叹,从堂后转出。他扶起来杨万虎、佟生养等人,说道:“非我忧愁,实在骄兵必败。此中的道理,诸位无不久经战事,皆为我双城臂膀,当熟稔于心。不仅要熟稔,更要牢记。”

    讲过了道理,举个事例加深印象。

    他分析道:“囊者,纳哈出百万铁骑围困辽阳,为何竟甚被毛居敬以区区数万人马大破之?但凡,人马强盛则必有自矜之心,甲器精良则必有顾盼之态,以我之自矜、顾盼敌之弱小,则敌人虽弱,难道就没有勇士么?他们难道会甘死么?他们难道就没有破釜沉舟的胆略么?自古兵者为凶器,狭路相逢勇者胜。

    “是为,我强而虚,彼弱而坚。以彼之坚攻我之虚,我纵有百万铁骑又能怎样?楚霸王不可谓不强,而汉高祖获得了胜利。纳哈出兵败,距今才过了几天?有此前车之鉴,当为后事之师。骄而必败,傲则身死,诸君,需得紧记!”

    众人唯唯。

    庆千兴道:“是末将考虑不周。请将军放心,此次开战,末将绝不敢有半分自傲之心,必会打起精神,小心谨慎。”

    “如此最好。”

    说过例子,详细讲解此战的意义,进一步提高诸将的警惕。

    “我军参战,若败,会出现什么后果?杨将军,你来说。”

    “若败了,……”杨万虎擅长的陷阵冲锋,运筹帷幄、未胜先料败非他所长,他皱着眉,想了会儿,道,“广宁被鞑子占去,我军败退回辽阳。……不对,如果纳哈出趁机出军,抄我军后路的话,再有搠思监、囊加歹追击,哎呀,全军覆没不是没有可能!”

    陈虎道:“那辽阳就丢了。”

    “辽阳一丢,我军在辽东只剩下辽左。有高家奴在敌营,他熟悉盖州情况,鞑子挟大胜之威,用全省之军,后顾无忧,全力以赴,鼓勇进逼,则我辽左独臂难撑,难保。”许人道。

    庆千兴道:“辽左难保,鞑子的兵锋直抵鸭绿江边。南部的高丽王不会不落井下石,我双城就要面临两线作战。我双城边疆,南北长而东西短,南北两线同时开战,那么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同时应付,最好的结局,放弃平壤等地,退入双城,自闭关北。关北的女真人,倘若再借机生事?”

    佟生养自做了邓舍的义弟,得到与众不同的待遇,虽统领的女真军,却越来越不把自己当女真人看了。他本就是岳武穆的后裔么。他悚然而惊,道:“女真乱,关北丢。关北丢,我军再无半分立足之地。”

    陈虎、庆千兴适当地推波助澜,很快给诸将描绘出了一副可怕的场景。

    邓舍问道:“我军若胜呢?”

    庆千兴昂昂然,说道:“我军若胜,则敌远溃塞外。我自可西入广宁,南下辽西,北拒纳哈出。开疆数百里,得名城重镇无数。自此,辽东再无鞑虏,唯我皇宋天威。大将军之名,必将传遍天下;而诸将之勇,也必然妇孺皆知。”

    他省去了潘诚,诸人没谁在意。要参战,溃敌杀鞑子次要,首要广宁不会放过,人人心知肚明。听了庆千兴一番话,诸将奋勇,士气高涨。

    邓舍退回案前,扬眉刀出鞘,沉声道:“取我将令。”

    毕千牛双手奉上,诸将躬身听命。

    邓舍提刀,刀锋凛冽,指向地图。他道:“鞑子三路出军,我军亦以三路应之。第一路,李邺为帅,引本部安东都指挥司军马万人,出辽阳,向西南,以盖州为依托,屯驻闾阳城侧。其任务有二,第一,护我军之左翼;第二,守东西之通道。

    “军令:广宁战事不停,尔部一步不许后退。”

    李邺,为五衙之一安东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用他来把守从义州到盖州的通道,联合盖州的赵过,护住辽阳的侧翼,保证在邓舍出军其间,辽西的元军没有空隙可趁。

    李邺应命。

    “第二路,庆千兴为帅,引高丽营万人,以辽阳为依靠,屯驻辽阳城西北。其任务有二,第一,护我军之右翼;第二,守南北之通道。军令:严守防区,不许放半个沈阳的鞑子进来。”

    用高丽营把守从沈阳到辽阳的通道,同时护卫主力的右翼。

    庆千兴应命。

    “第三路,我亲率之。用女真营为先锋,以安辽、定辽、度辽三衙及神机营为主力,往赴广宁,星夜救援,助潘平章破贼杀敌。”四万精锐,两万步卒,两万骑兵,加上火器最盛的神机营,足矣。

    佟生养、杨万虎、左车儿、陆千十二等将上前领命。

    邓舍环顾诸将,道:“鞑子探马赤,乃五投下之主力。尔等且不可因它数月未曾与潘平章交手便小看了它,它不战,并非怯战,能忍才最可怕。探马赤,即如我军之探马,尽皆精悍,战力不容小觑。囊加歹,木华黎之后;搠思监,怯烈氏一脉,此皆有勇有谋,兵书传家的善战之将。

    “佟将军,你为先锋,为我矛戈,谨慎为上。”

    佟生养应命。

    “杨将军,你素勇悍,今战,可为我之左膀,行中军之左侧。”

    杨万虎应命。

    “左将军,你老练行伍,今战,可为我之右臂,行中军之右侧。”

    左车儿应命。

    “陆将军,你剽悍轻马,今战,可为我之腹心,左有急则救左,右有急则救右,前锋有变则全军突击。我的中军,便放在你部。神机营居前,你部居后。”

    陆千十二应命。

    邓舍的部属井井有条,步卒做为中坚,放在两翼。骑兵做为突击的力量,放在靠后的位置,呼应先锋的女真营。中间放上神机营的火器,集中使用,哪里碰上了敌人的主力,就派去哪里。

    他往常的部属,一般骑兵放在两边,这一次放在后边是因为探马赤多为骑兵。以骑兵对骑兵固然为上策,但若彼此实力相当,则徒然损耗,不利速战速决。他有以杨万虎、左车儿联营李邺、庆千兴的两翼,从而运用步卒挖掘沟堑、筑造工事的能力,疲累敌人骑兵的打算。

    这次作战的范围很窄,非常明确,无论敌我都会围绕广宁附近。骑兵的长途机动性不用太多考虑,短途的冲锋能力才是运用的重点。

    打一个比方的话,步卒就好比一个椭圆形的木板,用木板来抵挡敌人的尖刀,不求制胜,只要坚持。而他的尖刀,便是连带女真营在一起的两万骑兵,放在木板的中央,既可以左右救援,更重要的责任为伺机寻找敌人的缝隙,插入瓦解。

    “城中,留陈将军坐镇。定东都指挥使司及陆千五带来的五千双城军马一并留守城中。”

    陈虎应命,问道:“大将军,以何名义出军?”

    “传檄文。”邓舍挥了挥手,“诸位退去吧,早做准备,后日出军。佟生养、李邺、李首生,你们留下,我有话交代。”

    ……

    辽阳城,一纸檄文传出,不日遍及辽东。檄文上写道:

    “皇宋双城总管府邓,告辽东父老并军中总管、万户、千户、百户、牌子头,诸营士卒:

    “广宁,我皇宋潘平章居,闻竟有鞑虏来犯,我双城总管府邓,既为属僚,岂可罔顾?况彼鞑虏,草原之禽兽,先盗我前宋之国。今囊加歹、搠思监,禽兽之后,又来盗我后宋之城。

    “土地者,祖先传承,我中国之地,岂可入彼鞑虏之手?且自彼鞑虏入主中原,天下之乱也久矣,辽东之乱也久矣,其死者露尸不掩,生者则奔亡流散,谁之罪也?每见及此,谁人无哀?

    “嗟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今双城之卒三十万,已平辽左,下辽阳,逐高家奴仓皇鼠窜,破纳哈出百万铁骑,掩地千里,威命四布。此诸君所闻也。其得囊加歹首者,封赏从优,彼部曲裨将诸吏降者,勿有所问。

    “布告天下,咸使知我皇宋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志。”

    短短月余,邓舍传出两封檄文。第一封斥责关铎交接蒙元,第二封寥寥数字一笔带过出军的原因,长篇大论指责蒙元无道,话锋一转宣扬双城军威,最后一句明面上看来,表的是皇宋之志,实际上人们看到这封檄文,首先想到的,不会是小明王,而会是邓舍。

    与潘诚相比,两个人的上下区别就出来了。邓舍看重民心,他注意舆论,打一个辽阳,他竖立自己忠义的形象;救一个广宁,他表达自己心忧百姓的情怀,驱逐鞑虏的志向。不明真相的看了,会翘个大拇指,谁又会知道,人家潘诚根本就没向他救援,也不希望他去救援呢?

    “邓舍小儿,趁火打劫!”

    潘诚暴跳如雷。他抽剑出鞘,逼视建议他接防辽西的那个幕僚,质问:“你叫本帅接辽西,你说搠思监不会动。如今不但搠思监来了,邓舍也要来!我广宁前后受敌,你叫本帅如何是好?”

    那幕僚汗如雨下,道:“大人息怒。”伴君如伴虎,他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卑职有一计,或可化解两路夹攻。”

    “说!”

    “小邓宣告天下,他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辽东数百万的百姓听见耳中,就等着看在眼中。他既然打着这样的旗号远来救援,摆出付为公忘死的架势,大人何不将计就计,使一个驱狼吞虎的计策?”

    “此话怎讲?”

    “就在昨日,囊加歹、搠思监的前锋与我军交上了手。小邓但来,大人何不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要他提军马向前,支援我部前线。而大人自可拥重兵于城中,静候观望。”

    潘诚的怒气微微消解,他考虑片刻,道:“小邓不从呢?”

    “从小邓两封檄文来看,他是一个重视声誉的人,卑职以为,他不会不从。因为他若不从,则他檄文的慷慨,不就成了他虚伪的实证么?他若真的不从,大人自可固守坚城,到时候,城西鞑子,城东小邓,他们两者之间岂会相安无事?大人看戏即可。

    “他若从之,则我广宁围解,彼辽阳力穷。大人渔翁得利。”

    这篇说辞经不起推敲,有许多不通的地方。潘诚急切间没有想到,他琢磨了会儿,觉得深有道理,不由转颜大喜。他狠狠地夸奖了那幕僚几句,着实赏赐了许多财货,喝令侍卫速去探知邓舍到了何处。

    缓则堕渊,急则加膝,是庸主待人常态。

    那幕僚抹去额头汗水,陪笑逊谢,联想旬日前,他费尽口舌,再三劝说潘诚接防辽西,潘诚的主意却一时三变。他自问,那是当时最正确的选择,却险些因此掉了脑袋。好容易搪塞过去了,再有下次呢?

    他望了眼案几上邓舍的檄文,眼神闪烁,若有所思。

    ——

    1,寓言。

    古人很重视寓言,百家诸子并后代先贤,没有不擅长此道。

    《庄子》:“寓言十九,重言十七。”运用寓言说服人十言而九信,而德高望重之人所言,才只能十言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