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毒士与鬼才
却说刘辨问策于贾诩,贾诩先不答,反问刘辨道:“陛下欲迅速平定诸侯,还是徐徐安定四方?” 刘辨闻言一奇,问道:“文和何意?” 贾诩答道:“诩有二策,助陛下安定天下,一策急,一策缓,不知陛下将用何策?” “文和且一一道来。” “先置刘焉、刘虞、郭太等于不顾,扣住各诸侯兵马,待各州军粮运到,则令诸侯对董卓进行穷追猛打,从者则必与董卓两败俱伤,不从者则皆杀之,并其众,然后趁董卓虚弱之时,平定雍凉,接着兵不卸甲、马不卸鞍,直取两川、荆襄,然后取中原,如此,不出五年,天下定已,此为上策;另一策则放众诸侯归,各方牵制,再令各诸侯质子于洛阳,徐图天下。只是此策迁延日久,故为下策。”说完两策,贾诩双眼直勾勾的盯着刘辨。 上策似乎很吸引人!秦统一六国只用了十年,刘邦亡秦灭楚只用了不到八年,如果自己统一天下的时间比他们更短,那么……比之秦始皇与高祖,我岂不是更胜一筹?最主要的是,历史上,东汉末年的分裂,实际持续了近百年,尽管有曹cao的雄才大略、尽管有刘备的仁德信义、尽管有孙权的聪明仁智,但他们都没有实现华夏的统一,所以听到“不出五年,天下定已”的时候,刘辨脸上全是兴奋。贾诩看在眼中,却一丝失望一闪而过,导致念到下策时极为简短。 大凡武艺高强的人,往往性格鲁莽,极易轻视对手。 项羽如是、吕布如是、孙策亦如是…… 而刘辨的武艺,比起这些人,恐怕,还要高出很多! 虽然刘辨似乎并不刚愎自用,虽然刘辨似乎不喜欢冲锋陷阵,虽然刘辨极重谋士的价值,但贾诩依然对刘辨有些担心。 刘辨有盖世的武勇,也有出众的谋略,更有安定天下的雄心以及容纳俊杰的胸怀。但!刘辨只是一个少年,一个容易轻狂的少年。这个年纪的人,最容易冲动,最容易蛮干,也最容易骄傲。少年得志往往并一定是好事!少年得志,容易骄傲,骄则满、满招损!因而也有一句话叫做“少年得志便猖狂”! 人生最苦少年得志,苦在骄傲,苦在原地踏步!智商再高,也抵不过一个情商!太多的赞扬,太多的虚荣,占完青春的所有时间,太年轻的你有足够的情商去支配自己的时间吗?还是任由名利来啃蚀你的生命? 霍去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留下一世英明,却不过短短数年间,便变成一抔黄土,万世遗憾!伤仲永,幼时便能指物作诗、才华出众,长大后却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 可见,幼年的得志往往成就一个失败的人生,因为他们缺少磨练,而挫折与失败,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磨难来得早,是幸事,来得晚,一切都已经悔之不及! 刘辨才十四岁啊! 贾诩畏惧、担忧,正因为刘辨只有十四岁! 其实贾诩误会刘辨了,作为三国第一揣摩心理大师,贾诩对刘辨失算了,他其实看不懂这个少年,所以他只能以一般少年的心性来度量刘辨。为了更准确的认识刘辨,贾诩出了出了一个问题,来试探刘辨。 “文和何必诓我,上策方为下策,下策方为上策!”刘辨高兴的神色只是瞬间就隐了进去。因为他表面上虽只有十四岁,但他其实早就过了而立之年,正是一个男人开始变得成熟稳重的年纪,而在后世被其叔暗害的那些经历,早就把刘辨变成了一个心智坚韧的人。或许“死过一次”的人,才真的能脱胎换骨。 贾诩闻言松了一口气,不过他却更疑惑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单挑击败了当世第一武将,又以弱击强,接连打败何进、董卓两大权臣,现在还玩弄众诸侯于鼓掌,怎么可能不骄傲?怎么可能不变得目空一切? 如果刘辨选择上策,贾诩就决定敲打一番,可是刘辨竟选择了下策。 贾诩不信刘辨不猖狂,又继续问道:“陛下有远盖霸王之武勇,又有强如北邙五营的精兵,麾下更聚集了那许多经纬之才,能以最短的时间平定乱世,岂不更好?” 刘辨毕竟不是贾诩、郭嘉这种专业谋士,心中“花花肠子”没有他们那么多,所以虽然奇怪以贾诩之能,怎么会献出如此拙劣之计,却并没想到贾诩是在试探自己。 难道贾诩之言并不是诓我?平定天下真有这般容易?不可能啊!难道是因为自己毕竟是穿越人士,所以看得比他远?也不应该呀!上策漏洞那么大,人称“毒士”的贾诩岂会如此无谋? 难道贾诩并未真心投效自己,故意献拙计来害我? 刘辨心思急转直下,竟开始怀疑贾诩,神情也变得有些愠怒,不耐的说道:“贾侍中莫非欲害朕?” 贾诩听到刘辨不呼自己“文和”,而称自己官位,顿时汗流浃背,却也有一丝庆幸,不敢再继续试探,急道:“微臣岂敢?上策的确为下策,只是微臣不明白陛下如何识破的?” 老狐狸,竟敢连我也调戏!刘辨心中笑骂贾诩,但也有一丝安慰,起码贾诩看来还是真心效忠自己的,暗怪自己竟生出一丝怀疑,遂温言道:“文和,莫非你以为朕真有那么猖狂,直把天下英雄视若无物呼?” 贾诩见刘辨收回怒气,也终于放松下来,此时却是真心服了刘辨,陛下聪明仁智,却也不乏稳重,看来是我多虑了。于是赶紧跪下说道:“微臣大胆试探陛下,请陛下责罚!” 刘辨疑惑道:“试探?你试探什么?” 贾诩道:“陛下以舞勺之龄建不世之功,微臣深恐陛下志得意满,小觑天下英雄,故而出言试探。如今见陛下冷静沉稳,微臣心安之下,对陛下更是拜服不已。” 刘辨恍然大悟,这老狐狸,竟然玩这么一出,但知道从现在起,贾诩才是真心的投效自己,心下也大是宽慰。却又问到之前的问题之上:“文和,郭太、刘焉、袁术等抄诸侯之后,你尚为说以何策解之呢?” 贾诩道:“其实陛下不必担忧,众诸侯虽然勒兵勤王,其治地又岂会不留兵马守卫?且郭太、袁术、孙坚等未必能闹出多大动静!” 刘辨闻言一松,道:“请试言之!” 贾诩道:“并州郭太毕竟贼性难改,只懂抢夺,而不事生产,如今时值冬季,其亦无兵粮支撑,而黑山张燕虽同为黄巾,却素有抱负,未必会与郭太同流合污。郭太即便出兵,也只为劫掠耳,不足为惧; 幽州刘虞公正仁和,虽长于政略,却全然不通兵道,与公孙瓒所以有隙,根结在于对外族之态度,却与陛下无关。其虽可能借势取北平,却不会继续扩张,此一路亦不足为惧; 益州险塞,山路难行,虽利于守,然其欲对外用兵,也颇为不易。刘焉虽有野心,但其出兵方向只有一个,即汉中,汉中即便失了,却有董卓在三辅,二贼若相争,我等不是正好渔翁得利乎?故,此一路亦不足为惧; 孙坚虽是一武夫,却素有智计。豫州久经黄巾荼毒,早已疲敝不堪,又近司隶、南阳,孙坚即便取了豫州,也断不会以此为根基。倒是江东盛传其威名,从‘江东猛虎’的称呼便可看出,其若胸怀大志,必归江左,故此一路亦不足为惧;
袁术野心极大,又有名望,乃真正之大患,不过其人奢yin骄狂、尊己陵物,有识之士必不相投,而淮南偏远,远离中国,对陛下无碍,且孙坚若归江东,正可互相掣肘,故此一路亦不足惧也; 至于荆州刘表,空负盛名,只好清议空谈,却不懂举贤用能,况荆州宗贼颇盛,刘表自顾不暇,焉有北进之力,此一路亦不足为惧也!” “好!好!好!”刘辨尚未答话,殿外却接连传来三声好。 刘辨、贾诩大奇,疾往殿外望去,却见一风流浪子正抚掌大笑,不是郭嘉又是谁。 原来徐晃等稳定新丰、函谷一线后,郭嘉便赶回了洛阳。 随郭嘉一道进入殿中的,还有刚刚离去的曹cao、荀彧、荀攸三人,这四人都是博才多谋之士,平日私交最好,出得殿外,正遇郭嘉,于是便一同返回。 四人在殿外闻得刘辨与贾诩之论,听到精彩处,都忍不住赞叹,唯有郭嘉最是放浪,大声叫好起来。 郭嘉还是那副放浪不羁的模样,行至贾诩身前,不先给刘辨行礼,反倒直直的打量起贾诩来。 打量半响,郭嘉才对刘辨行了大礼,又朝贾诩施礼道:“人言贾文和经达权变,足智多谋,今日观之,果然不虚,郭嘉有礼了。” 又望向刘辨道:“刘虞、刘焉尚有子侄在洛阳,陛下正可以之为质,二人不敢妄动矣;袁术之叔袁隗亦在京师,陛下可令其作书一封,递与袁术,袁术不敢猖獗耳;陛下若拜孙坚为吴郡太守,赦其前罪,其敢不感恩戴德,疾回江东乎?再封张燕为并州刺史,郭太又岂能与张燕善罢甘休,二贼互咬,我等正可作壁上观;至于荆州刘表,可封其为镇南将军,其必攻伐长沙,与孙坚结怨,陛下则又去一大患耳!” 短短数言,郭嘉就已道出对策,贾诩也对郭嘉吃了一惊,道:“孟德等诚不欺我,浪子郭奉孝虽不及弱冠,却有白、韩之奇,良、平之谋,贾诩拜服!” 二人正互相施礼,荀攸也插言道:“陛下,文和所言,不得不防。陛下欲收众诸侯之兵,当尽快遴选,若教其知晓后方危急,正好借机脱身。” 刘辨点头,令荀彧速去通知众将办理,荀彧遂退。 郭嘉回来,刘辨也是又惊又喜,赶紧走下阶来,往郭嘉胸前轻捶一拳,笑骂道:“好你个浪子,早就在殿外偷听,却不赶紧滚将进来,岂不该罚?” 郭嘉假装哭丧着脸道:“陛下,怎的又要罚呀?” 众人见郭嘉放浪形骸,俱各大笑。刘辨又道:“便罚汝速去蔡邕府中,看望娇妻去吧!” 原来当日董卓进京时,刘辨等逃离洛阳,也来不及救走卢植之女,即郭嘉之妻卢氏,卢氏素与赵雨交好,平日常互相照应。西凉兵在洛阳横行无忌,又因蔡邕极受董卓所重,为保安全,众人家眷便都暂居在蔡邕府中。 郭嘉大喜:“谢陛下之罚,哈哈!” 刘辨又道:“今日高兴,朕等也都一同去蔡大人府中拜访如何?” 曹cao喜道:“蔡伯喈文笔飘逸,更善抚琴,今日我等有福啦!” 于是众人都欣然前往。 下章有好故事要上演噢,^_-刘辨要发春了,请继续关注明日更新。 (第五十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