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江山美人在线阅读 - 第802章 旧臣

第802章 旧臣

    公元212年正月初六,刚刚过完新年,王旭就披甲持剑,亲自策马巡查襄阳附近的各大军营。◎,

    这仿佛预示着战争即将开始,虽然雪花仍然在稀松的飘落,天气依旧寒冷,绿树仍旧披着一层薄薄的白衣,可楚国朝堂的文臣武将们却个个脸放红光,内心火热,他们等待这一天已经太久。

    “哒哒哒!!”

    马蹄在雪地上踏出声声脆响,回荡在宽阔的林中大道上,惊得鸟雀齐飞,冒着皑皑白雪的冰凉刺骨也要躲避。

    此时的王旭策马行在最前,他刚刚巡查完军营,此时正带着近臣和将军们返回襄阳城。

    “周智!前两个多月你一直在北疆?”

    “嗯!在那边查访边军,顺便了解下北方边境的情况!”

    “呵!你精神头倒是不错,那实际效果怎么样?可有收获?”

    “有,当然有收获,而且还不小。”

    周智驾驭着战马一路小跑着跟在王旭右侧,脸上流露着古怪的笑容。

    王旭没看到其笑容,径自望着前方说:“没白跑一趟就好,只不过近段时间你可别再离开襄阳,好好准备,下月就出征!”

    “下月,这么快?”后方的张靖听到王旭的话,顿时惊呼出声。

    “怎么,嫌快了?你不是念叨这么久了吗?”

    “不是,只是激动罢了!”张靖讪讪一笑,随即似乎想到什么,突然开口道:“老大。你可不能丢我在襄阳看家!”

    “哈哈哈……大家都不想看家。可总得有人看家才行!”王旭爽朗大笑。

    张靖脸色一变。随之哀声道:“老大,你就发发慈悲,行不?作为一个将领,我不想今生留下这么大的遗憾!”

    “行了,留谁也不会留你的,不用那么可怜!”

    随着王旭的话音,随行的众将很多都愁眉不展,低头暗暗揣测会不会是自己留下。气氛都随之沉静下来。

    诸葛亮察觉到这点,不由笑着摇摇头,随即出声安慰:“诸位将军安心,此次出征声势浩大,务求一举功成,出征的将领肯定不少,况且主公的命令已经下达至庞士元手中,明日肯定公之于众,多思无益!”

    “孔明这话不错!”王旭笑了,接过话去:“大家都不要猜了。明日便知!”

    众人一路说说笑笑,待回到襄阳后。随之散去,各回岗位,只有诸葛亮以有事相商,随从王旭回到了北宫勤政殿。

    “孔明,你有何事如此神秘?刚才还不肯当众言之,且坐下再说吧!”

    “多谢主公赐坐!”

    诸葛亮手执羽扇轻轻行完礼,随之很是儒雅地徐徐跪坐到褥垫上,不紧不慢,显得非常从容。

    “主公,郭太尉自当年北上,便一直亲自坐镇雍州西疆,防备西凉。其所兼任的太尉和右尚书令两职,因其远在西疆,有诸多不便,因而近年来主公让微臣代劳,是否?”

    王旭点头:“不错,这也是郭嘉的意思,他觉得在那边遥遥理事,不能很好地完成职责,因而请奏与我,力荐你代理其事,怎么,莫非你有何疑问?”

    “非也!”诸葛亮摇头:“只是臣以为,在出征西凉前,楚国当另立太尉!”

    “另立太尉?”王旭皱起眉头,有些不高兴了,神色奇怪地看向诸葛亮:“孔明这是何意?”

    “主公莫要误会,臣并无中伤郭太尉之意,臣心中向来对郭太尉深以敬佩,口出此言,全因当下时局!”

    “孔明大可直言!”

    诸葛亮略微沉凝,似乎在组织自己的语言,片刻后才睁开眼睛说道:“主公且想,此次出征西凉,郭太尉与主公汇合后,必定常伴左右,出谋献策,对否?”

    “这是必然!”

    “楚国大军出征西凉,若得势,魏、吴必竭力相助,以期牵制楚国,主公以为然否?”

    “亦是必然!”

    “此次出征西凉,主公让臣总镇后方,若魏、吴两国同时出兵以作牵制,臣必当竭尽全力周旋,因而或会出征。如此一来,若臣亦出,楚国兵事将由谁在后方统一调度?”

    “田丰、沮授他们兼任亦可!”

    “主公,既然如今有人可用,何故又这般拼凑而影响朝廷的效率呢?”诸葛亮或许担心王旭越听越误会,不等其接话已是急声接道:“太尉一职,初为掌兵而不领兵,可自几大将军府设立后,太尉府权限越加削弱,变成类似监军和参军的职务,平日里负责监察诸军事务,将军府的各项举措任命则需报至太尉府备案,太尉府若不认同,也需上交臣相府核定。至于战时,太尉府则有责任派遣谋士协助将军出征,出谋划策!”

    “如此位置,可以说太尉的职责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权限更是大幅度削弱,郭太尉再居此位已经不是特别合适,反被琐事牵制了他更多的精力和才能,主公以为此事然否?”

    “这……”王旭还没有真正去深想过这个问题,此时听诸葛亮说出来,这才发现郭嘉做这个太尉,还真是随着职务权限的调整,有着暗降之嫌,颇为不妥。

    诸葛亮见状,立刻再度接口:“主公,其实郭太尉个性洒脱,并不喜处理琐事,其才长于出谋划策,定国安邦,不若今后就卸去太尉一职,只任右尚书令,专注执掌尚书台,主军事,如此与庞士元一文一武,岂非妙事?”

    “且尚书台如今乃主公麾下最高军政决策地,但凡大事皆由此地商议审定,最终报之主公决断,不管是微臣这个臣相,还是三公九卿。亦或者三大将军府的正副将军。全部皆是尚书台一员。郭太尉执掌尚书台。岂非更能发挥其才,更好地发挥其优势?臣此番言语,尽皆为楚国着想,全无私心,还望主公明鉴!”

    随着诸葛亮的话音,王旭也陷入深思!

    诸葛亮的话其实不错,如今臣相府的权限是总掌军政,可地位却与三公九卿和将军府等同。事实上仍然是个执行机构,只是负责办事并且把事办好,可以将其理解为执行机构的最顶端,然后是将军府及三公九卿诸人。

    至于真正的决策机构则是尚书台,尚书令虽然地位略次于丞相或三公九卿,但却掌管着尚书台事务,审查谋划所有重大事项的决定和重要的人事任免,并直接对王旭负责。

    可以说尚书台和文武各府乃是相互制衡又彼此相生的一个体系,尚书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恰恰郭嘉的性子又真的如诸葛亮所说。还真是喜欢做大事,讨厌做琐事。才能偏向性很强的人。

    思虑许久后,他也觉得诸葛亮的建议并没有错,何必硬给郭嘉挂个太尉,不但阻挠了别的能人升迁,也没有起到最好的效果。

    “孔明,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你觉得太尉一职,由谁接任为佳?”

    “徐庶,徐元直!”诸葛亮毫不犹豫,径自说道:“依臣愚见,徐元直勤勉善谋,精通军事,又忠正刚直,正适合太尉一职!”

    对于徐庶接任太尉职务,王旭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转而问说:“如此一来,那太仆一职又由谁接任合适?”

    诸葛亮微笑道:“吾兄诸葛瑾与马良本最适合,只惜两人虽经过上次大考,可终究还是无卓越功勋,若是突然拔升为九卿之一,并不太妥,因此微臣以为,主公当启用过往的旧臣!”

    “谁?”

    “刘巴!”诸葛亮言辞肯定。

    “刘子初?”王旭惊愕,这才想起当初称王的时候,刘巴这个麾下重臣曾因父亲以死相逼而被迫辞官。

    诸葛亮没等其接话,已是再度开口说:“论资历,刘子初早年跟随主公日久,论功勋,旧日亦积功不小,同时其人在朝中又极有名望,容易服众,况其才智绝人,精政善军,正是理想的人选!”

    “可当年称王之时,其父那里……”

    “呵呵!”诸葛亮笑笑,摇头道:“主公有所不知,刘公病逝已三年有余,刘子初现在丧期亦过,尽完人子孝道,而以他对主公的崇敬和赤胆忠心,早就有意出仕,只是觉得无颜面对主公,因而不知如何是好,在家日日忧思,如果主公肯修书一封,其必来。”

    “原来如此,想不到刘公已病逝三年多,岁月不饶人啊!”

    王旭微有些感叹,刘祥对楚国也是有功的,只不过他终究是汉臣,因而在称王时决裂。可不论怎么说,王旭心里还是很尊敬其人的,想了想,便点头认可道:“既然如此,那不如就劳烦你亲自代我去请刘巴出山,只惜刘公虽对楚国贡献颇多,可如今无论追赐其名爵还是食邑财物,都是对其的侮辱!既然他心中始终认为自己是汉臣,那不如由你代我送块匾!上书汉之良臣四字,为其树碑列传!”

    闻言,诸葛亮肃然起敬,心悦诚服地起身拜道:“主公英明,这实乃对刘公最好的赐予,主公不计前嫌,包纳万物,此等胸怀之宽广,实乃天下之福,臣代刘家谢过主公!”

    “罢了,去吧!尽快做好此事,出征西凉的日子可不远了!”

    “微臣这便前往!”诸葛亮重重一礼,躬身退出了勤政殿。

    随着诸葛亮离开,王旭独自待着待着,却有些心烦意乱,隐隐有些感伤。

    这陡然听闻刘祥病死,让他有些恍若做梦般的感觉,早年启用刘祥时的情景,仍旧仿如昨日!

    那时候管亥、杨凤等老人都还在,大家聚集在荆南,意气风发,那熟悉的欢声笑语依旧还萦绕在耳畔,可现在却已经再也看不到,听不到,这些人中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渐渐苍老,昔日的风华早已不在。

    细细思之,他更是发现,田丰、沮授等年龄较大的人,似乎都已经六十余岁,已逐渐步入暮年,平日里看习惯了还不觉得,可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前后对比,这才能感受到他们已经苍老太多,特别是近几年,白发增添的特别快!特别快!

    许久的沉默后,寂静的勤政殿内不知何时,隐约响起了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