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唐盛宴
书迷正在阅读:校花的全职教师、科普氧气有毒,全网骂我有病、初音宇宙大侵略、人在斗罗,我的武魂不一样、凡人:我乃七玄门门主、与你相遇的瞬间、末世重生之地球拼图、我在异世爆兵玩!、怒血保镖、无极星:不是人的人
彩带飘蓝天,四舶联袂难波前,东海若平川。 信风推帆向西行,愿尔平安早日还。 在珂瑠王与满朝文武的送别下,遣唐使一行人浩浩荡荡从藤原京出发,沿着日下直越道向西,越过生驹岭,到达难波御津。 四艘海船停靠在难波津码头,众人匆匆的将行李信物装解上船。 “开船喽!” 随着船师的一声高吼,水手们开始卖力的摇起大桨,海船慢慢地驶出难波的三津浦,沿着濑户内海向西航行。 蒲帆开始吃风,有力地推动海船破浪前行。濑户内海两岸秀丽的山野,不断移向后方。 蓝天万里无云。伊吉古麻呂、山上忆良、道慈、弁正等人围坐在甲板上。 “嘿,长安哪,以前只有耳闻,没有目睹,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山上忆良在憧憬着长安。 山上忆良,出自皇别氏族春日氏的其中一支山上氏,是有名的诗人和汉学家,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 “听说仅长安和洛阳两京,就有近两百座寺院。”道慈望着大海,自言自语。 道慈,出身后和州,俗名额田氏,是法相宗的高徒。 “唐国应该有不少围棋高手吧,真期待与他们的较量。”弁正斗志正炽。 弁正,秦牛万吕之子,少年出家学习玄学,其围棋能力十分优异。 “到了长安,还是先享受一下长安的繁荣吧。”伊吉古麻呂微笑道。 “自春秋至今,唐国已悠悠千年,刑名之学精深厚重,我们要好好地专修律法。”船舱中,高桥笠间与粟田真人等人也在高谈阔论。 不同于这些对未来满怀憧憬的留学生,高桥笠间和粟田真人深知此行的重中之重就是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与规章管理。 粟田真人抚摸着珂瑠王交给他的代表着日本国皇室印绶的节刀,回忆王上的嘱托,他不禁老神一震:“我们身负王上重托,此次出使唐国务必要尽力而为,不能让那里的人小看了我们。” “是!”使节团众人齐声喝道。 一路上有惊无险,约摸十多天,海面上隐约出现了海岸线,船队终于靠近了大陆。 随着海水的颜色逐渐变混,平坦的江岸渐渐显现,船队缓缓驶入长江口。 由于在海上行驶十多天,每日只吃生水和干粮,已有二十多人病倒。如今急需补给淡水,治疗病员,于是粟田真人下令着陆。 下船后,有好奇的唐人前来围观,有人问道:“你们是何处的使人?” “我们是日本国的使者。敢问此处是何地界?”粟田真人答问道。 “我们这里是大周楚州盐城县地界。”唐人回答说。 “以前称作大唐,如今怎叫大周?国号为何更改?”粟田真人疑问道。 “永淳二年,天皇太帝架崩。皇太后登位,称号圣神皇帝,武则天也。国号大周。”唐人说道。 一番对话问了,唐人对粟田真人的气度感到不凡,称赞道:“素闻海东有大倭国,人称君子国。人民丰乐,礼义敦行。今看使人,仪容大净,算是彻底相信了。” 使船着陆,自有当地的官员前来探查询问,几日后,上报朝廷,颁下过所,使节团便离开扬州,经高邮,过楚州,再经由宋州,半个月后到达了洛阳。在汴州休整三天之后,又启程向西,直到长安。 到了长安,自有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前来接待。随后向皇帝奏报,言日本国珂瑠王遣使五百余人,抵达西京朝拜。其大使及副使,已在鸿胪寺中,候旨朝见,并将转呈珂瑠王致大唐皇帝陛下书。 听了鸿胪寺卿奏报的武则天,一时间,被心中陡然涌起的豪情所激动,扬着秀眉,不作回答。从唐太宗贞观四年起,日本国便派出使节、僧人、留学生,多次冒着东海的惊涛骇浪,来到大唐;又将本朝的礼仪教化,传播到东海彼岸。但是,自白江村交恶之后,在这近三十年中,东海依旧,却不见邻邦使者的帆影。 然而,今天,滔滔东海,又送来了友邦使者的朝贺。他们,又捧着国书,前来接受昭昭王化。 心潮起伏的皇帝,敕令礼部和鸿胪寺,安排日本国使于今日下午,在含元殿朝见,并邀先来的新罗等国来使,会于麟德殿赐宴。 当日下午,麟德殿上的盛大宴会,洋溢着热烈而隆重的气氛。 望着麟德大殿内来自四海五湖的友邦使者,听着他们的异域音调,看着他们那色彩绚丽、式样新奇的冠冕,和那碧眼高鼻、金发卷蓬的回异汉家的风貌,武则天恍惚中觉得自己真成了一位居于九天之上,透过祥云,能一览凡尘那大千世界的“天可汗”了。 兴高采烈的皇帝,在接受新罗、高句丽、吐蕃、日本等多国使节朝拜、并回答了他们代表本国君主的问候之后,便命宰相及礼部侍郎、鸿胪寺卿等大臣,亲自导着正副使节,在正殿各席就坐;皇帝自己,也破例降下御座,在正殿南向中厅入席。 心情激荡的则天皇帝面带笑容的垂问道:“一路上走了多少天了?还顺利吗?” “此次遣周使团从大和出发,一路上很顺利,没有遇到大的风暴,到达扬州共航行十三天。”粟田真人对答道。 “尔等不畏艰险,前来大周学习,精神可嘉呀。” “谢陛下。” “呵呵,尔等远来,有何所求,尽管说来,朕必满足尔等。” “谢陛下。我等来周,为的是学习大周经文集义,兴盛日本,然而国之兴衰,根本在于朝廷的典章制度,故我等希望能听闻诸教习的讲解,并抄录陛下的大周法典。” 武则天笑呵呵道:“听讲解,抄法典,这当然是借鉴的必须,朕会下诏,令诸教官员配合,将我朝的典章法制、朝中规矩如实的传授给你们。” 旁边有大臣劝谏道:“陛下,这样是否不妥?” “有何不妥?”武则天凤目一睁,“倭国国君派遣使者,目的就是兴盛倭国,教化民众嘛。这样一个国家富强了,人自然就会胸怀坦荡,以诚待人。那么就能与我们大周更加和睦相处,此乃有百利而无一弊也。” 另有大臣赞同道:“陛下所言极是,我大周以礼仪教化天下,日本遣周使学习了我国的礼仪制度,回去之后自然与我大周亲如一家。” “正是如此!”武则天道,“众位卿家,中华之人文经史,乃集数千年天下之精粹而成,普天之下皆可学而用之,尔等不可保守!” “遵旨!!” “陛下襟怀广阔,我等自愧不如啊。”先前的大臣羞惭道。 “哈哈,”武则天大笑数声,道,“尔等遣周使应勉力学习,学成之后可回去振兴尔国。” “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粟田真人率使节团叩首谢恩。 经过几番言谈,武则天对这个仪表堂堂、容止温雅的粟田持节使印象大好,对其请求的改国号‘倭’为‘日本’一事也倍感好奇。 早在武后之前,日本已对中国提出更变国号之申请,而中国对此则置之不理。其原因之一在于两者间通译的差距。按,使者盖以神武天皇东征之时,于日下登陆,遂致统一全国等事,告知询问更号之由的中国官人。在通译误谬之下,遂有“日本(日下)旧小国,并倭国之地。”之说,而遣唐使亦以不成熟的中文更正,仍旧无法沟通。三番两覆之后,中国疑其不以实对,遂不承认改号。 如今,武则天对粟田真人颇有好感。武皇帝本身亦自改国号,并好新奇之事,如创则天文字、立四字元号等。遂同意日本将国号改“倭”为“日本”。 席间,临淄王感慨道:“闻彼国有贤君。今观使者,趍揖有异,真乃礼仪君子国也。” 整个宴会过程一直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最后才落下帷幕。 使节团众人都高兴异常,这次出使的目的已完全达成了,可谓大成功。 回到鸿胪寺后,众人们还未来及额手称庆,就接到驿卒相告,说是临淄王下帖请他们过府一叙。 “临淄王?” 粟田真人不禁疑惑,他们初来唐国,对此地人物一无所知,这位临淄王邀请他们前去,究竟是为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