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国色芬芳在线阅读 - 童养夫二十一

童养夫二十一

    《猫仔粥》

    猫仔粥是客人来现煮现吃的,特点是快速利落,味鲜可口。当食客在桌边坐定时,摊主连忙在小锅里放上清rou汤,再放进预先蒸熟的白米饭,配上鱼片、rou片、肝脏、虾仁、牡蛎、香菇丝等生料,煽起猛火,等清汤滚过,再调上胡椒粉、香菜、蒜油,不到五分钟,就煮成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猫仔粥”。为什么叫做“猫仔粥”呢?

    据说清朝年间,诏安城内有户官宦人家,祖母太夫人持家严谨,三对儿子、媳妇以及孙儿、孙女十几口,都谨遵家教,不敢逾矩,俨然有世家风范。长孙成婚后,新媳妇过门三日即下厨房,亲自动手料理全家膳食,自己却只能在厨下吃家人用餐后的残羹剩饭。

    长孙不忍心长期让爱妻受委曲,三餐尽吃那残羹剩饭,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买了几只猫仔来饲养。每天饭后总借口“猫仔粥”,到厨下用鱼、虾、rou等菜肴,快速地为新婚媳妇做好新鲜可口的饭食。

    有一回,长孙刚把新鲜可口的稀饭做好,放在桌上,老太夫人就走进厨房检查来了,一脸诧异地问孙子在厨房忙什么。长孙机灵地回答道:“做猫仔粥,把剩饭剩菜掺在一起给猫吃。”因为家中确有养几只猫,老太夫人也就信以为真了。由于做“猫仔粥”要抢时间,用滚汤涮鲜料和饭,加上好配料,香甜适口,新媳妇喜欢吃,小夫妻情意更深,恩爱无比。

    时间过得很快,三十年媳妇也熬成婆婆了。老人都谢世后,孙媳妇也当家做主,膝下儿孙成群了。当夫人做五十大寿时,做丈夫的问爱妻想吃什么,她回想起当年情景,沉思良久才说:“很久都没吃‘猫仔粥’了,还是‘猫仔粥’好吃。”做丈夫的欢天喜地说:“这容易,现在不用偷偷煮了,我就去厨下办来。”“猫仔粥”中注满了少年夫妻的情爱,自然鲜美可口,回味无穷。左右邻居听说“猫仔粥”好吃,都来打听怎么做法。就这样“猫仔粥”传出去了。

    从此,闽南民间美食就传下了这种用各种鲜料快速煮粥的“猫仔粥”。这种闽南老少都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

    《金盏》

    漳州城西南的郊外,有一座美丽的圆山,山下有一条滚滚东流的大江,江里住着九条美丽而又善良的金龙。小金龙常在江里游泳、玩耍。人们就把这条江叫做九龙江。在九龙江的南岸,有个美丽的村庄,村里住着许多善良的劳动人民,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种田,过着安逸的日子。其中有一个勤劳勇敢的少年,名百叶;还有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名叫金盏。

    有一天,天气晴朗,那九条小金龙正在大江里戏水玩乐,突然间,狂风大作,黑云滚滚,巨浪滔天,不知从那里窜来了一条恶龙,张牙舞爪地扑向小金龙,好像一口就要把它们全部吞下去的样子。机灵的小金龙斗不过那条恶龙,赶快躲进深潭里。那恶龙见到小金龙逃走了,就占住了大江,在江里兴风作浪,搅得江水滚涨起来,漫上西岸,淹没了良田村庄。村里的人们只得扶老携幼跑到圆山上躲避灾难,恶龙看到人们怕它,更加得意了,再次掀起巨浪,让江水一涨再涨,想要一气漫上圆山,把逃难的人们,当作点心,吃个畅快!

    大家正害怕得无计可施时,勇敢的少年百叶站出来对大家说:“诸位父老兄弟,大家不要害怕,我们要合力来跟恶龙斗,请大家敲瓦盆打瓷碗,大声呐喊助威,帮助我去消灭这条恶龙。”说时迟,那时快,百叶舞动柴刀,跳入水中,向恶龙狠狠砍去,砍中了恶龙腰部的致命部位,正在得意洋洋的恶龙,痛得大吼一声,龙尾巴向百叶横扫过来,百叶迅速地闪到一边,又再砍中一刀,恶龙痛得乱滚乱扫,把百叶卷投在水中。

    在岸上,正与群众一起呐喊助威的金盏,看到百叶危险,也不顾一切地举起尖挑,跳入水中助战,一尖挑向恶龙猛戳过去,戳中了恶龙的心脏,恶龙拼命作最后的挣扎,尽力地用尾巴向金盏扫去,把金盏也卷没水中淹死了。这时水退了,大家赶快跑下山去寻找百叶和金盏,却没有找到。只见在他们与恶龙战斗的地方,有两棵非常美丽的奇花,大家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因为它生长在水里,就把它叫做“水仙花”。后来,这两棵花头叶子一模一样的奇花,却开出了两种不同的花朵,一棵的花是六片白色的花瓣,中间托着金黄色的一个小盏,人们就把它叫做“金盏”,另一棵开出的花,也是六个白花瓣,但中间却有几片根部带有微黄褶皱状的小花瓣聚集在一起,人们就把它叫做“百叶”。从此,水仙花就在圆山脚下繁殖起来。

    《何氏九仙》

    泉州洛江区马甲镇有一座高山。山远远看去就像两个妇人的头髻,人们把它叫做双髻山。传说古早时如果遇到干旱,到双髻山乞雨就会下雨,让五谷丰收,因此双髻山又称丰山。山上有一个山洞,叫丰山洞,洞内奉侍何氏九仙公。所以人们更常把这座山叫做仙公山。

    传说在汉武帝年间,江西九江有一户姓何的人家。何先生是淮南王刘安的部下。何先生有九个儿子四个女儿。这九个儿子胸怀天下,但是生于乱世,就一心学道修炼,济世救人。这九个兄弟知道自己的父亲参与了淮南王的叛乱,劝阻无用,就做阵来到福建隐居。他们先是住在福州于山,后来走到莆田。九个兄弟在靠近惠安的所在砍枫树搭亭子居住,采药炼丹,这个地方后来叫做枫亭。

    何氏九个兄弟四处采草药炼丹救人,最后在仙游九鲤湖骑鲤鱼飞天成仙。百姓感激他们的恩德,就建成一座九鲤湖寺,塑造何氏九仙的神象来供奉。后来何氏九仙在丰山降灵,丰山也就奉侍何氏九仙了。

    关于先公山还有另外一种传说。有一个县官,生了九个儿子都破相,不是歪嘴斜目,就是跛脚瘸手。县官觉得这九个儿子很丢脸。但是九个破相的孩子心地很好,十分关心百姓的辛苦,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有一回,县官做六十大寿,四五路的亲戚朋友、官场同僚、乡里老大都来贺寿。县官大摆筵席招待客人,可是心里总是怕九个破相的儿子让他没面子。县官就把九个儿子关在柴房,不让他们出来见客。

    九个兄弟的舅舅也来拜夀,看不到他的九个外甥出来叫阿舅,就问县官。县官只顾招呼客人,没有闲工夫答话。舅舅就亲自去找九个外甥。找到柴房,听见里面有人在哭,舅舅就推门进去。九兄弟见门一开就往外跑。他们见舅舅追过来,以为是有人又要把他们关进柴房,就拼命跑。一直跑到湖边,一个一个跳进去。舅舅大惊,赶快叫人来捞。突然间,湖水象煮沸的开水不停地滚动。九尾鲤鱼冲出湖面,载着九个兄弟向天顶飞去。从此,人们把这个湖叫做九鲤湖,九个兄弟就叫做九仙公。

    传说讲,九仙公来到丰山,看到丰山山势好,风景秀丽,就在丰山显灵。人们就在山顶建寺供奉九仙公。是舅舅在误会中帮助九兄弟成仙的,所以寺内也供奉一位仙舅公。闽南俗语说,天顶天公,地下母舅公。舅舅的地位是很大的。真是古话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就会出名。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的丰山,有了九仙公,香客、游客来山顶的一年比一年多,仙公山一年比一年出名。

    《虎怕漏》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就说明了这种事例,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故事是这样说到的,有一天傍晚,有一个贪图走路错过宿店的牛贩仔,拉了两条小牛犊(音牛桃仔),望着南山而来,被出来觅食的小虎看见了。小虎偷偷地跟在他们后边,准备等个机会食掉小牛犊。刚好在这个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来了,牛贩仔只能拉着小牛犊,进入一间土地庙中避雨。谁想雨越下越大下个不停。牛贩仔只得把破庙门关上。他把小牛犊拴在靠边的柱子上,自己找个地方休息。谁知这庙年久失修,破漏不堪,到处漏雨。只有找到靠门边的那柱子底下比较干燥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守在门外的小虎,等得不耐烦了,正想进去咬小牛犊时忽听到那牛贩仔唉声叹气地说:今晚啊,我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小虎一听,心想,这个人真怪,我老虎,他不怕,却怕一个什么漏?到底这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还是回去问mama再说。于是就跑回洞中,把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到底“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呢?母虎也开不清楚这个从来没听过的“漏”是什么东西,就叫小虎在洞中等侍,自己出去看看。

    母虎来到破庙前,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打呼噜的声音,它就蹲了下来,把虎尾巴从破门洞里伸了进去,左搔右打,想把牛犊搔打出来,好吃掉它。这时候,牛贩仔靠在柱子上刚要入睡,忽然脸上被虎尾巴搔打了一下,惊醒过来,“哎哟,不好了,老虎来了!”当他镇静下来后,取出腰间那把锋利的小刀,猛力地切了下去。那老虎没想到这一招,突然尾巴被咬去一段,痛得大吼大叫,拼命向远方逃去。

    母虎气喘吁吁地跑回洞中,对小虎道:那“漏”果真是非同小可,幸亏我跑得快,尾巴只被它咬去一段,要是跑不快,恐怕连生命都没了。

    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发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牛贩仔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我今晚啊,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

    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之王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