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炫脉丹
冯一剑运起灵力,双手连掐法诀,朝着丹炉遥遥一指,喝道:“丹起!” 炉盖应声飞开! 紧接着丹炉便是一阵剧烈的晃动,数个呼吸后,却又沉寂了下去。 “咦?怎么一颗丹药都没有飞出来?该不会这孙子整炉丹一颗也没炼成吧?”旁边一个弟子嘀咕道。 旁边一位长老捋着胡须,微微点头道:“此子还是太年轻啊!虽然其神识强度的确惊人,但毕竟修为还是太低,根本就无法做到同炼十数种药材,因此将这一炉丹全部炼废,也是理所当然的!” 周围其他长老和弟子也是不断点头,对这位长老的评价很是认同。 张弘志也是挥了下长袖,对冯一剑轻蔑冷笑:“哼!我果然还是高估了你,以你为对手简直是对我的侮辱!” 但其话音未落,却见那丹炉之中缓缓升起一枚丹药!那丹药若通人性,似是极不情愿从那丹炉之中出来一般。 “老子自己炼的丹药竟敢不听老子指挥?!”冯一剑脸上有点挂不住了,顿时便赶忙加大灵力的输出摄向那灵丹,这才使得那灵丹缓缓地飞向了他,最终落到了其身前的瓷瓶之中。 “哦?竟然还能炼出一枚丹药来,这位师侄你的炼丹技艺虽说不如我儿弘志,但也还算不错!一炉药炼出一枚丹,孔师妹真是教出来了一个好徒弟呢!”宋莲柔对着孔菲儿掩嘴轻笑道。 孔菲儿似是没有听出对方的揶揄之词般,也是摆出一副温柔的面孔,朝着宋莲柔笑道:“嘻,宋师姐哪里的话!妾身这个小徒儿初学炼丹,虽然技艺尚且不精,但人品可要比他的大师兄强上千倍百倍呢!哦,当然,这也是多亏宋师姐教子有方,这才能衬托的别家孩子道德如此高尚。妾身对于宋师姐的宽广胸怀实在是敬佩有加,自愧不如呢。” 虽然两人都是笑面相对,但两人之间却是爆发出了强烈的气势碰撞!感受到那压抑的气氛,周围所有人皆是不由擦了把冷汗。 冯一剑嘴角咧了咧,心中不由对小丫头的强力反击佩服不已,遂伸出大拇指朝其晃了晃,对其大大地点了个赞。 长老群中的宋启德却是冷哼一声,拱手对孔宋二人道:“两位掌座,虽说这冯一剑只炼出一枚丹,但还是请二位赶紧评判一番,也好赶紧将那前往圣地的资格定下来才是正事。” 宋莲柔轻笑一声,道:“也好!虽然本座对炼丹不甚擅长,但对这些二阶丹药的炼制还是有些见解的。既然此次我儿弘志赢了冯师侄你的名额,那本座就对你的炼丹之术稍加提点番,也算是还你这个人情罢。” 说着,她便素手朝冯一剑一招,顿时冯一剑身旁的瓷瓶便被其轻易摄入了手中。 瓷瓶倾斜,一颗拇指大小的粉红色丹药落入了宋莲柔掌心之中。 “咦?这淬脉丹怎么是粉色的?”宋莲柔轻咦道,“这淬脉丹不是为土褐色么?冯师侄,该不会是你配丹之时,用错了药草……咦?这、这是!天呐!” 宋莲柔突然美目睁的老大,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 因为那丹药之上,赫然有着两道蓝色灵纹! “两道丹纹?!这怎么可能?一道丹纹不就已经是丹药的极致了么?!” 宋莲柔心中泛起了惊涛骇浪!而旁边的孔菲儿和其他长老见其一副震惊的样子,也皆是凑过来观看。 这一看不要紧,见到那两道灵纹后,所有人全都惊得眼珠子瞪了出来! “极品丹药?!这是极品丹药么?!两道丹纹的极品丹药?!”一秃顶长老惊呼道。 “不!不对!”孔菲儿震惊过后,突然道,“我之前曾在一本古籍中看过记载,上古时期,极品丹药之上还有等阶,好像是叫……仙品丹药!” “什么?仙品?!快拿来我看看!”长老群最后方,一位背剑一直沉默的长须长老闻言惊呼跑过来。 “卧槽!徐老头你挤什么?!老夫我可是炼过丹的,我还没捞着看呢!”秃顶长老吼道。 “难怪一炉丹药只出丹一颗,这炼丹技艺,简直就是夺天地之造化!”一个白色长眉的长老握着拳,犹如打鸡血般吼道。 人群顿时便乱做一团,所有的长老也都不管什么掌座,什么宋莲柔了,七手八脚地全都朝她那掌心上的丹药抓去! 不为别的,就为丹药中带一个仙字!修士苦修一生,所为不就是成仙么?!虽大多数人此生成仙渺茫,但能瞻仰下带仙字的物件也是件极为长脸之事! “哎哎!我们可都是青幽门的长老,你们这都成何体统!……那啥,让老夫先观摩观摩!”一个身形肥胖的长老因为挤不进去人群,在外围着急地喊道。 “够了!” 宋莲柔见七八个老头子朝着自己动手动脚,不由恼羞成怒,顿时便将其金丹中期的威压完全释放了出来! 随着一声巨大的灵爆波动,那威压顿时席卷整个大殿,所有被丹药冲昏了头脑的人全部浑身打了一个激灵,遂赶忙闭嘴不再说话,墨守心神抵御起威压来。 唯有孔菲儿只是淡淡看了宋莲柔一眼,纹丝不动。 “若是你们再改如此无礼,休怪本座不客气!”宋莲柔沉着脸说道,“不要忘了,这是炼丹之比!这比赛可是关系到进入圣地的名额归属,因此总得有个胜负!” 众长老赶忙作揖,齐齐答道:“宋掌座所言极是!” “嗯!”宋莲柔点了点头,拿着那颗丹药道,“此丹品阶之高,实乃本座生平仅见!” 众人皆是一阵点头。的确,在场绝大多数人今日都第一次听说世上竟然有仙品丹药的。 “不过!” 却听宋莲柔继续说道:“众所周知,淬脉丹乃是土褐之色,可却从未听说过有粉红色!想来是因为冯师侄在配置丹方之时,用错了灵材导致!因此,这丹到底是不是能称为淬脉丹,还是两说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