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观众懵比了
观众看郝仁一本正经的引据也都将信将疑的。赵国涛俩人心里骂郝仁胡说八道,信口胡诌。 郝仁继续道,“有人肯定说我是胡说,说从小到大听说的看的书和电视剧都不是这样的啊,怎么差别这么大?其实大家都走进一个误区,事实上历史一直都有三种形象,第一种是历史本来的面目,我们称为历史形象,这一种都是历史学家主张的样子。第二种呢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样子,我们称为艺术形象,三国演义就是文人以自己心中的形象撰写出来的。第三种是老百姓主张出来的,民间信仰中历史人物的形象,这是民间形象。” “打个比方吧,拍了电视剧,大家一看,不对,这周瑜不像啊,这诸葛亮也不像,甚至还说孙悟空也不像的。为什么?”。 郝仁喝了口水眼睛看着赵国涛,“但是谁见过周瑜?见过诸葛亮?你见过吗?你都没见过为什么说不像? 观众听得哄然大笑,这家伙太坏了,你讲节目就讲呗,你盯着他问干嘛。 赵国涛心里破口大骂,尼玛的,你盯着我干嘛。他还不能发火,这时候摄影机也对着他拍,赵国涛只能努力挤了一个笑容,比哭都难看。 “这就是因为大家心里都有一个人物形象,看到的和自己心目中的不一样就会反驳。这就是民间形象。不管民间形象还是文学作品都不能代替历史,他们真正做的事也不可能是小说里写的那样。” 郝仁停了一下继续道,“而民间形象和文学作品里最离谱的大概就是诸葛亮了。说起诸葛亮,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空城计’,‘草船借箭’。而‘空城计’表现出了诸葛亮极高的军事天赋,胆大心细利用人类怀疑天性躲过一劫。而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是怎么想起’空城计‘的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郭冲’这个人绝对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 “我去,铁杆粉丝都出来了。” “听着就想笑。” 郝仁正了下脸严肃道,“郭冲这个人大概是觉得以当时诸葛亮的事迹并不能衬托出他的‘伟光正’,觉得诸葛亮的军事天赋大家叙说的比较少,所以他就写了一篇文章,【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与世者】,这里面第三件事就是‘空城计’。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用了,这并不是他原创的。但当时为什么没人对这个说法产生怀疑呢因为皇帝喜欢。” “皇帝喜欢?什么意思?” “喜欢诸葛亮?我去……这太扯了吧。” 郝仁做了一个示意大家安静的动作,“为什么说皇喜欢诸葛亮,因为诸葛亮那首‘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死。大家想想,当皇帝的哪有不喜欢这样的臣子的?为了给你治理国家,为了你的位子,我命都不要了。这样的臣子皇帝绝对要捧啊,下面的文武大臣一看皇帝很喜欢很欣赏诸葛亮,怎么办?大家也都往诸葛亮那边凑啊,但是诸葛亮都挂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没办法,只能当偶像,整天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挂嘴边,对诸葛亮的事迹也都大肆宣扬。恨不得都把诸葛亮神话了说他是仙人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