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回 天元
两人正在交谈不欢,身后又来了两叟,一个是弈仙天元,另一位是琴仙正音。 弈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又称围棋。 围棋起源于华夏,传为帝尧所作。 围棋蕴含着华夏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华夏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纵横各十九条线段将棋盘分成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 因为黑方先走占了便宜,所以人为规定黑方局终时要给白方贴子。 古代围棋是黑白双方在对角星位处各摆放两子,为座子制,由白方先行。 围棋也被认为是天下最复杂的棋盘游戏。 华夏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有“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之说。 据说围棋高手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对围棋之盘式、着法等了然于胸,能将观过的“局坏”之棋,重新摆出而不错一子。 棋具中的棋子分黑白两色,多为扁圆形,棋子的数量以黑白子各一百八十个为宜。 华夏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RB则常用两面凸的棋子,材料有玛瑙、贝壳等。 盘面上标有九个小圆点,称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称“天元”。 下让子棋时所让之子要放在星上,让先除外。 棋盘可分为“角”、“边”以及“中腹”。 棋谱:它为记录棋局的工具,通常以笔记本的形式出现。 对弈规则是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棋子下在棋盘上的交叉点上,棋子落子后,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动。 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棋子的气: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 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也就是——提子。 提子: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 提子有二种:一为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 二是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拔掉对手一颗棋子之后,就是禁着点(也叫禁入点)。 棋盘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禁止被提方下子。 对弈的胜负判别华夏采用数子规则,因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优势,所以所有规则都采用了贴目制度。 先后手的确定是由抽签编排或对局前猜先决定。 古代采用的是座子制,即对局时先在棋盘角上四颗星的位置分别摆上四个子,黑白各两个,类似的对角星布局。 古代围棋的下法分为敌手棋、饶子棋、先两棋。 位尊的,敌手棋,一般执白先下;水平高的与水平低的下(饶子棋),高手执白,水平低者执黑先下。 古人计算胜负的规则是“子目皆空”,即棋盘上的活子,目就是围住的空点。 “空”在这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总指围的地盘,不单单表示围住的空点。 弈有术语,目:指棋盘上,被一方棋子所围的空白交点,称为“目”。 打劫:双方可以轮流提取对方棋子的情况。 围棋规则规定,打劫时,被提取的一方不能直接提回,必须在其他地方找劫材使对方应一手之后方可提回。 尖:在己方原有棋子的斜上或斜下一路处行棋称为“尖”。 由于尖的步调较小,人们也习惯地称它为“小尖”。 长:“长”是指紧靠着自己在棋盘上已有棋子继续向前延伸行棋。 “长”一般用于与对方接触交战的时候,便于将己方的子连成一片,更好地攻击对方。 立:“立”与“长”有着微妙的差别,“立”主要指向紧靠着自己原有的棋盘上的棋子方向向下或向边线方向的行棋。 挡:“挡”的意思也就是直接阻挡对方侵入自己的地域或防止对方棋子冲出包围时,用己方棋子紧靠住对方的棋子的行棋方法。 挡的作用也就是含义中所说的两点,一是阻止对方破自己的空,二是防止己方包围住的对方棋子冲出。 初学者掌握之后,可在护空、吃棋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并:“并”就是在棋盘上原有的棋子旁边的一线路上紧挨着下子。 顶:“顶”就是顶撞对方的棋子的着法,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对方棋子行棋方向的棋子的头上下子。 顶的特点是结实、厚重、具有先手意义。 顶的形式很多,有尖顶、鼻顶等。 爬:“爬”是指一方的棋子在对方的压迫下,沿着边上低位,也就是一线或二线的位置上长。 爬可以用于做活、连络、占地、搜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