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回 太极
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 同浑沌哲学一样,太极观念这种迷离恍惚的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的人生态度,以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实则包涵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的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 《易》中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的内容。意思是成卦的过程,先是有太极,尚未开始分开蓍草,分蓍占后,便形成阴阳二爻,称做两仪。 二爻相加,有四种可能的形象,称为四象。由它们各加一爻,便成八卦。 太极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之后,而后形成万物的本源。 太极生两仪,便是由太极的分化形成天地的过程,两仪,即是天地,亦可是阴阳。太极的概念经常与易学一起出现。 道门易有自己的独特体系,太极的概念是道门易的宇宙论、修养理论的重要基本概念。 太极图有很多种,诸如先天太极图、古太极八卦图等。 历经流传至今,各图唯有先天太极图以及古太极八卦图人尽皆知,因此,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图”即“阴阳鱼图”或“天地自然之图”,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八卦图”即古太极八卦图范式,甚至往往将“太极八卦图”简单的称之为“太极图”。 太极,华夏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曰:“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关于太极的含义,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指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人曰:“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 《易》曰“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 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浑沌。 浑沌之物即是古人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状态为太极,赋以其原始物质的含义。 二、以虚无本体为太极,解释为“大衍之数,其一不用”。 说“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以“一”为太极,认为此“一”不是数,而是“无”,“无”为四十九之策数形成的根据。 三、大衍之数的四十九数未分为太极。曰:“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矣。分揲其蓍,皆以四为数。一策一时故四策以象四时也。” 对大衍之数的论述及其太极说,不以不用之一为虚无实体,以四十九数未分为大极,并且认为八卦涵蕴在大衍之数中。 四、以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文》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五、太极也指:“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正是对太极的解释。那么何为道呢?指天道,地道,人道。万事、万物都有两面,并且不断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关联。 天道、地道大家根据证明并理解。关键是人道,人道又主要就是指思想,思想决定了行为、态度。讲的也是大家在尊重自己的思想,尊重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