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回:辛武贤因功生怨
赵充国到达西域都护府,大军入城。赵充国除了布置守城,还做了一件让很多人不明白的事—----“日飨士卒”。 面对羌人的数次挑战,赵充国严令不准出战。 这让很多人都犯了糊涂,不明白这赵老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远在长安的刘询都迷糊了,他有点怀疑赵充国是不是人老怕死了。 赵充国他现在摸不透,他只能为了保证胜利,继续调兵遣将,他调集西北各地六万人前往助战。 赵充国坚守不战,终于引起了地方官员的不满。酒泉太守辛武贤就上书委婉的批评赵充国的“拖延”战术,并提议出兵张掖先破先零人的羽翼开,破等协从部落。 刘询把奏疏转给赵充国。 没想到赵老头的回话却理直气壮,赵充国的意思是辛武贤的策略是十分错误的,即便要打也应先惩首恶,协从自然不攻自破。 刘询无法,只能将赵充国的奏折廷议。 大臣们没有看到赵充国的通盘考虑,多数站在辛武贤一边,因为连刘询也倾向于辛武贤。 廷议的结果是赵充国不想看到的。 侍中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策略受到嘉奖。 同时,下诏赵充国,责他拖延用兵,不顾士兵艰苦,不计国家开支。令他即刻按辛太守之策行事。 赵充国就是赵充国,面对这么一份措辞严厉的诏书。 他的回答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给刘询留面子,他再次上奏,陈述己见。 刘询收到奏折,大略看了一眼,便将其狠狠地摔在了龙案上。 刘询起身在宣室内来回踱步,他心中有个大大的疑问。 想来赵充国也是一员勇将,用兵持重,但也不至于畏敌如虎如此?更不会不知道战事拖延只会徒耗国家钱粮的道理。而且听说赵充国还生了病,如果不速速解决,一旦赵充国遭遇不测,谁来继任? 刘询越想越烦,许久心情才平复了一些,这时他又拿起赵充国的奏折皱着眉细细地看了起来,这一次他连一个字都没有漏掉,用心地体会着赵老将军的用兵方略。 同时,又挑出酒泉太守辛武贤的奏折,对照着阅读起来。 刘询没打过仗,但基本的用兵方略他是懂得。 辛武贤主张立即攻击,先避开羌族强大的先零部落,拿下那些小的协从部落,清除首恶的羽翼之后,再一举荡平叛乱。 与之相反的是,赵充国则认为应据羌族民情,以仁德瓦解羌族联盟,只需严厉惩办始作俑者,宽恕其他协从部落,羌族自然平定,他不无担心的指出,如若采纳辛太守的建议,将逼迫羌族结成更为团结的联盟,到时候那就真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同时,他还建议必须在羌地任命了解羌族的干部,言下之意批评刘询派出义渠安国这种二愣子官员是错误的。 刘询虽然没去过羌地,但是羌族的勇猛是早有耳闻的,如果汉羌战事真是旷日持久下去,恐怕要动摇国本。他倾向辛武贤之策,同时下书斥责赵充国的目的是希望早日结束战事,如果辛武贤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那断然没有采纳的理由。 不过,对于兵事,刘询还是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刘询把两人的奏折在朝议上抛出,希望大臣们慎重的考虑,仔细地揣摩,尽快给出一个结论。 一轮论的商议后,大臣中从只有十分之二支持赵充国,到十分之五,再到大多数人明白赵充国的方略。 在老将赵充国把奏折递上去的几日后,刘询终于给了赵充国肯定的回复。 赵充国似乎早就算准皇上必会同意他的方略,因此,一直没有对自己的方略做出调整。 他的方略已经起了明显的作用。 探子回报,羌族各部联盟已经开始出现裂痕,他们惧于汉军的强大,且听说赵充国严惩首恶,协从不究的策略,因此不愿意跟着先零部陪葬。 而且之前先零一部头领靡当儿派遣弟弟雕库来向都尉报告先零部落谋反。都尉得知雕库部落里也有人参与,将雕库扣押不放。赵充国前来后,马上下令放人,他重申了他的原则,并让雕库把他的意思带到羌族各部,意图瓦解羌族联盟。 赵充国的高明不仅在此,他一直是屯田的推行者,所以,他不怕旷日持久的对峙,他是怕那种消耗战的旷日持久,如果他全力攻击羌族,羌族必定全力反抗,双方一直打下去,他就只能耗费国家钱粮,而现在,他坚守不出,将士们可以依靠屯田养活自己。 除了屯田,他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他了解到羌族只是个分散的部落,只要策略得当,瓦解其联盟将是上上之策。它们与匈奴不同,匈奴已经高度国家化,除了痛击之外别无他法。 赵充国的方略果然没有白费,已有上万羌人归降。 所有战前准备都已做好,更无朝廷非议等后顾之忧。 赵充国意识到,动手的时机已经到了。 他命令大军迅速开拔,方向,先零羌驻地。 先零羌的首领在汉军到来之后,多次挑战,均吃了闭门羹,他不但不调查研究汉军的意图,竟然得意忘形起来,认为汉军胆小,不敢与之交战。 思想上的麻痹造成其军纪涣散,加之羌族本来就是那种战时全部壮丁都上马拼杀,非战时则下马放牧的民族,因此行为散漫自由,除了单兵作战勇猛外,什么兵法,战阵等等高级玩意儿,从来看不进眼里。 上了战场,他们只知道举起马刀往敌人的脖子上砍下去,其他的不在行,也不在乎。 所以,对于赵充国之前的攻心之策,他们没有一点反应。 当赵充国的部队如天降神兵突然出现在先零部的聚居地时,他们才真正傻眼了。 先零部落乱成了一团。 抵抗已经无法组织起来,组织起来也没用,因为汉军的骑兵已经迅速地冲了上来。 现在,先零部首领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逃跑。 “快,快,命令族人,抛下所有辎重,向湟水一带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