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遇见了熟人咋办?(求订阅!)
第149章,遇见了熟人咋办? 为了更好的掩饰朱厚照这熊孩子的身份。 沈沐特意将朱厚照给易容成看起来像一个身高不十分高的二十岁左右的富家公子。 如此一来,当陌生人看到徐鹏举时,反而觉得他的年龄要比易容后的朱厚照小上几分。 易容完毕之后,朱厚照这熊孩子对着镜子是照了又照,看起来对沈沐的易容效果还是很满意的。 还故意迈着官步走了一圈,最后回到徐鹏举面前压着嗓子道:“小徐,叫声大兄听听。” 每一个孩子年少时,总是想着快点长大,向往成年人的世界。 对朱厚照这种熊孩子来说,这种看起来一下子长大十岁的体验还是很不错的。 这从他的眼神上就可以看的出来。 沈沐之所以要将这熊孩子的年纪弄的大一些,就是尽可能地想从年龄上造成错觉。 让那些见过朱厚照这熊孩子的人,看到易容后的他,也联系不到本尊身上去。 “小弟见过大兄!”徐鹏举对朱厚照的调侃倒是很配合地行了一礼。 他对沈沐这一手易容术倒也叹为观止,心道,锦衣卫果然人才济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然也有这等绝活。 难怪,叶千户敢把这小子放在太子身边。 他相信,如果前日太子殿下在小剧场中也是这幅尊荣,他绝对不会一眼认出对方来。 就算祖父和锦衣卫派出再多的人手,恐怕也无法把这位太子殿下从茫茫人海中找出来。 虽然易容后的脸总感觉有些紧绷,不自然,但为了保证太子的安全,自然是易容后的这幅样子更安全一些。 等准备出门时,朱厚照看到自己身边的刘瑾,皱了皱眉头道:“刘大伴,今日你就留在国公府上,不必跟我们出去了!” “哎呀!公子爷,奴婢不跟在您身边侍候,怎能放心呢?”刘瑾一听,忙道。 “大伴,本公子也就出去逛逛街,那里就非要你跟着侍候了。 再说,我这不是易容了吗,你跟在我的身边,要是有人将你的身份认出来,不是马上怀疑本公子的身份了吗? 那本公子这易容又有何用? 放心,有小徐跟着,我会安全回来的,就这样,我们走了!” 说完之后,朱厚照就不再理会刘瑾,率先大踏步向院门外走去。 沈沐和徐鹏举忙跟了上去。 刘瑾看着三人远去的背影,特别是沈沐的背影,眼神闪了闪,看来,他是有些小看沈沐这小子对太子殿下的影响力了。 不过,这小子就是再蹦跶,难不成还能割了那子孙根,进宫做公公不成? 最终,太子殿下身边缺不了的人还是他刘瑾。 等沈沐他们从魏国公府的后门溜出来时,沈沐还是很明显地感觉到魏国公和叶千户还派了其他人跟在他们的前后左右。 虽然他觉得易容后的他们三人要是身边不带什么人反而更不会引人注意。 可魏国公和叶千户他们怎么能放心让太子殿下周围没人护卫呢? 不怕一万,也怕个万一呀! …… 南京城作为六朝古都,有许多景致不错的地方。 尤其对男人们来说,秦淮河上的画舫那更是不错的地方。 沈沐前世就没来过南京,对秦淮河的印象还是来自于这篇文章。 这次到南京城来,还没来得及全城溜达一圈,就被提溜着想法子寻找朱厚照这熊孩子。 原本他以为,朱厚照这熊孩子就是打算上街随便逛逛。 可等出了魏国公府后,朱厚照就和徐鹏举咬了两句耳朵,他才知道,这位太子殿下想要去秦淮河看看。 这怎么看,都是徐鹏举这个大纨绔为朱厚照这熊孩子出的馊主意。 只是一个才十岁的孩子,去那等地方,真的好吗? 难怪朱厚照刚才在易容时,特意要求他将他的年龄弄的大一些,原来也是有目的。 只是,听说这秦淮河上的风光多半都是在夜晚的。 如今,天色还这么早,现在就去秦淮河,那些风月女子恐怕还在休息吧。 能看到什么? 但既然朱厚照这熊孩子已经被徐鹏举这大纨绔给鼓动起来了,他再阻止就不好了,不如就顺其自然,他顺便也跟着去见识见识。 秦淮河距离魏国公府还是有段距离的。 三人没有骑马也没有坐轿,就这么走在街上。 别看徐鹏举是个纨绔,朱厚照也算是天下第一纨绔,可他们从小也是学过骑射的。 吃的也好,身体素质还是杠杠的。 至少不像有些文弱公子哥,几步长路都走不了。 就这么步行着,一路遇到什么新奇的事情,朱厚照这熊孩子都要凑上去看看热闹。 所以,他们三人走的也不快,这么走着走着。 这么走着走着,一路上,徐鹏举充分尽到了一个好导游的责任。 将南京城的一些传闻韵事都说的头头是道。 包括每一条街上哪一家酒楼好吃,哪一家店铺最有特色,等等诸如此类的都有。 沈沐对这些原本就所知甚少,倒也听的津津有味。 不过他没有忘记自个的身份,知道朱厚照这熊孩子的安危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 所以,一路上,他不时用眼睛的余光留意周围的动静。 只是魏国公和叶千户派的人跟在他们前后左右,许多时候,反而干扰了他的探查。 走了将近多半个时辰的路,他们进了一家酒楼,徐鹏举叫了几个招牌菜。 大吃了一顿,喝了一会茶,休息片刻后。 朱厚照这熊孩子就坐不住了,催促着徐鹏举继续向秦淮河进发。 下了酒楼后,他们又继续前行,顺便消消食。 谁知这么走着走着,他无意中抬头一看,就看到从前面的书画铺子里走出几个人来。 这几个人还是他认识的人。 是胡七汪大量李泽沈寒衣他们,还有一个和尚。 这个和尚一身僧袍,脚下穿着僧鞋,脖子里还挂着一串念珠。 他仔细一看,原来是前绩溪县令荣致。 看来,他真的如同孟云说的那样,出家为僧了。 记得当日他离开绩溪县时,曾去胡七家向对方告别,当时胡七好像就说过,说过几日会去南京国子监读书,让他到南京城后,去国子监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