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十大名画 上
展会那天,上海博物馆前锦旗招展,人生人海。上海地界的政府要员,文物界的泰斗大亨们都正装肃立,在馆前排列等候着洋人们的到来。不多时,鞭炮声震耳欲聋,十辆老爷车停在了博物馆门口,开门下来的正是那些西欧的收藏大家和随行家属,他们着装华丽,高昂的头颅透射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早在那里守候的中国官员们热情地迎上来,与他们握手致意。 此时博物馆里侧的工作人员也打开了展厅的正门,周唐他们作为私人展览人员拿着手中的请柬先行入场,而那些政府官员则在正厅前和洋人们合影留念,签约公文。 周唐瞄了一眼中心展区,发现那片区域还在戒严,只好和同行的私人收藏家们逛逛他们自己的展柜。周唐这次带来的两件古董分别是唐太宗时期,天竺国进贡给李世民的“水晶绕佛头”和一块“天镶紫金玉”。那件“水晶绕佛头”是个鲜为人知的“隐形宝物”,整个佛像是由品相极高的碧玉所雕,晶莹温润,没有一毫杂色。玉匠雕法精湛,刻纹细腻,佛身之上的服饰装扮,佛首之上的佛颜容态以及顶严造型都与当时的唐朝佛像大为不同,表现着天竺佛教的特色。而另一件“天镶紫金玉”则是周唐前段时间在田子坊赌石时,他通过一座原石中的“开窗”鉴辨出了它的玉眼浑浊中带有变幻的意象,知道这件原石中必含璞玉,于是周唐将它买回家中开石。果然,原石包裹的是一块清澈墨紫的美玉,通体光滑水润,如现天地之气。更可贵的是如此罕见的玉种中还包含着一块貌似昆虫的化石,这样的现象在玉石中称为“天镶”,极其稀有,弥足珍贵。 不一会儿,展厅内响起了音乐,伴着热烈的掌声,那些欧洲人在几位上海文物协会元老的陪同下进入了展厅。周唐他们见状立刻停止交谈,赶忙跟在队伍的末端随他们一起去观看上海博物馆那些不对外展览的馆藏。 一位身着旗袍的漂亮姑娘为充当“哨口”,热情地讲解着每件文物的价值地位,艺术特色以及背景知识。周唐则独自一人地走在队伍的最后方,他仔细地观摩着这些藏品,将实物与自己在书本里掌握到的信息一一比对,修正着其中的出入。 “明代浮雕一把莲冲耳宣德炉”,嗯,不错,刻线细腻,浮雕是少有的红木木心,那莲花虽未开,但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这件算是上品。 “清乾隆铜镏金长寿佛”,工艺虽然精湛,但价值不高,一般人喜欢它佛身金蓝相间的颜色,但是工匠手法不是很专注,长寿佛笑起来不仅是嘴角上扬,为了突出祈福之意,应该是微微开口而笑,这件的艺术价值远不及周唐的那件“水晶绕佛头”。 “金镶玉头冠”,皇室每年祭祖时,皇母或是其它有显著地位的皇室女性,都会带这样一种材质昂贵,点缀繁多的头冠,一般人看它全身是真金所做,在特别这处金片薄如蝉翼,金线细似发丝,都会认为价值不菲,但其实却很难入真正收藏家的眼界。 虽说陈列的文物个个都价值不菲,令一般人大开眼界,但周唐觉得上海地界的文物收藏肯定不止这些底牌,应该存在不少奇珍异宝,估计是怕招惹是非,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未被陈列出来。 展会接近尾声,在大厅前端,正在举行的是欧洲代表团的见面会,他们向在场的人们谈论着此次来到中国的感受,抒发着心得。一位洋人代表在正台发言,翻译则站在他的旁边。 演讲的开头先是感谢了上海各界的盛情款待和特意为他们举办的这次文物展览会。临近末尾时,那位代表话锋一转,突然说到:“来中国之前,我也随身带了几件自己喜欢的文物,今日正好趁这个机会与中国的朋友们分享一番。”言罢,他向台下招了招手。 就在这时,另一个洋人捧着两个卷轴上台,对那个代表微微颔首。 那位代表向他示意了一下身后的墙壁后,接着说到:“我最喜欢欣赏中国的古字画,因为画面的内容是可以折射出作者的性情,中国当时的经济层次以及人们所关注的事物。这是品读中国文化最深动的方式。” 说到这里,台下的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意在夸赞洋人代表涉猎广泛,对中国文化的感情真挚深厚。 上来的那个洋人已经将卷轴的一侧吊到墙壁上,那位代表一挥手做了个“请看”的手势,两个卷轴“哗”地顺着墙面向下展开。 “啊……这……”前排坐着的那些上海文物界的人们,看到此时挂在墙壁上的那两幅古画,都突然站起身子,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发出惊叹之声。 正厅内一时间陷入了嘈杂之中,场下的其他观众不明所以,急迫地询问着四周,不知那墙壁之上的两幅古画究竟是什么来路。 “那是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和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台下有人大声地解释到,人群里接着又是一阵喧哗。 洋人代表看见台下如此强烈的反应,嘴角上扬,得意地笑道:“这是你们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的两幅,我也是幸运至极偶然获得。”洋人代表的言语中透漏着强烈的炫耀之意。台下的人们听到眼前的这两幅古画竟然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名画,顿时心花怒放,庆幸着自己竟能亲眼观摩到这样的传世名作。“啪啪啪”正厅内又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他们根本不在意这两幅图到底是八国联军时被这些洋人盗走的,还是英法联军时被这些强盗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