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西汉万户侯在线阅读 - 第五十八章 善恶之论

第五十八章 善恶之论

    至于说晁补之口中说李斯乃是小人之儒,不过是他口中用来堵住辕固生的一句戏言罢了。

    要说晁补之为什么要说这一句话,还要从法家的诞生与崛起说起。

    当初孔子死后,受魏文侯之弟魏成子邀聘,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晚年讲学于魏国之西河,在这里建立了子夏学派。子夏之西河学派实开后来齐稷下学派之先河。

    这个学派就是法家之祖,其门生首先是魏文侯。

    《史记》说:“文侯受子夏经艺”。

    子夏的弟子中包括李悝、段干木、田子方、吴起,这些人都是法家的得力干将。

    其中李悝(克)与吴起成为一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在中国法制史上,李悝是一位有开创意义的人物。

    战国初期,魏秦两国先后进行了变法,对此后中国政治经济之变革与发展,所起作用甚大。

    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目的是变法图强,其政策一是重农主义,“尽地力之教”,二是法治主义,以法治取代礼治。变法使魏文侯时代的魏国在列国中首先臻于富强。

    魏文侯时,李悝(克)先任中山相。后来又作过国相。

    班固说:“李悝相文侯,富国强兵。”

    李悝为国相后,审订诸国旧法,著成《法经》六篇。李悝《法经》为秦、汉以后历代法典之所本。

    李悝所著《李子》三十二篇,列于法家之首,当由其门人所撰集。

    因而李悝一向被公认为战国法家之始祖。

    商鞅学术源出李悝。《史记》记商鞅携《法经》由魏国入秦,被秦孝公用为国相,以《法经》作为在秦变法之理论指导。

    而后就是后来的法家的韩非子、李斯等人,可以说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一直都是法家在实现自己的治国抱负。

    李斯辅佐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秦始皇干了一件事情,就是“焚书坑儒”。

    这也是晁补之反驳刚才辕固生儒家强大的话语。

    法家的始祖李悝乃子夏之徒,学说大部分学自儒家,而后虽然自成一系,但追本溯源,仍然是儒家一脉,毕竟中国人自古就有寻根问祖这么一说。

    可李斯却干了这么一件类似有些“欺师灭祖”的事情。

    晁补之提出这些那可是妥妥的打脸了,当然了不仅是打脸,还是“啪!啪!啪!”不停的打,脸都打肿了。

    当然了这些辕固生都可以一笑而过,可以不认,逼近了李斯等已经另著书立说了,不算儒家了。

    可晁补之还问了他“性善论”和“性恶论”,哪个是正确的,这他就无法回答了。

    善恶是最朴素或者说是最简单的世界观,当然了也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所以几千年来,关于善恶的讨论层出不穷、精彩纷呈。

    然而在儒学当中,孔子是谈论人性问题的第一人。

    在《论语》中有两处明确的记录。

    一处是在《论语·公冶长》中,据子贡回忆或转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另一处是在《论语·阳货》中,提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虽然谈到人性问题,却并没有说明人性的善恶。

    孔子说的性,应该是一个中性的,这可能与儒家主张的是中庸思想有关,所以性往善、恶两个方向发展都不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