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反思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生的课程,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没有其历史源流,所经历的时间也不长,由于它还太年轻,我们应对它抱以宽容的态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的计算方式和计算工具再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二战期间对于军事上的需要,引发了人们向快速、准确、高效能计算工具的研发,这为计算机的诞生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逐渐在各行业各领域发挥出了它的作用与潜力。但早期的计算机极其庞大和昂贵,只有在少数的部门才有条件使用,这将不利于大众化,使用的领域受到了限制,人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各国的科技人员不断地努力,近些年来已取得重大的突破,特别是PC机的出现,宣告计算机普及性的到来,走进了千家万户。 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早期主要是通过专业培训的方式进行传授的,也只限于少数的一部份人,让他们学会某一方面的技能,再把他们投入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当中去,这种方式的学习当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大的带动下,各种计算机专业学校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崛起,而在此时,各大学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校、中小学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让广大的学生掌握专业的或者是非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来满足人们对日常办公和学习、生活的需求。网络的出现又是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历史性里程碑,通过计算机间的互联来实现资源共享,给传统的信息传播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们对信息量的渴求,催生出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已被列入于中小学课程中,由此可见教育部对于它的重视,主要是从小通过培养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兴趣,让他们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并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这项方案已实施了几年,在此同时,也的确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所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但也伴随着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正如在作调查中学生所讲的: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我们很感兴趣,但学不了什么东西,我们学到的信息技术(计算机)知识大部分都是通过自己自学,利用家里的计算机或是到网吧(有些黑网吧为了赚钱允许未成年的学生进入)里学会的。从学生所作的解答中,我沉入了深思,不断地反问:我们现今的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出在哪里?可否通过另一种方式解决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难题?当我收集了大量的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做出如下肤浅的看法: 一、学校设备的落后与不齐造成上课难。在一些乡镇学校中,由于教学经费的不足,购买计算机设备已成一大难题,很多学校都是靠教委或电脑公司(如TCL公司)的赞助才能得到解决,再者有些学校根本就不重视这门课程,认为开不开设也无所谓,而且还会给学校造成拖累,因为机器的使用需要投入资金的维护,比如说换零件,请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按现在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势头,一般情况下三到五年就被淘汰,而一些学校要做到在这期限内进行更新,根本就不可能,所以现在中小学使用的计算机早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相对落后。同时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由于班额大(每班80~90人),机器根本就不够用,存在着学生多机器少的状况,学生上课还要两个人共用一台机器,这种状况不但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一定的麻烦。 二、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以初中为例,有小部分的学生很早就接触计算机,上到初中之后,已能熟练地cao作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也还有大部分的学生连计算机是什么还不知道,原因在于一些小学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乡镇的大部份小学连计算机也没有),或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种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教学的开展带来很大的难度,统一的教材,但教学却不能统一,既要按照课标的进度进行教学,又要照顾基础较好的学生,多体现于实践课,比如对于同一个任务,有些学生花几分钟就完成了,但有些学生整节课也完成不了。 三、学校不重视,学生兴趣不一。学校不重视这门课程,当然也有他的理由,因为这门课程不纳入中考的范围,只作为平时的兴趣课程,既然不用考试(只作为考察科目),学生总认为学不学都无所谓,学多少是多少。特别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面临中考的压力,还有家人对他的期望,他们不愿花太多的时间在这门课程上,有些根本就不去学,造成他们初中毕业了,连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都不了解,有些连文字输入还不会,还有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程根本就没兴趣,学习这门课程他们认为只是浪费时间,这种现象真是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