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宋缔在线阅读 - 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

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

    声震宫阙,带有极强穿透力的鼓声在东京城中传播,大宋是一个比较开明和宽厚的王朝。

    百姓甚至可以敲响登闻鼓向皇帝说明,自己的猪丢了,请皇帝帮自己寻找。

    每有冤案发生,宣德门外的登闻鼓总会被奏响,而大宋的皇帝自然也要处理冤案。

    但今天这种情况下,登闻鼓被奏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百姓终于忍不住了!心中的怒火被皇帝的一封罪己诏所点燃。

    他们的愤怒并非来自罪己诏本身,而是谁上奏让皇帝下罪己诏的?如此自责深切的罪己诏又是出自谁的手笔?

    百姓虽然不是无知的,但他们却更容易被人带着走,而带着百姓走的人便是那些读书人,他们有学问,知道朝廷的制度,但却对政治一无所知,这样的读书人认为自己所维护的是正义,是皇权,此乃天道赋予他们的权利。

    这就是知识愤青,天真的认为自己的学识与能力相匹配,带着无知的百姓向皇宫进发,为至高无上的君王申冤……但他们忘了,君王至高无上,根本不需要他们的“援助”。

    但他们还是来了,并且带着百姓的愤怒和悲伤来了,他们把那些先一步获得官身人堵在了宫墙之内,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事情?

    登闻鼓说到底就是一种直诉制度,让有冤屈的百姓直接与君王对话,这一切都是在弥补制度上的缺失,是非常切实有用的东西,原本在宋之前百姓敲击登闻鼓,君王要亲自接见,但在大宋立国之后,登闻鼓便不可随意敲响,非有巨大的冤屈才可敲响,并且由登闻鼓院的官吏记录下来,如若真是有巨大的冤情便要上奏皇帝。

    身在宫墙之内的赵祯自然也是听见登闻鼓声的,这登闻鼓也不知是用什么制成,声音极具穿透力,即便是远在禁中后苑的赵祯都能听得清楚,王语嫣等人自然不会例外。

    在听到鼓声之后,王语嫣惊讶的从芳草鲜美的地上坐起惊叫道:“这莫不是登闻鼓声?”

    杨采薇掸了掸身上的饼子碎屑笑道:“自然是登闻鼓,否则也没有什么东西能从宫外传到这禁中后苑来。这时候谁在击鼓鸣冤?”

    三才一路小跑的走来躬身道:“启禀官家,娘娘,奴婢听说这是东京城百姓敲响了登闻鼓,为官家鸣冤……”

    王语嫣和杨采薇瞪大了眼睛,而灵儿则是向她的母亲薇拉解释登闻鼓的由来,赵祯微微一笑:“没想到,这登闻鼓不光能为百姓鸣冤,连朕都能用得上,不错,以后登闻鼓的制度要好好改进,朕这个皇帝有时也需要这登闻鼓啊!连百姓都知道为朕鸣冤嘞!”

    王语嫣脸色一变:“官家乃是帝王,岂能有人敢冤枉官家,还不是官家自己的事情,东京地动,代州等地的地动虽是巧合,但在朝臣看来便是上天示警,自古帝王哪一位能抗衡上天?大灾面前都要下罪己诏,唯独陛下,自责尤甚,致使百姓不服,误以为朝臣代笔!”

    王语嫣就是这一点不好,把赵祯一下子扒的干干净净站在阳光下曝晒,一点阴私也没有,让他尴尬无比,要不是因为孩子们在这里,赵祯定然要恼羞成怒的在她的翘臀上留下点什么……

    “你当朕是不知?不就是因为朕打算迁都引起了世家大族的不满,他们的基业很可能一夜之间损失惨重,你王家的损失不在小数吧?”

    赵祯的话语如利剑一般刺向王语嫣,而王语嫣脸色微微颤抖最后仰起头来说道:“我王家最大的利益便是我王语嫣,其他的东西都是可以抛弃的!”

    此言一出,连赵祯都忍不住被王语嫣的骄傲和自信所折服:“好!好!好!不愧是朕的中宫皇后,能在这个时候和朕站在一起,便是莫大的勇气,如若王家能带头,即便是抛弃了那些带不走的产业,朕亦不会绝情至整个王家于不顾!”

    王语嫣微微一笑,点头道:“父亲曾经对我说过,树挪死,人挪活,家中产业也是如此,即便是舍弃东京城的旧业,也要前往析津府,如此才能有更大的空间得以开枝散叶!”

    赵祯算是被这位商贾岳父给打败了,他本以为王蒙正是绝不会舍下东京城产业的人,谁知他比谁都干脆,甚至比蔡伯俙都要干脆许都,没错,树挪死,人挪活,这大宋国朝也是如此,都城向北而进,定都析津府便是拯救大宋的一剂良药。

    对于迁都一事,赵祯早已放出了一点风声,蔡伯俙知道了,夏竦知道了,难道朝中就没有别人知道?那些耳目众多的世家大族以及宗室将门多少也会听到一点风声。

    既然迁都势在必行,那封锁消息就是个败笔,不如把消息放出去,让所有问题浮上水面,赵祯亲自一样一样的解决!世家大族之所以被成为世家大族,并不是他们积累了多少财富,而是他们总能跟得上世事的变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原本以为是迁都最大阻力的世家大族,现在发现能如此轻松的搞定,早知如此赵祯也就不用罪己诏让朝臣们妥协,之所以这么做便是打算先把朝臣迁至析津府,然后再慢慢解决和他们联系颇深的世家大族。

    现在看来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世家大族的眼睛雪亮着呢!先一步前往析津府,便先一步获得机遇,这样实力重组的机会可不多见……也是他们之间较量的机会。

    既然如此,那接下来的事情便简单了,赵祯觉得自己该见见那些被堵在宣德门内的朝廷官员,以及宫门之外愤怒的百姓了,帝王要做的事情便是调整,而不是激化矛盾,之前的罪己诏激化了朝臣与百姓之间的矛盾,这是赵祯故意为止,为的是达到自己的目的。

    现在矛盾已经差不多了,应该平息下去,并让朝臣们知道他们谁也阻止不了自己迁都,否则这种矛盾便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连赵祯都觉得自己有些卑鄙,利用百姓的民愤迫使官员在迁都一事上妥协,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即便是帝王之尊也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尤其是在大宋,这个诤臣辈出的朝代更是如此,不用些小手段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