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淘宝大唐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恪的魄力

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恪的魄力

    蜀王李恪自从上次受到他岳父的牵连之后,一直寻找翻身的机会,还真是给他找到了。

    9月中旬,关中地区暴雨连连,长安的一条主要通道,水路永通渠被洪水冲垮了,决口长达100多米,永通渠水位下降,船只无法通行了。

    长安城此时还没有修建通往洛阳的水泥路,道路泥泞不堪。长安城的各项物资供应都受到了影响。

    俗话说“祸不单行”恰恰在此时,太子李成乾分管的长安城粮食储备库太仓,却被水淹了,损失了大批的粮食。这下,就连粮食供应也出现了问题。

    粮价飞涨,长安城里人心惶惶的。

    太极殿。

    面对着尴尬的局面,李世民临时召开朝会,动员群臣开动脑筋,解决危局。

    李世民首先询问了太子李成乾的意见。李成乾刚刚因为太仓的事情,受到了李世民的斥责,也受到了群臣的非议。他心中只想着如何推卸责任,已经慌了手脚,哪里还有什么主意。于是,他就一声不吭。

    就在这时,蜀王李恪站出来了,他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时应当疏通陆路,只允许运载粮食的车辆进入长安,同时抢修永通渠,便于南方的粮食调运。”

    其实,这个主意魏王李泰也想到了,不过这个差事风险太大。

    其一,来往长安的车马,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朝廷的权贵所有,这些人中,不乏想趁着长安城物资供应紧张的时候,大捞一把的人。断绝他们的通道,会得罪不少的人。

    其二,修复永通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征调大批的民夫,也是得罪人的事情。而且,现在正是雨季,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如果不能够按时修通,会受到无数的人指责,因为大家都期待永通渠的通畅呢。

    李泰是聪明人,凡是有风险的事情,一概不出头。不做事,就不会出错,总比做事出问题要好。于是,他就不吭气。

    果然,李恪刚刚说完,马上就有人出来反对了。

    李泰的死党兵部侍郎张亮说道:“这可不行,长安城里,不仅缺粮食,也缺其它的物资,你这么一竿子打死,不合适吧。”

    李恪说道:“没有其它物资,只是不方便而已,可是总比没有粮食饿死人好多了。”

    新任京兆尹楚恽是太子李成乾的人,他为了给主子出头,说道:“现在到处都是被暴雨冲毁的民宅和田地,百姓们自顾不暇。修复永通渠需要征调大量的民夫,臣可无法向百姓们开口。”

    李恪说道:“不需要征调民夫,长安城里有数万唐军,抽调一千名唐军就行了。”

    李世民刚才也正在为抽调民夫的事情发愁,李恪的建议一下子点醒了他。他说道:“好办法,就这么办”

    然后他说道:“蜀王李恪接旨。”

    李恪精神一振,大声说道:“儿臣在。”

    李世民说道:“朕现在命令,由蜀王李恪负责抢修永通渠,疏通通往洛阳的管道。兵部和工部听从蜀王李恪的调遣,限期40天内修复永通渠。”

    “臣等领旨。”蜀王李恪、兵部尚书房玄龄和工部尚书皇甫睿一齐答道。

    接下来的日子,由于陆路粮道的畅通,大批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了长安城,极大地缓解了粮荒,粮价平稳了下来。

    于此同时,李恪带着死党他的死党谯国襄公柴绍的儿子柴哲威、兵部尚书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没日没夜地亲自在工地上监工,32天时间,永通渠终于修复了。

    李世民上次扣罚了李恪三个月的俸禄,这回一下子赏赐了他半年的俸禄,并大大地赞扬了他一番。这次,李恪大出了风头。

    杨妃娘娘居住的承晖殿。

    杨妃娘娘看到长子李恪黑瘦的面庞,十分心疼,她说道:“恪儿,难为你了,这次你替你父皇解决了这么大的问题,总算是挽回了上次的影响了。没白辛苦。”

    岑文本说道:“恭喜殿下了,您这次处置果断,成效显著,在皇上的心目中大大地加分了。实在是可喜可贺啊。臣曾经听皇上说过,朕的儿子中,李恪最像朕了。”

    李恪大喜,说道:“真的吗?父皇真的这么说了吗?”

    岑文本肯定地说道:“真的,臣亲耳听到的,皇上在书房里,自言自语地说的,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杨妃娘娘高兴地抹着眼泪说道:“好啊,恪儿终于要有出头的日子了。”

    在此期间,魏王李泰也没有闲着,他主编的也有了重大进展。

    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编。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和顾野王两书编簒上的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开了先河。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原书字数无考,今四卷,约13万字。

    李世民也大大地赞扬了李泰。

    在此期间,唯独太子李成乾受到了斥责。

    李旦把长安城里发生的情况,向李愔进行了通报。李愔心中郁闷不已,可是,他远在草原,对此爱莫能助。

    李愔没有办法,就把一些不是必须马上做决定的草原上的事务,统统派人送给李成乾,由他转呈给李世民,算作他的功劳。

    这一招果然有效,李世民觉得太子能够掌握草原上的事务,是一个储君应该做的事情,认为他比较勤奋,同时也认为他有能力,能够驾驭李愔等人。

    李愔能够为他做的,暂时也就这么多了。

    李愔这段时间,一直在加紧做一件事情——解决驻军的过冬问题。

    草原上的冬季大部分地区都很寒冷,驻军官兵大部分人都是内地人,他们难以适应草原上的严寒气候。

    李愔必须在入冬之前,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