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南国江山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八十六章 扩军

第二百八十六章 扩军

    “所以属下觉得可以罚没赵匡凝家产,同时将其一家流放到温州,以为他人戒!”

    见到周隐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赵匡凝说话,杨渥反而松了口气。

    因为之前那么多人都主张重惩赵匡凝时,周隐这个向来刚直的人却选择了保持沉默,直到他让众人可以畅所欲言后周隐才站出来,这说明自己的威权已经足够了,便是周隐都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

    再加上他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公允,并非是为赵匡凝开脱,所以杨渥听了之后也暗自点头。

    接着,又有几人站出来,持的意见也与周隐差不多,都是主张从轻发落赵匡凝。

    这些人基本都是文官为主,主张就事论事,反对牵扯过大;相比之下,反而是那些武将们基本都认为赵匡凝挑衅杨渥,其罪当诛。

    其实这也正常,这些武将很多都是追随杨渥在战场上征战过的,自然觉得杨渥的权威不能受到挑战;而那些文官却多数是追随杨行密多年的,他们习惯了杨行密的宽容,自然觉得对赵匡凝不能惩处过重。

    至于剩下之人却是像朱瑾、雷彦恭这些外来之人为主。

    朱瑾这一年来在朝中大事上一向都是保持中立,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便有时候杨渥问起来,他也回答得模凌两可,久而久之,杨渥也很少询问他了。

    而雷彦恭则刚来淮南不久,更是很少说话。

    一番廷仪后,终究是武将的势力强过文官,最终绝大多数人都主张重处赵匡凝,

    而杨渥得到这个结果后自然心中满意,开始展现自己的大度,最后决定只将赵匡凝一家流放到温州,命当地官员加以看管。

    对于这个结果,文官们自然是赞叹杨渥的仁厚不在杨行密之下,便是那些武将们也暗自点头。

    毕竟谁都不愿意跟跟随一个残暴好杀的主君,便是那些平时就残暴好杀的将领也不例外。

    而对杨渥来说,这个结果他也能接受,只要不妨碍到他的威严,那么适当表现一下自己的宽容又何妨。

    决定了对赵匡凝的处置后,殷文圭又站出来道:“启禀殿下,刚刚收到的消息,濠州刺史刘金在两日之前病故了!临终前上表请求殿下委派新的刺史前去接任。”

    “什么?刘金病故了?”杨渥心中一惊,随即开始思量起来。

    去年那一届的进士,到现在担任地方县令的时间还是太短了,而宋齐丘三人在杨渥身边观政一年多后,也外放到地方去了,同时外放的还有他的书记官皮光业。

    总的来说,这一批进士在地方担任县令后,除了少数几个表现优异外,大多数人都表现得平庸。

    不过杨渥本来就没指望那些进士都能有上好表现,只要有几个成气的就行。

    杨渥打算再过一两年将这几个表现优异的提拔起来,开始逐步替代如今南方那些依旧由武将担任的刺史。

    至于剩下的那些表现平庸的,杨渥对他们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他们不在当地胡作非为,横行不法就行了。

    等过上更长的时间来熬资历,这些平庸一些的进士差不多也可以担任刺史了。

    毕竟他们都是文官,即便是做刺史做得不好,杨渥要将他们拿下也只需一纸命令就可以了,而不必有对那些武将担任的刺史进行调动时的各种顾忌。

    这也是杨渥力主用文官替代武将来担任刺史的原因。

    当然,其他进士进入仕途的时间太短,还不宜过快提拔,但刘仁规却是无妨。

    他毕竟是刘金的长子,更是杨行密的女婿,加上能力也不缺,提拔为刺史别人也不能说什么。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不能让他继续担任濠州刺史,不然时间长了,濠州还真可能变成刘家的领地。

    想到这,杨渥沉声道:“刘金病逝,按照礼仪该如何进行安葬就如何进行。至于濠州刺史,可以调湖州刺史李涛担任。另外,刘金长子刘仁规,承袭其父之功,特提拔为湖州刺史!”

    “殿下仁厚!”众人都躬身拜道,尤其是那些武将,更是心中欢喜。

    作为武将,他们在战场上拼命厮杀,为的还不是子孙后人,如今见杨渥虽然没直接将濠州给刘仁规继承,但让他担任湖州刺史也算是一种补偿了。

    处理完刘金的事情后,杨渥又问道:“诸位还有什么事情要奏?”

    殷文圭道:“升州刺史陈彦谦奏报,经过一年时间的修筑,如今升州内城已经改建完毕,陈使君询问,何时正式开始外城墙的修筑?”

    目前的升州城将来会作为皇城,而这次改建除了将普通百姓迁移出去外,主要的工程就是在城内建立宫城,再加上即将修建的外城,这就是内外三道城墙,至少从规格上讲已经可以作为都城了。

    至于整个升州的大小,那就只能等外城墙建好后进一步扩建了。

    杨渥喜道:“既然内城已经修好了,那今年就着手外城墙的修建。当然,如今正是秋收之时,不宜发动民力,以免耽误农时。正式的修建,就从今年冬开始吧!另外,对于修筑城墙所需的民夫,必须以雇佣的方式给予工钱,不得以徭役的方式征发百姓!”

    “同时,也不得有任何人伸手贪污,更不得有任何人克扣百姓的工钱。周判官,这件事你要派人好好盯着,若是有人胡乱伸手,别怪孤不讲情面,将他的手剁掉!”杨渥杀气腾腾的警告着。

    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而且持续几年时间,若是以征发徭役的方式对百姓的伤害未免太大;而支付工钱的话,杨渥又担心有人自恃功劳从中贪污克扣,所以提前向众人发出了警告。

    又处置了其他几件事,李神福奏道:“殿下,自去年两浙之地彻底纳入统治,到今年已经有一年时间。这一年下来,两浙各州的税收基本已经走上正轨。”

    “按照我淮南如如今的财力,足以再建立两个军四万人的军队。恳请殿下允准!”

    一听是扩军的请求,那些将领们纷纷来了兴趣。

    去年攻破杭州,虽然缴获了大量钱粮,不过那些钱粮也就勉强用来支付给百姓和将士们的各种抚恤及奖赏。

    而去年的秋收除了维持日常所用外,多余的用来还清去年一战向百姓借的债务都不够,还是今年夏收之后才还清各种债务。

    而随着两浙各州逐渐走上正轨,按照支计官骆知祥的预计,如今淮南每年的收入差不多可以达到五百万贯。

    这其中包括夏收的一百万贯,秋收的两百万贯以及盐、茶等专卖的收入和其他各种收入,差不多就是五百万贯,比之前多出了近两百万贯。

    当然,收入增加了,各种支出也会增加,比如维持南方新收各州的州兵以及官吏等,这些会消耗掉多出来这两百万贯的一大半。但剩下的钱粮也足够再招募四万精锐士兵了。

    两个军,四万人,那就意味着一大把升官的机会,这些武将们自然会感到高兴,所以李神福一提出来,周本等留在广陵的武将们就站出来支持了。

    然而李神福的建议却首先遭到了骆知祥的反对:“殿下,我淮南虽然新收了两浙之地,收入固然增加许多,但要多维持两个军的兵力却还不够。”

    “殿下,这几年我淮南几乎年年都大规模用兵,导致府库年年都处于空虚状态,这些年下来靠着向百姓借贷,倒是没有出什么事情。但府库老是这么空虚也不是个事,至少每年要留下一点结余以防突发事件吧!”

    杨渥点点头,骆知祥说的,也是杨渥所想的,虽然后世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年年处于财政赤字的情况,但那可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

    如今的淮南还处在农业时代,经济基础差,抗风险的能力更差,如今情况好的时候如果不多储备一些钱粮,万一将来碰到灾年,连借都没地方去借。

    更何况,要尽快恢复被战争摧残的地方经济,杨渥打算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修筑水利工程,开发荒地,修筑堤坝,清理运河等等事项上来,再加上修筑升州外城的消耗,能够用于扩军的余钱真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多。

    此外,从目前来看,要统一天下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而且即便是扩充四万军队也远远不够。

    而统一南方的话,即便是目前的十二万机动兵力,只要策略得当,也差不多够了,若是再增加个两万人自然最好。

    正好,杨渥当初建立新军培养的第一批二十人也“毕业”一段时间了,除了五人留在亲军担任统领外,其他人都还没做出安排,建立新的一军也可以以这些人为根基。

    而募兵的来源就更不用担心了,两浙之地新遭战乱,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将这些人招入军队,一来可以扩大军队,二来可以减少当地动荡的可能性,算是一石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