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举
既然不能劝动杨行密改变主意,杨渥也只能将注意力转移到科举上面。 就像严可求说的,明年三月份就要开始科举了,必须尽快拿出一整套流程来,好让有心应考的士子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经过和众人商议之后,杨渥最终将流程公布了出来。 这次科举事先不确定录取人数,而考试的内容也不是按照如今唐朝的分科方式,而是只有“进士科”这一科。 不过与如今朝廷的进士科不同,杨渥在设计考题时主要参考了后世公务员考试的办法,将试题分为策论和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策论的考核方式和如今的科举差不多,也就是以当今的时政、农事、民风等问题进行出题,由考生对答阐述自己的看法;而选择题部分则包括儒家经文、律法条文、诗词、数学、历史地理常识等内容。 同样的,在阅卷时也按照后世的办法进行打分,选择题部分和策论部分各占一百分,这样一来虽然还是不能做到绝对公平,不过至少能相对公平一些,在选择题部分不会出现因为考官的主观不同而评分出现差异的问题。 当然,考虑到这个时代不可能有ABCD的选项,只能用甲乙丙丁代替;另外,这个时代的人都用毛笔写字,字体较大,在全是选择题的情况下相互抄袭起来更加方便,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杨渥暂时只好采用后世AB卷的办法了;或许等以后有条件了,可以像明清时期一样,给每个考生建立一个相互隔绝的小房间,以防止相互抄袭。 至于考生自己带小抄这种作弊方式,杨渥想到的办法是增加题目数量,以将抄袭带来的影响尽量降低。 总的来说,有科举就有舞弊,这一点很难杜绝,只能想办法降低舞弊的可能性。 另外,因为考试内容的简化,考试时间也不需要像后世明清时期,一考就是几天时间的情况,尽量在一天之内考完。 当然,这些都是杨渥的初步设想,将来肯定要在实际施行过程中进行修改。 确定了考试流程后,下面第一件事便是确定考官和出题之人,因为是第一次科举,淮南上下都非常重视,出题的考官最终选定了殷文圭、高勗等高官来担任,他们首先要做的便是为各州的粗选出题。 至于考官的人选,各州粗选由州刺史担任,而广陵这边的复选则由资历威望深厚的高勖担任;在复选之后,还会由杨行密亲自进行一次考核,相当于“殿试”。 总的来说,杨渥提出的科举方式非常新颖,一提出来便引起了节度使府上下官员的争议,好在如今这些官员中大多数都是讲究实用之人,在杨渥的坚持和说服下,最终他们还是同意了这个流程。 就在年前的最后几天,杨行密正式在节度使府的公议中发出了科举公告,并且在整个淮南设立了多处考场,以方便进行粗选。 消息一出,便立即在各地引发轩然大波。 唐朝朝廷虽然到了如今都还在坚持科举,不过随着朝廷局势一日日的糜烂,如今也没有多少士子愿意去参加朝廷科举了;另外,因为天下战乱不休,盗贼遍地,加上各藩镇之间相互隔绝,许多士子即便想要去长安参加科举也很难到达。 所以如今天下有太多的士子出仕无门,有的运气好还能给一些刺史甚至节度使担任幕僚,更多人却只能在家中以耕读为生。 歙州,休宁县。 不久之前刚刚结束的江西军入侵之战,虽然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一些破坏,但好在持续的时间不长。 这天,歙州城外一处书院之中,唯一的先生汪台符正在教导学生读书。 他是歙州本地人,少时好学,博览群书,善于做文章,被人称为有匡王定霸之才。 几年前,他在当时的歙州刺史陶雅的麾下担任幕僚,不过前几个月陶雅被调离歙州之后,他因为家中母亲年纪已老,不愿离开歙州,所以辞去了幕僚之职,返回老家开了这个书院。 书院中的学生除了少数几个是附近人家的孩子外,其他多数人倒是其他州县的慕名前来求学的,共有六十多个。不过这众多学生之中,最让他看重的,则是其中一个名为查文徽的学生。 这个查文徽今年十八岁,也是歙州本地人,与汪台符乃是同乡。 他自幼好学,读书非常刻苦;等到年纪稍大,便任气好侠,有时候听说某人贫困,即便是他不认识的人,他也会去接济一番;他的家庭本来很富有,结果因为这一点,导致家庭开始变得贫困,不过查文徽却始终不后悔,这让汪台符尤其看重。 此外,查文徽与其他学生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他是个聋哑人! 一个聋哑学生,却能有如此表现,也怪不得汪台符会重视他。 “汪兄,还在教导学生呢?如今外面都传遍了,你倒是一点都不着急吗?”这时,突然有个声音将汪台符的讲课声打断。 汪台符闻言有些不悦,转过身来,见是他的好友,浔阳人江梦孙,不由没好气的说道:“江兄,你也是开私学授课的老师,应当知道先生讲课之时不能随意打断才是。” “哈哈,汪兄所言甚是。不过,如今外面真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由不得小弟我不着急啊。”江梦孙笑道。 “有什么事情值得你这么匆忙?连这些规矩都不顾了?”王台符还是有些不悦,不过他还是打发了学生自己温习功课,带着江梦孙到隔壁一间客房里坐下休息。 “你真不知道?如今吴王已经在淮南正式通告,将要实行科举了,时间就定在三月份!”江梦孙带着一丝兴奋的说道。 他今年的年岁还不大,也就三十多岁,如今正值壮年,自幼饱览群书的他自然不甘将一生所学荒废掉,可惜如今朝廷局势糜烂,科举无路,出仕无门,这才在家乡也开了一家书院,以教授弟子获得的酬劳养家。 这一天他在自己家中忽然听到淮南将要开科举的消息,当即便心动了;又想起好友汪台符,便匆匆前来寻他,想要约他一同参加这次科举。 “什么?淮南开科举了?这,这不是僭越吗?”汪台符有些难以置信。 江梦孙笑道:“僭越?如今的朝廷已经如此模样了,各路藩镇僭越的事情做得还少吗?别的不说,就说这一个个亲王,如果是太宗时,这些人不被……”说到这里,江梦孙赶紧停下不敢再说,不过意思却表露无疑。 汪台符也不是迂腐之人,只是最初听到淮南开科举的消息时有些惊讶罢了,话一出口便反应过来。 “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快说说看?”虽然目前要照顾老母亲,汪台符还没有出仕的想法,但这不代表他就不关心。 “等等,你先别急着说,我去叫个人来一起听听。”江梦孙正准备介绍情况,却被汪台符制止了,只见他匆匆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带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人进来,不由有些惊讶的问道:“汪兄,这位是?” “这位是我的学生,名叫查文徽,他是个聋哑人,不过不是全聋,只是耳朵很不好使,也不能说话。但是他的学问非常好,这次淮南科举,或许可以让他去试一试。”汪台符介绍道,随即又以非常大的声音在查文徽的耳朵边向他介绍江梦孙。 查文徽听了后,连忙向江梦孙鞠躬行礼,口里咿咿呀呀的说了一大通。汪台符笑着“翻译”道:“这是在向江兄问好呢!” 江梦孙不由感到新奇,一番见礼后,他开始给二人介绍情况起来,“……三月考试,四月放榜,到了五月时,再去广陵参加复选。听说复选之后还会在节度使府中由大王亲自进行考核,然后才会授官。” “当然了,这次科举,最奇特的地方在于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听说内容里面,不仅有四书五经,还有数科、历史地理,法律条文等内容,而且出题的方式听说也不是问答,而是什么选择题,真是奇怪。”江梦孙显得非常兴奋。 他将他将整个告示的内容一一向二人介绍,最后问道:“怎么样?这一次科举有兴趣参加吗?反正我是决定了会参加的。若是你们也参加,到时候去了广陵就有个伙伴了!” 他显然对自己的才学非常自信,觉得自己等人若是参加的话一定能通过初选,进入复选。 “这次科举真的还会考试数科,律法,历史地理等内容吗?”汪台符有些惊讶,不过他却是对这种考试内容极力赞同的。 在他看来,那些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中的东西,并非完全无用,不过在应用之中,却还是有些脱离实际了。 不仅是他,江梦孙也非常赞同这次淮南的科举方式,所以他才会这么感兴趣。 “去,当然会去参加!”汪台符当即表态道:“即便将来不做官,但这科举却是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