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雌雄
与前面的开光不同,唐晨的动作好像又变了。 其实这也很正常,有道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句话用在开光上面也是一样的。风水法器千千万万,各有各的不同。有聚财的,有招福的,有化煞的,有驱邪的……既然用途不一,那开光的办法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至于怎么开光,开光出来有什么效果,这都是一门学问。如果要弄清楚,非得好好钻研一阵子不可。前提是,你得有这个天赋,你没天赋的话,就算你钻研一辈子都钻研不出来的。为什么道教在古代也是渐渐衰落的?原因也是出在这里。 佛道儒自晋代之后,就互相融合了,但中间还是有差别的。儒家就不说了,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用,不会有衰落之虞。佛教根植在穷苦百姓中,有“群众基础”,也蓬勃发展。倒是中国本土兴起的宗教——道教,似乎遇到了发展瓶颈。如果统治者重视一些,比如明朝嘉靖皇帝,倒也能兴旺一时;如果统治者不重视,穷苦百姓又被佛教占了一大半去,道教的生存就遭遇危机了。 这都是因为道教传承分两种,比如使用符箓的正一道通常并不出家,而不使用符箓的全真道则是出家的,全真道主要通过内丹修炼精气神形成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来产生后天的神通。 画符需要天赋,开光需要天赋,甚至做法事,也需要天赋。 在道教传承里面,没天赋是玩不转的。 可问题是,哪里有这么多“天赋异禀”的人啊,就算有,他们也不一定会想去做道士吧?一来二去的,道教自然就衰落的。如果遇到一些没本事的,靠把戏一样的“法术”糊弄人的老道,那更是给道教不小的打击。再加上近代的一些原因,道教更是失去了发展的先机。如果不是有国家扶持,恐怕道教现在都式微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道教虽然有些衰落了,但其实它的传承一直未断过。脱胎于道教的风水术,在民间还是很受欢迎的。哪怕是一些达官贵人,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对风水“敬而远之”。民间更是因为风水纠纷,而产生过伤人事件。 风水本身是好的,只是用的人不对,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唐晨很看重这个问题,不管是谁,请他看风水的时候他都要详细询问,弄这个风水有什么意图。如果支吾不清的,他是不会出手的。 好比现在的周德清,别说他是“茶王”,就算他是什么高官,要用风水做些什么缺德的事,唐晨也不会就范的。 不过促成一段姻缘,唐晨还是挺乐意的。 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能促成一段姻缘,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唐晨的本意是:“周老的孙女长得如此‘惊人’,我都帮她促成姻缘了,这不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好事吗?”其实唐晨答应这么做,也想到了在高州结识的蓝雅怡。蓝雅怡这位姑娘的身材没得说,但相貌嘛,确实平凡了些。世间有很多这样的女子,她们不过是相貌稍差,却总是寻不到美满的姻缘,这其实是很不和谐的事。 风水一道,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婚姻大事,自然也在其中。如果唐晨拒绝了这件事,他怕自己的“道心”受到影响。“道心”这个东西,说起来挺飘渺的,但有时候就是存在。好像陈泉笙陈老说的那样,没有一颗坚定的心,是不能踏进风水最高境界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唐晨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已经决定了要走的方向。 “呼,第一次开光这种法器,其实也挺要命的……” 唐晨心中有点波澜,第一次开光法器,失败的成功几率会很高。 但好在,四哥这栋别墅的气场,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虽然气场越浓厚,开光出来的法器越高级。可事情也得分两面看,气场越醇厚,开光法器的难度也越大。 这时候,在用茶籽油点洗过瓷娃娃的眼睛后,唐晨开始默念经文了。 一股清风,不知何时就飘了起来。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如怨如慕,让人听了都有点寒碜。 “这是怎么了?好像弄得像鬼宅一样……” 老郭不由地问道。 曾老也惊疑不定,猜测道:“这可能是模仿女子哭诉的声音吧……” 周德清一愣,然后不确定地说道:“唐师傅在念什么经文?” 由于唐晨并没有想着避开他们,所以念的经文都念出声来:“……皇后屯磨,吉凶之常,以辩雌雄之节,乃分祸福之乡。宪敖骄居,是胃雄节,共验,是胃雌节。夫雄节者,涅之徒也。雌节者,兼之徒也。夫雄节以得,乃不为福,雌节以亡,必得将有赏。夫雄节而数得,是胃积央。 凶忧重至,几于死亡。雌节而数之,是胃积德。慎戒毋法,大禄将极。凡彼祸难也,先者恒凶,后者恒吉。先而不凶者,是恒备雌节存也,后恒备雄节存也。先亦不凶,后亦不凶,是恒备雌节存也。先亦不吉,后亦不吉,是恒备雄节存也。凡人好用雄节,是胃方生。大人则毁,小人则亡。以守不宁,作事克,厥身不寿,子孙不殖。是胃凶节,是胃散德。凡人好用雌节,是胃承禄。富者则昌,贫者则谷。以守则宁,以作事则成。以求则得,以单则克……” “你们听过这篇经文吗?” 周德清又继续问道。 曾老和老郭都摇了摇头,他们又不是风水师,更不是道士,怎么可能知道这些道家的经典文章书籍?其实这一篇经文,叫,是道家经典第二部篇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虽然很多人解读,这是黄帝能够洞彻吉凶的先兆、辨析与这关于治国修身的两种基本处世规则,所以能够分清导致福祸的原因所在。但唐晨却知道,这其实更多是讲到夫妻相处之道,很有启发意义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