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还是伸手随便一挥,刚才散在一边的泥土树枝,都又填进洞中,将黄金蟒的尸体,密实的遮了起来。 男子直起身,道:”让两位见笑,这小金是我从小养大的,这林子里没有什么人,平日里也就它们和我相伴。” 男子的声音淡淡的,听不出什么情绪上的波动。可是虽然冷冷淡淡的,却并不让人觉得有敌意。 说罢,男子便拍了拍白蟒的脑袋,道了声回家。 白蟒仰头看了看男子,又再游到埋着黄金蟒的洞xue上方转了一圈,这才萎靡不振的往林子深处游去。 男子道:“看来这雨,很快就要下大了。两位请随我来吧。“ “打扰了。”林梵拱了拱手,便拉着苏浅跟在了后面。 这样看来,这林子也并不大,男子一路并没有说话,不快不慢的走着,没有走太远,苏浅便能看见林中,有隐隐约约的两间简易小屋。 此时天色已经越发的暗了,进了屋子,男子道:“这位兄台,不知道你和这位姑娘” “哦。”林梵想也不想的道:“这位是我夫人。” 苏浅不知道林梵这是什么意思,不过有外人在,也不好反驳,只得微笑点了点头。 男子道:“原来是兄台的夫人,这就好了。是这样的,我这里只有两间小屋,我看夫人还是女孩子打扮,若不方便与兄台同住,就只能委屈兄台和我一间了。” 没想到这男子还想的如此细心周到,林梵微微一笑:“那就多谢兄台了。” 男子点了点头:“兄台不必客气。昨夜一夜暴雨,想来两位休息的不好,我去准备中饭,两位可以先休息一下。” 男子此时已经领着两人到了一间小屋内,这屋子果然简单朴素,只有很简单的一张小木床和一张竹桌,床上,搭着床薄被。 苏浅四下一看,有些无语,这房子,怕是和在林子里过夜相比,也真的就是可以遮风挡雨了,那一床薄薄的被子,还要两个人盖,真是有些困难。 不过这荒无人烟的沼泽地里,能有这样的条件,真的已经是五星级了,看那男子,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留在这里,可是必然是个淡漠无求的男人,对物质上的要求,必然不高。 男子转身出去,林梵关上了门,道:“浅浅,抱歉了。这男人是什么底细,我们毕竟不知道,不过他武功极高,你还是在我身边待着我才放心。” 苏浅应了声:”我明白。“ 荒山野岭的,那男人也是敌我不明,跟在林梵身边,确实才是最安全的。 昨晚上一夜睡得毕竟不舒服,而这屋子里,简陋的连椅子都只有一张,苏浅便直接坐在了床边。 ”休息一下吧。”林梵道:“昨天晚上,想来不舒服吧。” “也还好。”苏浅道:“不过这床” 用力往下沉了沉,掀了掀被子,却有些意外的发现,这被子虽然薄,这床也简陋,可是却很干净清爽。被子上,还有种淡淡的清香,并不是任何一种香料的味道,细细的探究,该是种药草的味道。 苏浅不知怎么的,现在对草药的味道特别的敏感,闭了眼,轻轻的呼吸,只觉得空气中,散着种种的药香,这男人,看来对药草还有些研究。 苏浅终究是有些累了,坐在床边,蹭了蹭,打了个哈欠,道:“那我休息一会儿,有什么事情,你再喊我。” 林梵笑了笑,道:“你安心休息,我就在门外。” 林梵也就推了门出去,外面的雨,已经开始滴滴答答的下了,天色很暗,雷声隆隆。林梵看见男子正在从一旁搭着的棚子中取了什么蔬果清洗,便走了过去。 这样本来不应该有人在的地方,突然冒出来一个人,而且是个武功不在自己之下的人,这不得不让他多了几分探究之心。 苏浅一觉醒的时候,空气中的淡淡药香,已经变成了淡淡的菜香。 走出屋外,却见林梵正往这里走,屋外的大雨已经倾盆了,屋子里点了盏昏暗的油灯,桌上,放着几道简单的蔬菜。 苏浅四下一看,不由的奇道:“那位公子呢?” 林梵道:“出去了。” “出去了?”苏浅往外看了看:“那么大的雨?” 林梵道:“易公子似乎是接到什么人的口信通传,饭做到一半,便匆匆忙忙的去了。让我们自便就好,而且,说他也不方便见人,就不陪我们用餐了。” 林梵这话,让苏浅一下子想到男子将脸遮的严严实实的面具。 听着声音,这男子必然年轻,就算不是二十一二,也不会超过三十多少,身手不凡,举止文雅,身形修长,怎么看,都该是个风度翩翩的优雅公子,可是却戴着那样一个面具,他说不方便见人,难道脸上,有什么可怕的缺陷或是被毁了容貌? 正想着,林梵已经自盛了米饭摆出来,招呼苏浅:“我可是第一次做饭,虽然是半成品接的手,不过想来也不太好,你就将就些。” 苏浅有些讶异的看了桌上的菜,半响方才笑道:“你放心,就算是再难吃,我也不会觉得难吃的。” 堂堂闲王为自己洗手做羹汤,这可是件不得了的事情。并不是什么荣幸不荣幸的问题,而是林梵愿意放低身份,和她如此相处,实在不易。 两人坐下,吃了几口,随意说笑几句,苏浅这才压低了声音道:“这个易公子,有没有什么问题?” “暂时没有。”林梵道:“刚才你睡着的时候,我和他随意说了几句,虽然话不多,也不太愿意和人亲近,可是他给人的感觉却十分温和,是那种没有一点杀气敌意的人。而我试探了几句,对于为什么留在这里,他并不愿意多说,可却也并不是很排斥,只是言语间,很歉疚,似乎是做过什么不应该的事情,所以留在这里,是为了赎罪一般。” 苏浅点了点头:“若是如此,那最好了。咱们现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