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轮回之帝国历史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三十八章 遗言

第三百三十八章 遗言

    这是一个外表很普通的府邸,虽然并不能算小,里面的房屋却少有修饰,甚至有些已经很陈旧。它的院落中毫无奢华之景,有的只是一种俭朴和整洁。

    一路行来的忽必烈还注意到的,是府里各色人等的举止、均带有如儒生般的谦恭有序,这就是其他蒙古大臣府里难以看到的了。

    忽必烈当然不是没有驾临过其他蒙古大臣的府中,可这么多年下来,即便是他有时候也觉得,这些大臣府里的其他人等,恭敬有加,举止多少还是显得粗陋。

    但这种粗陋,就是没有谦恭有序让他感觉更舒服。

    御辇停了下来,安童的母亲、忽必烈昭睿顺圣皇后的同母jiejie、帖木伦,已经携安童的夫人和自己的孙子兀都带,跪在庭前迎接。

    忽必烈虚扶了一下的安童母亲,当她站起来之后,轻声抚慰了几句,然后就在内侍的搀扶下进入了内室。

    安童已经无法起来迎接大汗了,只能在床上欠欠身。在他的眼中,大汉愈加老迈的面容同样是那么的醒目。

    龙椅被放下,忽必烈已落座,所有其他的人也均已退出,此时的室内,只有他们君臣二人。

    或许对他们来说,这时候其它的虚礼都变得有点多余,但安童还是开口先说道:“大汗圣驾亲临,让臣内心里不安。”

    安童的声音,听起来是那样的无力,忽必烈禁不住生出一股伤感之情。

    安童从十几岁时就开始跟着自己了,而且还是自己的亲戚。父子两代,始终对自己忠心耿耿,眼见得却都要英年早逝。

    此时忽必烈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理应久已远去的容貌,那就是安童的父亲霸突鲁。时光真的走得很快,快到让每个人回想时,都觉得仿佛一切还在昨日。

    他摆了摆手:“朕听闻你生病,本以为不日即可痊愈,不想竟一病如此。”

    随后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朕来看看你是应该的。朕也老了,这世上还能让朕去看的人,本已不多。”

    安童的眼中溢出了泪水。

    他能听出其中的君臣情意,可他也品尝出这里面某种英雄迟暮的味道。此时在他的脑海中同样闪出了一个人的容貌,那就是三十多年前刚刚即位的大汗,一个意气风发、雄才大略之主;这个印象是如此清晰,一直伴随了他这么多年;甚至留在他记忆中的早逝的父亲,都没有这个印象深刻。

    他略显微弱的声音中有着颤抖:“大汗,臣……”

    忽必烈阻止了安童继续说下去。他到安童的府上,固然是为了宣示圣恩浩荡,可也不是要听那些早已令他有点厌烦的感恩废话,而是安童嘴里的意见。确切地说,是安童对自己“身后”的意见。

    但他并不知道,如果不是由于某人的出现,他不仅在至元二十八年,由于安童屡屡请辞,最终罢了他的丞相之位;更不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安童的府上。

    安童当然也知道,以忽必烈的年岁,亲自驾临自己府上的真正原因。所以,他仅仅是停了停,仍开口说道:“大汗,恕臣今后不能为大汗尽力了。臣举荐一人,在臣之后,任朝廷的丞相。”

    忽必烈定定地看着他。

    安童轻声地说道:“伯颜。”

    忽必烈微微地点了点头。他懂得安童话下的意思。

    安童在这时候举荐伯颜为相,的确考虑的不完全是谁来当朝廷丞相一事,而是还有忽必烈身后的大事。因为在忽必烈的子孙当中,近年来最得宠的,是真金之子铁穆耳。

    但铁穆耳毕竟是皇孙,在他的上面,还有许多叔伯,都在窥视汗位的宝座。因此,假如忽必烈立铁穆耳为太子,如果朝廷中没有可靠的、压得住的重臣坐镇,那么在忽必烈的身后,难保不步当年蒙哥和他、及阿里不哥等人的后尘。

    而放眼朝廷,眼下能压得住所有人的,也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伯颜。

    伯颜这个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不像安童,原先属于真金的拥立者;他是朝廷中后来的人,与其他人原本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说他有靠山,这个靠山就是大汗,所以他只会听忽必烈的吩咐。

    旁观的安童其实早就清楚,忽必烈已经为自己当年在真金一事上的不理智而私下里后悔。

    在忽必烈的皇子中,有能力的并不是只有当年的真金。真金去世后,他完全可以在其他皇子中再选出一人来当太子,可他却始终不立太子,并且单单对真金的儿子、一个皇孙青睐有加。

    他内心里的某种情绪,在许多人眼里,真的是昭然若揭了。

    只不过有些话,即使是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下,安童也无法、或者说不敢说出口。但安童同样明白,还有些话,如果此时不说,以后怕是再没有机会讲了。

    “臣驽钝,过去一直没有明白,实际上毕生都在大汗的庇护之下。臣只恨此生不能报答陛下于万一。”

    到了这个时候,经历了更多事的安童,当然也明白,忽必烈实际上一直在朝廷中维护自己。因为朝廷里所有得罪人的事,他基本上都没有让自己插手。

    阿合马用权时期,是有许衡、姚枢等一帮汉臣在前面顶着。

    卢世荣管事期间,虽然自己是丞相,可毕竟是在外被扣留那么多年刚回来。而且卢世荣的上位,主要来自忽必烈“上意”,谁也不好在朝堂上公然指责自己。

    桑哥后来的揽权,自己就更置身事外。

    换了任何一个人,这个丞相之位早就坐不稳了,哪里还需要自己当初请辞。

    “但臣仍要冒死进言,眼下桑哥在朝中的权势过重。”安童慎重地说道。

    安童在这个时候给桑哥下石,并不完全是出于私心。因为桑哥这个人很强横,而且还是国师,除了忽必烈之外,现在的朝廷中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制约住他。有这么一个党羽众多的权臣在,对即将即位的新君,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自然,安童也绝不可能知道,本来桑哥于上一年,即至元二十八年,就会在众多蒙古大臣的攻击下身败名裂。可是由于某人的出现,忽必烈愈加需要有人为他“理财”,所以桑哥才能在北元朝廷里身处高位到今日。

    然而,这个理由在这一天破灭了。因为安童接着说道:

    “臣已经比对了过去阿合马、卢世荣的做法,桑哥现今的所为,基本上已是他们的旧法。臣认为,在这些事情上,叶李实际上比他要更熟悉,做事也更谨慎。”

    同样是由于某人的缘故,这个时空的安童和叶李,私下里交往要更频繁,所以,他对桑哥的治国能力就了解的更多。在他看来,除了一个“检核”,桑哥并没有拿出任何有效的治国理财措施;另一个稳定朝廷币制的“换钞”之法,实际上还是出自于叶李。因此,如果以后朝廷用人,还不如用叶李;至少叶李不会、也不敢在朝廷中结党。

    若是安童能了解,连那个一度改善了朝廷岁入的“检核”之法,原本也是来自于卢世荣,真不知道他还会怎么想。

    “并且桑哥在检核的同时,照样收受他人的钱财。大汗不妨就此咨询一些大臣,就能知道臣所说均是实言。”

    安童的话外之意,忽必烈当然不会不明白。

    历史上的他,原本在桑哥一事上,后期就在用和不用之间有着犹豫。只不过蒙古大臣们的鼓噪、以及自知来日已不多了,最终促使他下了决心。

    听了安童所言,此时的忽必烈内心里有着感慨。此时的安童又让他想起当年的那个直率的少年。

    可他的心中也有些无奈,因为在他最初的打算中,安童才是他身后真正的监国大臣。

    他不怀疑伯颜的忠诚,但从资格上来讲,伯颜根本无法与安童相比。

    忽必烈相信,仅凭着和真金的关系,一旦日后铁穆耳登基,安童一定会尽心的辅佐。而有他坐镇,朝廷里任何人就翻不起浪来。安童的忠心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所以,他始终把安童放在朝廷的高位,却尽量不让他受到过多的牵连。

    但是,长生天改变了所有这一切,不仅是真金,就是眼前的这个后生,竟然也会先自己而去。

    心绪难平的忽必烈不会在此时提及朝廷相关的战事,因为他不想让安童在病中仍烦心这样的事情,而且他已经从安童嘴里听到了原本想要的答案。

    因此,在短暂地沉默了一下后,他说道:“安童,你静心养病。朕知道……”

    又停了一下,他才低声说道:“有些事,是朕让你委屈了,这是朕之过。”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面对这个即将离世的亲人,忽必烈才会宣泄一下自己内心的情绪。但他的这个话却引来了安童的最后遗言。

    “大汗何出此言,哪根本不是您的过错。有些奏疏,纵观历朝历代,也不是臣子可以直书。那么在它的背后,不是他,就是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