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秦小猪在线阅读 - 第六十四章 沈茂德访问城隍庙

第六十四章 沈茂德访问城隍庙

    此刻南方,也有一个人正说着“不太平”的话,这个人就是蔡玉琦。熊鸣跟在她身边道:“少主人无需如此忧心,这些个乌合之众,等别处官兵尽数到了,自然作鸟兽散。”熊鸣向来以蔡将军旧仆自居,对蔡玉琦只称少主人。

    她从前是江湖人,自然明白这看来来势汹汹的民乱不过是表象,关键还在那些鼓动之人。一旦大兵压境,这些人内部人心就会自乱。缉拿住那几个魁首,绝了祸乱根源。再加上及时的安抚手段,普通民众自寻离去后,江南之乱便可不费力气自行消解。

    蔡玉琦摇摇头道:“南方虽乱,我忧心的却是北边。”北方部族出了个励精图治的首领,多少年不犯边境,在北地牧场秣马厉兵。蔡玉琦到底是将门出身,即便做了文官,也不忘关注边疆军事。

    考虑到如今南方水患刚过,荒疫将起,又有贼人搅乱局面。朝廷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和兵力放在南部,北面难免空虚。江南是天下粮仓,粮仓受了灾,又从何处调遣米粮支应。如此便只能动用常平仓,然则历朝历代常平仓都是腐败亏空的重点。

    国家承平日久,常平仓更是藏污纳垢严重。

    如果不能及时调遣来赈济粮,只一味用武力,江南局势很是堪忧。她如今虽知道这些,却也做不了什么。想想看又回去屋里,坐下给陛下和局势涉及到的州郡太守写信。救不了饥荒,能在防治即将到来的大疫上做些努力,也不枉她到江南走这一遭。

    临近的州府郡县很快得到蔡玉琦的传书。正是鹿鸣宴当前,她们在维持安定局面上也不敢马虎。一方面调集人手肃清街市;另一方面急征黄册上在籍医户,大量筹措应急药草。秦八角本想留到参加过樊大郎和方举人的婚庆便离开,如今也被保甲找去。叫她做些准备,不日便要到开拔到洪泛区去。

    秦小猪虽没有亲历过古代大灾之后又逢大疫的惨绝,却也耳闻过欧洲黑死病发作时的恐怖。她很舍不得秦八角去那种凶险的地方,可这是官府出面、医户们必要服的赋役,岂是想不去就不去的。

    只得抓紧时间,搜肠刮肚地想些现代防疫措施出来,用纸笔记了交给秦八角。秦八角正在整理最近时日的医案,见秦小猪递过来一张纸。打开来一看,秦小猪那不堪入目的毛笔字就跃入眼帘。秦小猪在一旁指手画脚解说了,她才算看懂这小猪写的是什么天书。

    大致也就是些前期防疫,后期杜绝的法子。主要是按照传播方式提及几个注意事项。诸如注意饮食安全,消灭蚊虫鼠蚁,隔离病患,妥善处理人畜排泄物和尸体等。

    有些提法在《温疫论》《简易备验方》《温疫萃言》等医书典籍中也有论及,有些倒是新鲜没有见过。秦八角虽不知秦小猪哪里寻来的这些法子,也未曾条条件件验证过,但看起来也是言之有物,切实可行。她感念秦小猪这番心思,于那不确切处也一笔带过,躬身向秦小猪行礼作谢。

    秦小猪慌忙跳开,口中道:“这是做什么,八角姐怎地这般多礼。”

    秦八角行完这一礼,才起身笑道:“这个礼不全然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代灾民们向你致谢。若是你的法子果真救人性命,到时我再把谢仪补上。”秦小猪听了这话,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嗫嚅道:“那你可一定要活着回来。”

    秦八角搂过秦小猪,宽慰她道:“这是自然,我若回来的早,还能帮大郎抬花轿出门哩。”

    秦小猪听得此话更加伤心,抽抽搭搭哭起来。

    樊大郎和樊二郎在房里听到外间说话,也觉得秦八角此去不妥。他们心里难过,舍不得这位jiejie,可话都叫秦小猪说完了。便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日夜为秦八角赶制两身衣服鞋袜,略表心意。

    锦儿懂事,不像秦小猪那般哭闹。知道消息后就找到秦八角,问可有什么是她能做的。秦八角想了想,道:“确实有的。”说完,便嘱咐锦儿,席家村外有淝河,若是果真出了疫情。恐怕席家村也不能免于此患,要她到时照看好一家子。

    锦儿听了惊讶,唬得脸上一白,还是咬牙应下了。

    秦八角临行前,给方家留了份防止疫病的草药方子。又带着秦小猪去了趟县城的药铺和山上,弄回来的药材除一部分自己随身带了,其余都留在樊家。又细细告知几人草药的用法用量,不多时便和一众医户们奔赴洪泛区了。

    沈茂德在城隍庙前蜷缩身子,仲秋时节,东北风刮在人脸上虽不像刀子般凛冽,可也是透骨的寒凉。庙祝道姑的新弟子祥月出门看见这个人好几回,见她大冷天里在庙前坐了许久,连地方都没挪动过。

    小丫头跑回老道姑住的屋子,敲敲门进去了,给师傅说门外有个怪人。老道姑年岁大了,虽然道家自有养生之术,可是今年入秋她还是腿脚有些不便利,估摸着是风湿发作了。庙里庙外就叫祥月支应,反正往来都是朴实的乡民,她也不甚担心。

    听祥月说,那个人似乎是昨晚上来的,就在门外待着不走。看形貌不像是乞讨过活的乞儿,倒像是个落魄的读书人。老道姑吃了一惊,叫祥月服侍她起来。两人来到大门外,大清早城隍庙前做买卖的也只寥落几家开张。

    那个人就蜷缩在门口的石墩子下一动不动,只有不时细微的动作说明这人还是个活人。老道姑和祥月走上前叫醒了沈茂德。沈茂德揉揉眼站起身,老道姑方才看清这人果然是长衫打扮,脸孔干净、手指骨rou均匀,指甲里也没有灰,是个读书人的样子。

    便请她到庙中小叙用些点心茶水,沈茂德正好有些饿了,也不如何推辞,和老道姑她们一同进了城隍庙。

    朝廷管的城隍庙最少也是县级,到了小镇这层次就不要指望官家发银子了。是以镇东的这座地标性建筑,规模实在很小。从大门算起,也不过是左右厢房、一座小戏楼、一座大殿,统共两进而已。

    大殿里也没正经供上几位神仙,进了大殿,只见中间端坐城隍娘娘梁押司,两边侍立两个小鬼充作文武判官,连城隍老爷的塑像都没。前面有些瓜果点心,楹联上写些善恶有报的句子,虽无甚文采,却写得浅显直白。便是乡下人听人念了,也是一听就明白。

    左右厢房一边辟做师徒两的房间,一边便做茶水灶房和临时的客房。这客房不知多少年没住过客人,灰尘落了尺把厚,东西乱七八糟堆了一堆,早成了间堆砌杂物的库房。老道姑便引着沈茂德到了自己住的静室。

    沈茂德简单梳洗后,两人坐下来。祥月送来茶水点心,老道姑和沈茂德一边吃着东西,一边闲谈。老道姑问沈茂德怎地来到此处,沈茂德便道她是因为仰慕梁押司的人品,来祭拜城隍娘子的。老道姑闻言很是喜欢,如今乡民们拜城隍娘娘多是因诸事灵验之故,只有读书人还约略记得城隍娘子身前的事迹。

    沈茂德好读书,对这座城隍庙的掌故也知道不少,两人便就着茶水一起说起梁押司。按说最末等的城隍庙也是该修在县城的,只因这里原是梁押司衣冠冢下葬的地方,后来就地起庙,这才落户此处。

    起先也有人想搬迁这座城隍庙到县城去,一来本地民众不允,二来只要一提搬迁之事,便会有意外发生。众人都道梁押司显灵,不愿离了此地,此事便只好作罢。前朝时这座城隍庙曾被战火焚毁,如今的殿宇都是后来兴建的。

    只是搬不去县城,国库就不给发银子。虽是久负盛名,却也不能坏了朝廷的规矩。如此一来可苦了这看守庙门的一老一少,全指望着香火钱做进项。现如今这座城隍庙虽不至于衰败,却也从未如何兴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