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盛康元年的殿试
会试放榜后,五百个贡士名额已经出炉,其中排名前一百的将在五日后参加殿试。。:。 这大半年里,大隋很多县府都盖起了学堂和书院,自然,大隋也多了很多“助学郎中”和“助学令”,他们的名字和捐助的银钱数额也刻成碑文竖在学堂和书院外面。 长安城的天一书院是集书院与贡院为一体的,另外慕扶疏也以皇后在蜀地的“天一山庄”的‘私’产的名义捐款,在长安城设立了十个学堂,平均每两个坊合用一座。 原先的长安城里不止二十个坊市,三郎登基后重新规划长安城时,将整个长安城中的坊市集中后再次划分,由东南西北中五处划分,每个方向四个坊,管理起来也方便。 这十个学堂都是现成的方子改建而成,因为学堂离家近,并不需要住宿,宿舍就省了。只中午一顿饭是学堂提供,所以食堂还是需要的。这些学堂是为了十二岁以下童子而设,为了加强他们身体锻炼,每座学堂都设有‘cao’场和马场一体的大片空地,周边是跑马场,中间有球场和锻炼身体的高低杠等训练器械。 有跑马场自然还需要马匹。现在每个学堂都有三到无匹马,虽然有点少,也聊胜于无。 三郎在年初就派人在西部辽阔的草原上开了数个马场,用慕扶疏空间里的马作为种马,繁衍养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隋将不会缺少马匹。 学堂招生简章还重点申明招收‘女’学生。上面还明明白白写着‘女’子一样可以参加童生试。简章初初印发时,三郎还担心有官员反对,结果在大朝上居然无人出头。下朝后问及崔元启,他声声是叹息着回三郎:“就算过了童生试入了书院又如何?十二岁入书院,三年后府试已经十五,一般人家十五的娘子都要定亲了……” 话未说完三郎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就算过了府试又如何?哪家的父母吃饱了撑着给她们一路念下去考下去?难道她们还能一直考到二十出头。考过院试考过殿试做‘女’官不嫁人? “当然可以做官!”慕扶疏‘摸’着高高隆起的肚子。‘精’神振奋神采奕奕:“我们还要颁布一条法令,娘子们和郎君一样,能考上贡士就能做官。不管是入宫做‘女’官还是外放都可。‘女’官嫁人者,郎主不得纳妾,且‘女’官拥有家中一半财产权。” 就差没说‘女’官可以娶郎君了。 在这个时代,哪怕‘女’子地位已经提高不少。夫家的财产却是没自己的份的,她们能支配的只有自己的嫁妆。虽然有保障‘女’子的正室地位。一般人家也不得纳妾,但通房之类不算妾,所以说‘女’子的命运还是堪忧的。 慕扶疏提出‘女’子上学堂做‘女’官,也是在更进一步提高‘女’子地位。 大隋‘女’子和宋明清都不同。可以抛头‘露’面,对和离再嫁看得也不是很重,也不鼓励寡、‘妇’守节。所以说慕扶疏提出的这点建议或许会有一点儿非议,反对的人应该不会多。 一是如崔元启所说。这个时代的娘子十五及笄就可以嫁人了,一般人家哪里会给家中小娘子这么多时间考学? 二是这个时候的男人大多数是大男子主义的,觉得‘女’人都是蠢笨的,哪里会和男子一样通过层层考试最后考上贡士?要知道很多读书人终其一生都止步于秀才。 做‘女’官,说的容易,做起来难于登天! 在五百名贡士新鲜出炉之后第三天,也就是殿试前两天,礼部颁发一条新诏令:‘女’子可入学堂、可参与科考、可做‘女’官。 下面一并将‘女’官的好处说了,总的来说‘女’官的权利和男子差不多,不需立‘女’户便能自立‘门’户,嫁人可去男方家中,亦可男子住在‘女’官家中,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 总的说来一句话:‘女’官和男官无论是身份还是官职,都将是平等的。 此诏令一出,举国哗然。 五百名贡士心中五味杂陈。他们都是经过了十数年的寒窗苦读,从全国数十万读书人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过了府试的就等于至少能过个七八品的小官儿。礼部新颁的诏令一出,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不久的将来会有“‘女’同事”与他们公事了。 为‘毛’想想除了尴尬还会有些小‘激’动呢? 而那些落选的和还未参加科考的人心情就更差了:本来竞争就‘激’烈,以后还会有娘子与他们一起争名额,这都叫什么事儿?若自己没考上,其他小娘子却考上了,岂不是说他们还不如‘女’人? 这条诏令在大隋引起多大的争议暂且不说,盛康元年的殿试隆重启幕了。 一百名贡士,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这也是帝后和各部大臣商议的结果。那些五六十的就算了,在慕扶疏看来都到了退休年龄,就不要再想着发光发热了,若不是成绩特别突出的,最多给个小官做做过过官瘾,也算全了他们一大把年纪还不放弃科考的辛苦。 九月二十一,霜降节气,一百名贡士一大早就到了含元殿,等待皇帝亲自主持殿试。 慕扶疏的预产期还有一个半月,一大早吃了一碗碧梗米粥、两笼小笼汤包、一杯牛‘乳’。对面的三郎还比她少吃了两个汤包。见她吃完,拉着她起身净面,又帮她穿了厚夹袍,自己才换了衣服和她一起往含元殿去。 慕扶疏最近的大朝都没去,因为她现在小便频繁,不宜久坐。今次是殿试,她想着去见识一下,也好看看这古代的科考最后一关是什么样的。 要说起古代科考,慕扶疏绝对没有三郎懂的多,毕竟三郎是杨翁亲自教导的,就算她跟着上过一段时间的课,那些拗口难懂的古文也都是只认识字、能背诵,意思却是不懂的。 就像此次出考题,虽,什么破题立题她丝毫不懂,她只在里面出了一道题,是关于水患的,答案不尽相同,有堵的有疏的,还有说筑坝的造水库的,谁说古人没见识?慕扶疏能想到的他们都想到了,少的就是诸如水泥之类的建筑材料。 所以说不要小看古人,他们缺少的不过是科学文明发展,而不是智商。 这次殿试人数不较多,笔试辰时就开始了。 其实所谓殿试也就是当着皇帝的面做考卷,不过题目少一些,在含元殿里当场解出,谁做的又快又好的自然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了。 慕扶疏和三郎坐在御阶上看着下面一百张桌子后面认真写题的贡士们,这些人有的大汗淋漓、有的脸‘色’或白或红、还有的紧张的微微发抖…… 其中还有一个他们认识的人,便是那个猴子请来的逗比——周郎君。 果然不愧是周翰林的孙子,他不但过了院试且还进了殿试! 本来这一届的贡士名额就比往年都多,相当于扩招。但是能参加殿试的是全国排名前一百名的。也就是说周郎君周家明确实有两把刷子,也不枉三郎为他开后‘门’。 在三郎和慕扶疏来之前,这些贡士们已经考了一会儿了。不大会儿功夫就有人开始‘交’卷。 一百个贡士,自然不可能三郎一个人阅卷。杨翁和崔元启等人先将有标准答案的题批出来,再转到三郎手里。 渐渐的‘交’卷的人越来越多,上面也根据他们‘交’卷的时间编了号。三郎看过的卷子觉得好的便递给慕扶疏,一般的便压在案上。 慕扶疏接过几份考卷,第一反应便是这些考生的字都不错,卷面整洁,没有涂改。 虽然已经发明了铅笔和简易钢笔,科举考试还是以‘毛’笔字为基准。这些人都是学子中的佼佼者,自然都是写的一笔好字。 看过几分考卷,慕扶疏觉得有些内急,‘尿’频‘尿’急的孕‘妇’伤不起……和三郎说了声后便在宫‘女’的簇拥下进了侧殿解决,又怕坐久了‘腿’肿,便在外面转了一圈才进来。 这时候阅卷工作已经到了尾声,三郎见她进来,笑着的递给她一份考卷,并难得的挤眉‘弄’眼给了个暗示。 慕扶疏结果一看署名:周家明。 周家明的字和他的人不符,看上去很是公正严谨。卷面也干干净净的,前面的题都做的很好,几乎是满分。只看到最后一道题时,慕扶疏险些破功笑出声。 最后一道题是一道有些争议的策论,大意便是如有巨贪,该如何处置。 其实严格来讲这道题貌似前世的议论题。就此事论证个结果出来,很多人都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从带给普通百姓的危害写到给大隋抹黑、上对不起家国社稷下对不起黎民百姓……很多人引经据典用词华丽,看得慕扶疏又想去上厕所。 周家明不同,全篇数百字,大意便是按照或是受贿或是贪污的数额,以此决定贪官的处置方法,抄家是必须的,然后便是流放啊发卖为奴啊挖矿啊等等…… 慕扶疏感叹,这孩子真是个好孩子,没有少数人悲天悯人的小惩大诫,也没有刚正不阿的满‘门’抄斩,更没有说了半天说不到点子上的华丽辞藻。这孩子只是很诚实的写着该受的惩罚,语气还干巴巴的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条理清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毫无被考校需拍龙屁的自觉,怎么看怎么喜感,真不愧是猴子请来的逗比。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