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静绕静丛底(二)
第四十章静绕静丛底二 对东宫的一切,郑宫楚很好奇,看到李威大笑,更象是一个好奇宝宝,问道:“陛下,难道你想出了什么好主意?” 倒不是。 对于大漠,李威半点主意都没有得想。不象辽东,哪怕是西伯利亚,都有办法,怎么说,有众多的河流,有河流就能推行耕种,游牧民族从马背上下来,什么都不是。而且一旦定居,能有效的管事。不然随水草而牧,无论忠或者叛,至少管理就没有办法管理。 而且最奇怪的是北方这片大草原,几乎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冷兵器兵种,不论过去了匈奴、鲜卑、柔然,还是现在的突厥,将来的契丹、n真与éng古。不是中原兵太弱小,是人家确实很强大,匈奴与突厥人在欧洲中亚的猖獗,或者将来西辽称霸中亚,éng古铁骑西上,就可以对比了。 没法子 想要对付,只有让冷兵器作战,变成了兵器,那时候不是人类体的凶悍,是武器的强弱,这片土地对中原所带来的危胁才能减弱。 笑,不是指此。 要打大战役了,那么就必须国家财政的支持,国库里的钱肯定不够用了。但倭国使者想来没有多少时间,将会再次返回中原。到时候都在要钱,那个大臣敢对自己倒卖军火提出异议?有了优良的海船,与更强大的武器,这群小倭寇会不会雄纠纠气昂昂,登陆新罗?一个凶残暴虐,没有人xg,一个好强嗜狠,从不服输,不要脸面,前者侵略是岛国危机所带来的刻在骨子里的潜意识,后者同样不弱。打不过了,会不会向唐朝低头,会不会也来购买武器? 两虎相争,唐朝还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不仅是好处,还有是一种意识,后人能看到,原来战争也可以这样玩的,不一定非要作战,不但赚到钱帛了,使国家经济改善,还能轻易的灭掉对方。 所以李威很佩服李世民,脑袋不僵化,最有名的一次,薛延陀前来求亲,李世民说了,行,求我家的n子,你懂的。于是这个傻大冒“懂了”,献牛羊无数,在漠北,送到了中原,整整死了一半。本来北方各部族矛盾十分尖锐,再加上这次的剥削,各部纷纷反叛。李世民看到这况,没有送去n儿,却送去了唐朝的大军。然后垮台了。 失了小信,却使整个国家无比轻松地完成了这场战役,还得了几万头薛延陀主动送来的牛马羊。 突厥人可以留下来,以后继续玩一玩,但无论是bng子或者倭人,这两个民族最好是整个灭族,不然才是将来华夏的最大隐患。 但若没有此次突厥的暴动,想要通过,将武器卖给倭国,或者将来卖给新罗,皆十分困难。有可能许多大臣根本就不会同意,不是掣肘,是他们本来的思想观念就会不认可。 这段时间的成长,以及他本的xg格,还有王安石变法失败,对他有很大的帮助,每一项变革,尽量地少牵动利益的纠纷,虽然不可能,只要一动,就有利益的纠纷,可想方设法减少它,这个思路决定了每次变革xg质会十分温和,不仅因为是掣肘,就没有掣肘,这样做,也会减少纠纷与权贵不满,使变革增加成功的机会。 微微笑道:“不是。” “那陛下……” “是想到了另一件对国家很有利的事。”说完了,话风一转道:“郑小娘子,你来也来了,我该jio待的也jio待了,你也看了这么久,听了这么久,足以满足你的好奇心,是该走了吧?” 上官婉儿几n皆是大笑。 郑宫楚小脸儿一红,最后也掩起小嘴儿乐,站了起来,道:“是,臣妾是要离开了。” 然而郑宫楚的问话也让李威反思,不能被动挨打,怎么的,也要想出一个策略来,于是盯着地图看,眼睛渐渐看到突厥人的上方,忽然眼睛亮了起来,说道:“婉儿,你替我写一份制书,让比粟派一名大臣来使东都。” “陛下,你想chouchuáng底?” “chouchuáng第?哈哈,对,chouchuáng底。” “好来,臣妾立即书写。” 这个灵机一动,终于使李威一颗悬着的心定了下来,有这步棋,无论突厥人怎么样做,都不用担心了。 第二天,诏书颁布天下,许多百姓震惊万分。 不懂啊,这是怎么啦,吐蕃谋反,西突厥谋反,东突厥也要谋反。新罗人似乎也不大好,默默地将唐朝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百济吞了下来,又吞了许多高丽人的地盘。 在这种大背景下,军务监迅速成立。 为了有别轻重,寄于兵部之下,兵部有四部,兵部,职方,驾部与库部,所以又有人称为监部,但规格还是不同的,不同于四部,军务监编制类似国子监,设祭酒一人,司业要多一点,是四人,皆无品级,这都是退下来老将军兼领的,主要职责是教导学生,名单也不固定,那一个名将返回了朝廷,就让那一个担任。另外还有丞一人,主薄一人,录事一人,史四人,以及一干照顾学生起居的仆役,是管事学生与这一机构的,但地点不是紧邻国子监,而在兵部。后者才是常设的官员,但品级却很低。 为了安抚各方的绪,一成立之始,立即拨出七十多个名额,皆是权贵与功勋子弟,入选军务监学习。要么还有从军中提拨出一些有功的年青将领,进一步学习,加深军事修养。这个名单还没有拟出来。要么是明年武举,从民间选拨出一些学生入学。 其实兵部也有铨选将领的权利,三铨领其事,一是尚书铨,二是东铨,三是西铨。尚书是中铨,两shi郎是东西铨。以五等阅人,一为长朵,二为马shè,三为马枪,四为步shè,五为应对。又以三奇拔其选,一是骁勇,二是材艺,三为统领之用。其中若是遇到特别优秀者,立即登而任之。但这个铨选,只是铨选én荫权贵功勋,平民很难让一位兵部尚书两位兵部shi郎来察看的。 武举就是进一步对平民间人才的补充。 是良策,但或多或少损害了一些权贵的利益,并且还用了糊名制度,进一步减少作弊的可能。所以一成立,立即铨选了几十位权贵子弟进入军务监深造,减少权贵的不满。 但是机构简陋,又是低调设立,虽然让远在江准的刘仁轨遥领祭酒之职,还没有人将它当作一回事。 然而皆没有想到,这几十名学生就学的第一天,李威就到来了。 放下了手中的奏折,反正皆是小事务,大的事务呈到了上阳宫,李威只当学习,才不停地批阅的。不如做一些实事,于是到来。 一间大教室,才开始学生十分少,以后还要开设教室,也没有什么名将前来教导,青海、东西突厥,朝中几乎所有能派上用场的大将,都在准备作战,没有空来教导,于是将皇家藏的一些兵法书籍搬了出来,让学生自己自学。 李威来到后,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正在,主要是好奇,并且他们前来,都是自家人托了关系,第一天皆不敢大意。几天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李威都能在脑海里想出来的。 皇帝来了,一个个行礼。 摆了一下手,让他们坐下来,说道:“各位,国家今天兵事不休,一些老将没有办法退下来,等这段时间过后,以后刘相公,裴shi郎,包括薛仁贵、黑齿常之他们都有可能亲自来教导你们。不过今天是军务监开设第一天,我暂先代劳。不但在今天,以后若是有空,我会时不时亲自来教导你们。” 这一下子炸了营。 一个个喜出望外,皇帝也有军事才能的,而且是皇帝亲自教导,自己这些人算不算天子én生? 再次摆手,说道:“我先给你们讲一下六中文韬第一篇文师第一……” 讲解了一遍,学生皆有些失望,这算什么?周文王遇到了姜子牙,姜子牙说了如何治国的一番话,他们前来不是想做文臣,是想做武将的。李威看着他们不解的眼神,说道:“孙子说,伐谋为上,伐jio次子,再下伐兵,其下伐城。兵者,乃是国家大事也,仅是伐城,落入下风,我在青海,纵横捭阖,各种y谋阳谋,不断施出。然而为什么让论钦陵大败李敬玄,又让我陷于绝境?不仅是作战,论钦陵机警地抓住了我们的国势,以及两帅之弊与汉胡之分,才得以成功的。这才是兵者上道。所以六韬将文师列为第一,不知国家大势,又谈何大捷,难道各位以后只想做一名有勇无谋的裨将?今天是第一天,我所讲的也是最重要的一课,你们立即反思一下,另外写三篇策子给我,第一篇太公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者,仁也。既然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为什么需要皇帝独尊?何为天下人?何为同,何为擅?这是第一篇策子。” 很尖锐的一个问题,有许多学生开始反思。 “周得太公而获天下,汉有三杰,一统中原,但是不是仅有名将,就能使军队强大?这是第二篇策子。”这个问题有许多埋伏,不仅需要名将,比如论钦陵依附于吐蕃,仅能取得几次对唐朝的大捷,但绝不能够率领吐蕃人入主中原。国力的大小,同样是决定xg的因素,包括兵力多少,财力多少,百姓勇不勇敢。另外还有英主的作用,有人才,得不到赏识重用,还是不行的。并且地形气候水土等等,也是战争决定xg的因素。但没有说,李威也想看看这群纨绔子弟有何能耐,这些人当中,有的是秦琼与程知节、尉迟敬德的子孙,看他们有没有没落下去。 “第三遍策子是讲突厥人的,我朝给予突厥人不谓不厚,当初卫国公立功而返,突厥诸降将官爵封赏却在诸功臣之上,对其子民,也没有打散,让其保持原有状况,甚至连制度、风俗习惯都没有干涉,若有灾害,朝廷还给予了赈济,不可谓不仁矣,为什么他们还要反叛?这是你们今天的任务,务必将三篇策子做完,再呈上来。” 三个问题皆是古怪之极。 李威说完了,吩咐随行的官员,让他们监督这些学生,不让他们擅自外出,请教别人。 到了晚上,将策子一篇篇收上来,结果……惨不忍睹。这些学生回去后还在抱怨,说皇帝没有教有用的东西,反而出了刁钻的怪题。但家中有许多老家伙很聪明的,一个个捶xiong顿足,道:“你们让我失望啊,这是陛下在培养帅才。” 但果不其然,第二天上午李威再次到来,将策子发还,摇了摇头:“很失望啊,诸位,我只好教你们攻防之道。” 量才而教,没有帅才,只好传授将术了。 可这样一来,军务监立即变得重要起来。这导致了一个结果,更多的权贵开始托人,想方设法将家中的子n往这个军务监里面送,就是一个将才,也是天子én生,前途有可能无法估量。而且无数百生开始另一件事,武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