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突击
金虎绣虎的闯字大旗一竖,别说是将领,就连普通满洲士卒都明白来者的身份。夏天的时候,山海关外的那条长长山谷,给他们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震惊过后随之而来是加倍的仇恨,在三天两夜战斗的死去通古斯人几达三千之众,整个满八旗总共才多少人口?说家家带孝或许夸张,可在场的一万满兵里没与那些死者的沾亲带故的却是廖廖无几。 一时之间,震山营成了众矢之的,好几股杀气腾腾的满洲骑兵在自行向他们靠拢,倒叫李自成有些喜出望外。 很可惜,擅自行动满洲骑兵在对战局产生实质影响之前,就被阿济格严令召回了。其实,论对罗虎的仇恨,阿济格只在众人之在,真定大战后他虽带上王帽,可曾撤爵的耻辱感却一直折磨着他。只是他更明白,顺军现下最想看到的就是清军阵形的散乱。 制止了部下的蠢动,阿济格阴森森的审视眼前的震山营,就象看着一群扑火的飞蛾。这份蔑视可是有事实根据的,此刻的震山营正处于历史上最虚弱的时刻,兵力还不到一千三百,就是兵员的整体素质比山海关那会也下降了整整一个档次。 眼见震山营离战线愈来愈近,无须阿济格下令,位于震山营正面的清军就齐齐拉散了队伍, 对于这支军队所用火器的厉害,他们可是至今心有余悸。不必说,这样做是相当被动的,这也让阿济格百感丛生,清军入关前后所得各类火枪火铣极多,可那些威力大,却宁可放在生锈,也不敢拿出来使用,其间的苦衷实不足为外人道也。骑射是满人的根本,是他们的祖传手艺,要旗丁们放弃世代的骄傲改用火铣,休说是现在这一代的酋头,就是起努尔哈赤于地下也是无法,汉军旗倒是喜用也会用,可要是把如此利器放在这些奴才手上,将来造起反来怎么得了。幸亏炮队无法单独作战,要不然,清军里能不能存在这个编制还两说着了。 震山营进到离清军一百五十大步处,打头的盾牌手们齐齐停步下蹲,十几支迅雷铣、更多的果然,五雷神机和遂发枪架在了虎头盾上,刹时枪声成片铁丸如雨,怎奈清军早有防备,轰击的效果实在说不在理想。 顺军再进,清军的箭矢便开始发威了,不时有震山营的士卒扑倒在地,余者却十分镇定,倚着几百面圆盾步步前逼,歌儿一直没有停,倒是愈唱愈响亮了。渐渐的那些没有出击的顺军也就跟着唱了起来,尽管没有多少能吃透歌中的含意,却不妨碍一股别样的豪情充斥在每个顺军将士心头。 阿济格脸色略微发黑,顺军的士气又提来了,自家虽然不惧,却总不是一件好事。 震山营当面的清军迅速恢复了战线,两侧骑兵也在向心靠拢。 面对面的激战爆发了,震山营以两队百人规模的骑兵分袭两翼敌住清军的援兵,担任正面突击的数百长枪手,冲在最前端的赫然是几个绑着万人敌的军士。 不得不说,‘人rou炸弹’还是很好用。几声轰隆巨响过后,前进的通道被打开了,长枪手们越过战线,冒着两侧飞来的羽箭,向左前方的小土包飞足疾奔,哪里正是阿济格驻足观战的地方。 ‘还想玩这手?“眼前顺军冲着自己来了,阿济格不仅没有一丝惊慌,嘴角间的轻蔑还更浓了,吸取了阿巴泰的教训,此次他把自己指挥位置安排颇为靠后,护卫的兵马也多,就凭几百长枪手压根别想冲到近前,反倒会因为兵力的分散而导致顺军刚打开的缺口的迅速丢失,缺口要是丢了,顺军想撼动清军的包围圈的意图也就彻底失败了。 这份得意只在阿济格心里维持很短的时间,便被难以形容的恐惧所取代。 冲到离小山包二百大步的地方,长枪手猛的向四周展开,露出一直藏在他们中间的几个扛着虎蹲炮的顺军炮卒。谜底被翻开了,之前所有的牺牲,都是为了这些古代的‘迫击炮’送到能够得着阿济格的地方。 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大清朝的英郡王,打心底里发怯了,他跨上战马,扔下了所有东西,兔子似的逃了。 阿济格刚刚跑下小土包,那里就被一群开花炮弹所覆盖,被扔在那里的帅旗,被炸成好了几段。 就在阿济格为自己果断逃过一劫,而庆幸不已时,顺军阵中的上万条喉咙却在高喊:“阿济格死了,阿济格被炸死了……”声音是如此整齐有力,充斥着整个中部战场。 阿济格有种想吐血的冲动,绝对是预谋,不管自己会不会被炸,顺军都会这样喊,用心也未免太深了。 接下来所发生的,却叫他真的吐血了,随着这喊声清军竟是阵脚大乱,显然至少有八成的清军将士都相信这个慌言。这也难怪,袭脑的声浪,小土包上的惨状,双重的叠加下来,是很容易产生心理定式的,是个人就由不得你不信。这里已隐隐涉及到心理暗示的运用,此时此地,也只要罗虎能设计得出。 虽然,没过多久清军就惊喜的发现自己的主帅安然无恙,可在此之前顺军已趁着清军的短暂迷茫全面打破了包围,战场上重新呈现两条平行的巨龙相互撕咬局面。 其实清军的形势也没有那么坏,他们毕竟在战力上有很大优势,相信用不了一个时辰,他们就能把李自成和他的中军再次圈起。 可另外两个战场的清军能撑到得时间吗?对此连阿济格都很怀疑! 象是开的上天的玩笑,就在阿济格对胜利已经失去快要信心时,顺军在左翼战场却出了大娄 子。 五雷神机:5管单兵火绳枪,管用铁造,各长1尺5,重5斤,围柄而排,有准星,管内装药2钱,铅弹一枚,共用一个火门,枪管可旋转,点火射击后转到下一火门,平射可达120步(每步5尺)。最早始于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