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在线阅读 - 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时代

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时代

    【传说时代】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讲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后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看出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人类起源的传说战国时代的人对于中国原始时代的社会情况有许多思考。屈原《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后面又问,有位名叫女岐的神女,没有匹配,为什么能有9个儿子?相传人是由女岐用黄土和泥捏出来的,那么女岐之身又是谁做的呢?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关于人类起源的思考,已经包括进了相当份量的古史传说内容。

    传说中的远古先民生活关于远古先民的生活情况,古史传说中有一些正确的揣测。《韩非子;五蠹》篇提到的有巢氏、燧人氏的情况和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情况是符合的。

    传说中的古代社会关于古代社会情况,《吕氏春秋;恃君》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木曾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rou,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毛。”这些记载对于说明传说时代的情况十分宝贵。

    传说中的古代社会发展传说时代的社会发展,古人曾用“大同”、“小康”加以比较说明。传说时代的“大同”之世,“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大同”之世是传说中的没有阶级和剥削的时代。其后便进入“小康”之世,这时,“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戚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服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显然是由原始时代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社会情况的反映。

    传说中的原始农业传说时代,原始农业已经出现。关于农作的起源要追溯到神农氏和烈山氏。神农氏创造了耒耒吕,教民耕作,种植各种谷物。烈山氏有一位很能干的子弟,名叫桂,“能殖百谷百蔬”(《国语8226;鲁语》上)。考古材料表明,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初起开始就普遍兴起农作,神农氏和烈山氏可能是那个时代以善于农耕而著称的氏族。此外还有一位包牺氏,据说能够“作结绳而为罔罟,以田以渔”(《易经;系辞》),大概是以渔猎著称的氏族。

    传说时代的人物传说时代里有许多著名人物,如黄帝、炎帝、帝喾、尧、舜、禹等,他们常处于半神半人状态,应是当时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中国古代传说里尽管有后人不断加工的成份和神话内容,也有后人的臆想和迷信,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特点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接近于历史真实的。和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相关的资料十分丰富,历为专家所重视。

    【三皇五帝】中国传说时代最早的古史系统。《尚书大传》记为燧人、伏羲、神农,《白虎通》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神话传说常将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一般将三皇排在五帝之前。三皇与五帝的划分并不明确,有将伏羲、神农列入五帝者,也有将五帝之首的黄帝升为三皇之一者。从战国后期始,随着五行说的盛行,古文献常排列出五帝。《大戴礼记;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战国策;赵策》、《易经;系辞》、《淮南子;淑真训》则以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为五帝。神话传说中,天神也有五帝。三皇五帝是战国秦汉间人们对于古史系统的一种理解和排列,未必为某些具体的人物,有可能是一个历史时代或某一部落联盟的象征。这些传说对研究我国上古时期社会情况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后世传说中有将三皇五帝神化的情况,已近于神话,和历史实际有了较大距离。

    【有巢氏】传说中巢居的发明者。据说他教民构木为巢,居于树上,以避野兽侵袭。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巢居的情况。

    【燧人氏】传说中中国上古时代第一个人工取火发明者。相传远古人“茹毛饮血”,他钻木取火,教民以熟食,从而减少了疾病。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古人从使用自然火发展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伏羲氏】又作伏戏、包牺、宓牺,又称牺皇、皇羲。传说中人类始祖。相传他与其妹女娲氏婚配而生育了人类。又传他教民结网以进行渔猎和畜牧。又传他始创八卦。

    【女娲氏】传说中人类始祖。相传她与其兄伏羲氏婚配而孳生了人类。后来他们制定婚礼,禁止兄妹通婚。又传她用黄土造人,炼石补天,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

    【神农氏】远古传说时代部落首领。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早期,“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据传后期他发明了农业,制作耒、耒吕,教民耕稼;又遍尝百草,发现药材,以医民疾。又发明治陶术,初制衣裳,对远古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炎帝为其后裔。一说炎帝即是神农。

    【黄帝】中国古史传说中的华夏族始祖,一般将共列为五帝之首。《国语;晋语》、《世本》、《大戴礼记;帝系》认为是少典之子,《史记;五帝本纪》谓其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相传曾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经三次大战而使炎帝归服。蚩尤作乱时,黄帝向各个诸侯征集军队,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擒杀蚩尤。相传曾到各地巡视,“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史记;五帝本纪》)。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归之其名下,据《易经;系辞》、《世本;作篇》等记载,穿井,服牛乘马,制作杵臼、弓矢、舟船等生产技术,以及制作衣裳、旃冕、扉履等皆为其发明,作甲子干支、占日月、算数、造律历、制笙竽、造医药、创文字等,均是黄帝之功。他可能是上古时期黄帝族的杰出首领,对中国上古历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炎帝】上古传说时代部落首领。号魁连氏、连山氏、列山氏、厉山氏。传说与黄帝是兄弟,父少典氏,母有虫乔氏。长于姜水(渭水支流,今陕西岐山东),向东发展。相传他侵陵诸侯,黄帝与之伐于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之野,三战,黄帝得胜,遂与黄帝结为联盟。此时蚩尤人生乱,黄帝与他联合大败蚩尤于涿鹿,蚩尤被杀。后世将炎、黄并称,是华夏族之祖。

    【蚩尤】古史传说中东方九黎首领。传说他能呼风唤雨,以金为兵器。有兄弟81人。相传他好兵作乱,暴虐天下。曾与炎帝交战,败炎帝。炎帝请求黄帝帮助,黄帝修德振兵,与之战于涿鹿之野,将其擒杀。后人认为他是南方苗蛮族的祖先。

    【颛顼】远古传说时代的部落首领。黄帝孙、昌意子。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因封于高阳,号高阳氏。据说静渊而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祖,使天下人依附。曾命重任南正,掌祭祀;命黎住北正(一作火正),掌民事。传说曾逼令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禁绝巫教,顺从黄帝族的教化。

    【尧】传说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原居今河北唐县,后徙居太原。任部落联盟首领后再迁至今山西临汾。曾设天文官羲和掌管天文、历象,观察明星辰变化以制定历法、区分时令。命鲧治水,又询于四岳,推选舜为其继承人。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让舜摄位行政,死后,舜继位。一说晚年德衰,被舜囚禁,被迫让位。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首领。虞代国王。姚姓,一说妫姓,名重华,号有虞氏。因居于虞(今河南虞城北),故史称虞舜。初为庶人,以贤孝受四岳推举,尧晚年命他摄政,尧死后继位。执政后,实行变革,翦除四风凶(共工、驩兜、三苗、鲧),举用八元、八恺,设官分职,命禹为司空掌平水土;契(qi)为司徒,掌教化;弃为后稷,掌播百谷;皋陶作土,掌五刑。垂为共工、掌百工;益为朕虞,掌山林川泽;伯夷为秩宗,主次尊卑;夔典乐,主教胄子;龙为纳言,管王喉舌。始明确职守,分治民事、天事。杀堵塞治水的鲧,派大禹疏导水流,划分九州(九改为十二州),命各地部落交纳贡品,确立统治关系。晚年禅位禹,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一说被大禹篡位,流放于苍梧。

    【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夏开国国王。姒(si)姓,名文命。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本为夏后氏部落首领。舜摄政时,奉命继父治理洪水。吸取鲧堵水失败的教训,决九川致四海,重在疏导。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成功。他在治水的基础上,划分九州,相地宜而定贡赋,注意发展生产,使民安居乐业。被舜选为继承人。继位后,曾铸象征权力的九鼎,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制定法律。流放帝虞,建夏朝。东巡死于会稽。

    【禅让】上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将权位谦让给别人的一种制度。在古代文献里,最早记载实行禅让制度的是尧。据《尚书;尧典》记:尧年老时,曾召集“四岳”(即四方部落酋长)议事。“四岳”一致推举虞舜,尧采取各种方法对舜进行考验,让舜继承自己的位置,摄行管理各种事务,主持祭祀上帝、山川诸神的典礼;会见四方诸侯;外出巡狩;赏赐有功之人;制定各种刑罚等。舜主持政事28年后尧去世,舜正式继承权位。舜年老时,见子商均不肖,选禹为继承人,并祭告于天。舜去世后,禹曾让位于舜子商均,但天下诸侯皆朝禹,禹才正式继位。禹去世前,原拟继承人皋陶早逝,便又举益为继承人。禹死后,启继承权位。禅让制至此已告结束。禅让制的实质是上古时代的军事民主制,后世帝王虽偶有行之者,但其背景和本质已经有根本性变化。

    【三苗】传说时代的氏族部落集团。又称三毛、有苗。据说是九黎部落的后代,其最著名首领是蚩尤,相传有兄弟81人,应是由81个氏族联合而成的部落。本居黄河流域,黄帝和炎帝部落自西向东迁徙时,与之有过长期的激烈冲突。三苗以金作兵,勇敢善战,但终不敌黄帝部落,蚩尤在战斗中被杀于涿鹿之野。三苗在尧、舜、禹时期,为华夏劲敌。相传曾与尧在丹水一带交战,战败后,部分三苗族人被放逐于三危。舜也曾致力于对三苗的斗争,并在征三苗时死于苍梧。三苗在禹的时候遭重创而失败。此后,陆续南迁。古代文献中说三苗分布在“江、淮、荆州”,“左洞庭、右彭蠡”一带(约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的部分地区)。在历次战争中,失败居多,不少苗人沦为奴隶。迁南方后,常被称为南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