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巨浪在线阅读 - 火力凶猛海洋之星级火力支援舰

火力凶猛海洋之星级火力支援舰

    海洋之星号,太平洋风暴号,台风号,赤道暖流号,野蛮人号,中华新星号,独行者号,爵士号,启明星号,穿梭者号,光明号,晨曦号,大洋落日号,飞梭号,钢铁巨人号,曙光号,了望号,探索者号,南洋海盗号,劫掠者号,魔幻号,马车夫号,吞金兽号,南海霸主号。

    ****

    在改进“凤凰”级火力支援舰的时候,陆战队遇到了不少的麻烦。

    首先是难以找到合适的船只。

    对火力支援舰来说,最重要的战斗指标就是火力强度,而当时能够采用的只有海军的重型舰炮,不管是400毫米舰炮,还是200毫米舰炮,乃至老式战列舰上的300毫米与350毫米舰炮的后坐力都非常大,超过了普通商船的承受能力。

    如此一来,要想用商船改装火力支援舰,就必须加强船体结构。

    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工程,在改装“凤凰”级的时候,陆战队就发现,改装商船的费用,甚至不比建造一艘新的商船低多少。

    最关键的是,大战期间,陆战队不可能随意征用商船,特别是散装货轮。

    战争期间,任何一个国家需要得最多的就是散装货轮,而不是油轮与客轮。不管是运送弹药,还是运送其他作战物资,都需要散装货轮。很多时候,运送武器装备也需要散装货轮。而战斗中,弹药与各类作战物资,乃至武器装备的消耗量是非常惊人的,需要大批散装货轮承担战役与战术运送任务。

    当时,帝国还承担了向同盟国提供战略援助的重任,这也需要大量散装货轮。

    比如,德国在战争期间消耗的铁矿石有二成是帝国提供的,而土耳其消耗的铁矿石有四成是帝国提供的。德国需要的橡胶八成来自帝国,而其所需要的铜矿石有七成来自帝国,还有大批的武器弹药,也是由帝国提供的。

    这些物资都得由散装货轮运送。

    在此情况下,陆战队就不可能随意抽调散装货轮来改装成火力支援舰。

    其次就是火力支援舰的火力配制有问题。

    相对而言,这个问题的影响更大。

    除了“友谊”号这种原本就是战舰的火力支援舰之外,由商船改进而来的火力支援舰都不可能承载太多的火炮。

    “凤凰”级在装备了四门400毫米与八门200毫米重炮之后,就已经不堪重负了。

    按照海军的建议,陆战队后来还拆掉了“凤凰”级上的二门400毫米重炮,新添了四门175毫米火炮。如此一来,“凤凰”级的火力强度就更低了。

    可以说,在万吨论的船体内根本装不了太多的重型火炮。

    如果采用轻型火炮,火力支援舰的火力强度将进一步降低,而且轻型火炮的射程远不如海军的重炮,其火力压制能力将大打折扣。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设计专门的火力支援舰。

    只是,在战局高度吃紧的情况下,海军不会浪费人力去设计为陆战队服务的战舰,而陆战队又没有单独的战舰设计能力,那些负责改进“友谊”号与“凤凰”级的工程师都太年轻了,没有设计全新战舰的经验。

    再说了,陆战队急需大量的火力支援舰,而不可能因为新的设计而等上一年半载。

    如此一来,陆战队只能继续设法将商船改进为火力支援舰。而当时,陆战队能够得到的,就只有客轮与油轮。

    要将客轮,或者油轮改装为火力支援舰,难度非常大。

    这时候,一种新的武器解决了陆战队遇到的难题,这就是:火箭炮。

    严格的说,火箭炮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帝国民间庆祝新年时,小孩子经常玩的二踢脚就是最原始的“火箭炮”。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帝国陆军就展开了相关方面的研制工作。

    只是当时陆军有大量火炮,对火箭炮的需求反而不是很大,研制热情也不是很高。

    结果,最先把火箭炮投入实战的,反而是帝国的敌人——俄罗斯。

    随着俄罗斯陆军在其西线战场上使用火箭炮,德军在战斗中缴获了数门火箭炮之后,帝国陆军立即想办法搞了一门回来,并且对其详加研究。半年之后,帝国陆军建立了第一个火箭炮炮营,随后火箭炮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

    显然,海军不会对火箭炮感兴趣。

    主要就是火箭炮的精度太差,而且威力太小,对战舰的威胁并不大,甚至完全没有威胁。另外,当时火箭炮的射程也很有限,很难对付几十公里外的敌人。

    也就在陆战队为火力支援舰的事情发愁的时候,有人提出了在火力支援舰上安装火箭炮的设想,并且又这类火力支援舰执行大面积压制任务,然后再由装备了重炮的火力支援舰执行定点压制任务。

    陆战队迅速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且立即着手了相关方面的研制。

    相对而言,火箭炮除了在火力密度上的优势之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其后坐力远远小于一般火炮,而且能够直接部署在没有加固的甲板上,不需要对船体进行大范围的加固,从而缩短了改造时间。

    更关键的是,不一定要用散装货轮来改装为火力支援舰。

    经过工程师的详细评估,最终确认,在油轮上也可以安装火箭炮。办法非常简单:用钢板封死油舱,将油舱改装为弹药舱,然后将火箭炮的发射器固定在甲板上,并且在其四周增设防热隔层就行了。

    最终的试验证明,工程师提出的这一办法完全可行。

    当然,细节问题还需要解决,比如弹药装填问题,就需要在甲板上增设几条弹药提升通道,并且安装配套的装填工具。

    只是,相对于安装重型舰炮的火力支援舰来说,用游船改造而成的“火箭炮型火力支援舰”就太简单了。

    确定没有技术上的难题之后,陆战队立即征召了十二艘油轮。

    这批油轮的改造工作都在七十五年(43年)之前完成,并且被编入了火力支援舰队,参加了进攻莫尔兹比港的战斗。

    实战中,其表现非常抢眼,特别是在陆战队上岸之前的火力压制中,其发挥出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友谊”号火力支援舰,达到了完全令人无法相信的效果。

    有了如此好的成效,陆战队立即增加了十二艘的订单。

    当然,征召的仍然是油轮,而不是散装货轮。

    最终,这批火力支援舰一共达到了二十四艘。

    后来,随着登陆战役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些火力支援舰被编成了一支新的火力支援舰队,专门负责登陆前的火力压制行动。

    因为该级火力支援舰的首舰为“海洋之星”号油轮,所以用其名字为该级舰命名。

    当然,因为当时用来改进的油轮型号非常繁杂,所以该级火力支援舰的性能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海洋之星”号有24座十二联装火箭发射器,一次能够投掷288枚火箭弹。而“大洋落日”号装备了16座二十四联装火箭发射器,一次能够投掷384枚火箭弹。另外,这些火箭发射器的口径也不完全一样,“海洋之星”号的是180毫米,而“大洋落日”号的是240毫米。

    由此也能看出,帝国海军陆战队在改造火力支援舰的时候,真有点饥不择食。

    当然,“海洋之星”级的出现,也让陆战队获得了一种空前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从而彻底的改变了火力支援舰队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