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果然不虚
厚礼倒真的是厚礼,一对玉鸳鸯,一个送子观音,一对好素瓷的金童玉女······ 瞧去倒是情真意切的希望他和黎家二小姐百年好合,子孙绕膝。 这过分刻意的情真意切,此时落在段澜的眼里却是无的刺目,他似乎能从这份礼单看的出穆侯楚那挑衅的目光。 段澜直接扔了礼单,有些不耐烦的道:“拿下去吧。” “是。”青云现在可不敢轻易惹恼自家少爷,马是婚礼了,可不能出什么岔子才是。 段澜看着屋内挂着的那一盏花灯,冷笑一声:“来日方长,如今得意,不觉得早么?” —— 十七这一日,段家和乐元侯府联姻大婚,算是惊动了满京城,这热闹的场面,只怕也只有去年穆相和乐元侯府大小姐的婚事能了。 是连安镇这边,也是听到了不少的风声。 书兰小心翼翼的说起这事儿,却见自家夫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这才稍稍放心了许多。 “说起来,马是童生试,今年小北和小柴火都要下场子试一试,在下个月了。”心禾突然道。 “是啊,小北少爷虽说素日里爱玩闹了些,但是读书却是从来不耽搁的,这次兴许能呢。”书兰笑道。 心禾笑着摇了摇头:“这事儿我问过他们先生,说是小北这孩子这次下场子只能算是试水,能的话可能性太低,倒是小柴火很有天赋,先生对他是抱有期待的。” “左右夫人也不着急,这事儿平常心好了。” “我是没什么着急的,不过好歹也是一次重要的机会,也不能太懈怠了。” 心禾说着,顿了顿,道:“爷在书房呆了多久了?” 因为心禾现在怀了身子,尤其还在头三个月这样重要的节骨眼,穆侯楚根本不敢懈怠,不许她出门,自己也几乎不出门,但是到底事务繁多,便将一切事务都搬到了自家的书房里,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来议事。 “大概两个时辰了。”书兰道。 若是寻常,最多一个时辰他该回来了,因为不放心心禾,所以什么事情他处理起来也是很快的。 这次这么长时间还在书房,看来是遇到了棘手的事? 心禾有些放心不下,便起身要往外走:“我去看看吧。” 书房外。 凌风和另外几个侍卫都守着,如今家里的书房成了重地,商议的事情自然也是涉及朝堂,自然不能让人听了墙角,所以严加看管,即便是穆侯楚不在书房议事的时候,这里也是阖府下的禁地。 除了季心禾。 “属下参见夫人。”凌风等人抱拳道。 心禾点了点头:“我来给爷送杯热茶。” 凌风只是顿了顿,便立即闪开了身子,让了路。 心禾推门进去,便瞧见这书房里还是热闹的很,穆侯楚坐在桌前的主位,对面和旁边分别坐着三个男人,心禾不怎么认得,但是也猜得到大概是他的心腹或者办事的人。 心禾骤然进来,那几个人都惊了一惊,一来是没想到这位脾气暴躁的爷的书房竟然还能随便让人进来,二来是没想到,这女人生的这般漂亮。 穆侯楚倒是没什么诧异的,只是发现他们的视线都落在季心禾的身,眸还不乏惊艳之色,冷眸扫过面前的这几个人,带着警告的味道。 那几个人连忙别开了眼,不敢再看。 穆侯楚眉头微蹙,走前来牵住了心禾的手,拉着她坐下:“怎么突然过来了?这书房里都是粗蛮之人,你还怀着身子,当心受了冲撞。” 几位“粗蛮之人”脸色僵硬了一下,却是不敢反驳。 心禾却是笑了笑:“我瞧着你许久没出书房了,便送几杯热茶来,很忙吗?” “不忙,刚好都处理完了,”穆侯楚轻声道。 随即对着那一桌人道:“今日到这里,散了吧。” 那几个人嘴角抽了抽,之前听闻穆相对自己的夫人万千宠爱,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那我们先告退了。”心里腹诽了一阵,面还是十分恭敬的退下。
书房终于空了,心禾让书兰将茶水放下,便让她也退下了。 心禾这才道:“是不是出什么事儿了?” 穆侯楚无奈的笑道:“没出什么事儿。” 心禾瞪着眼睛道:“你什么事儿都不告诉我,你再这样我让人自己去打听了。” 穆侯楚捏了捏她的手心:“你现在怀着身孕,大夫都说了,不宜多思多虑,否则伤身,何必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 “你若是不让我知道,我自己乱猜,反而想的更多了。”心禾蹙眉道。 穆侯楚也是拿她没法子,只好道:“也没什么大事,之前我跟你说起的宋家,你可还记得?” 心禾愣了愣,点头:“自然是记得的,如今在朝也算是举足轻重的家族,和段家可以说旗鼓相当,恩宠正盛。” “皇帝的恩宠可不好得,宋家的小公子被送进宫里给太子当伴读,看似恩宠,实则算是拿捏。” “有什么问题吗?”这些她自然知道。 穆侯楚面色微微一变,才接着道:“可这几日宫里突然传来消息,那位小公子突然染了恶疾,性命垂危,甚至似乎还有传染的可能性,所以送宫里送了出来,京都没有多呆,直接送回禹州的祖宅养病来了。” 心禾怔了一怔,禹州的宋家祖宅。 她想起府城的宋家来了,绾绾阁办的这两次的走秀,宋家都有来参与,而且回回都是抢下了最好的压轴品,即便只是宋家的二房三房,风头也能在这边这么盛,可见宋家大房在京是何等风光了。 可如今宋家的小公子突然染了恶疾,却还要不远万里的送到这地方来养病?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送到这儿来等死呢。 心禾沉思片刻,才道:“你怎么看?” 宋家小公子突然遭难,要说偶然,心禾是不信的,但是到底是哪方人动的手,却是悬乎了,毕竟可能性太多。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