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则天代慈禧在线阅读 - 第二十节 长腿龙舟

第二十节 长腿龙舟

    皇帝秘密吩咐马尾八十名能工巧匠秘密赶造的船总算造好了,赶着在八月中秋前向皇上和太后献礼。

    工匠们的确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那龙形的雄武船头,就是汉口来的樊姓工匠的绝密祖传技艺,龙头用整木雕琢而成,没有任何一处接驳。

    船头也并不只是雄武,里面装着马尾至今从外国订货而实际收到货的唯一一台德国造发动机。这也是皇帝让郭嵩焘问他要去的,说到底,要造和洋人比拼的兵船怎么能不用上洋人造的发动机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纵使大清朝没有洋工匠,皇帝凡听到说各地买来洋机器洋零件,都吩咐装上了船。

    此外,这船还保有古龙舟的特点,船身轻巧狭长,又有这么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所以开动起来,就好比大人的长腿装在小孩子的身体上,自然轻捷便利如出鞘之剑。如果去赛龙舟,无疑会拔得头筹。

    更独具匠心的是,船上有两层船舱,舱壁上设一个个小小的射击孔,用的是从李鸿章处征来的洋膛枪;妙的是在两层之间,还有一个屋中屋供大将军驻扎用。敌人的大炮打来,也只能打到船顶,大将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还是稳如泰山,这乃是一位川籍“木牛流马”的传人的奇妙构想。

    遗憾的是敌人有大炮,这船虽然开得飞快,还是难免会被击中,虽然决不会直接打中屋中屋,叫大将军头一个送死,但也许船舱会被打散。但也无须惧怕,因为这船乃是用桐油漆过的轻便木头造成,到时最恶劣的情况出现,被大炮击中,这船就会散成片片浮木,每位水兵人手一块,留大块的给大将军,大家一齐奋力游泳逃生就是了。

    所以,工匠们一造好,就急忙给皇帝报喜。有谁还曾有过这天大的荣幸,让皇帝亲自吩咐来造一艘船呢?虽然之前跟随左帅,也是为朝廷造船,到底不如皇帝亲口吩咐。

    郭嵩焘在东书房里见到年轻天子眉飞色舞地向母后报告兵船已经造好,差点怀疑这几个月来自己太也多虑,接近杞人忧天。

    太后也很愉悦,让皇帝吩咐尽快把船运到天津,和外国兵舰比试比试,分个高低,到时娘俩一同去检阅。皇帝一口答应了,他至今还没有出过京城呢。

    这把他之前没有随同母后去访恭王府的不快冲淡了好些,洋房算什么?皇帝连兵船都造出来了,并且马上就要去检阅它。

    只等这次赢了外国军舰,大清朝百姓就要人人仰望这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如何治国了。就好象皇帝与太后之间曾有某种默契,如果兵船造得好,皇帝立即就亲政。

    左宗棠接到郭嵩焘的秘函,亲自带着随从悄悄去马尾湾看看这艘“皇帝的船”。从外形来看,它显然很漂亮,并且舱内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速度也快。更难得它的“屋中屋”,把大将军保护得密不透风;只可惜大将军坐在这里,没有办法观察舱外的战况。考虑到这是给皇帝造的龙船,倒也无可厚非。

    观察一下,船舱外壁也还厚。只是因为大清朝还不会用生铁造船板,用的是桐油板,这个皇帝也知道。

    所以回信给郭嵩焘将船的情形描摩了一番,说,“也算难为这些匠人了。”

    一听船舱用了木版,郭嵩焘就觉得不对,但木已成舟,也无法可想。退一步说,皇帝要三个月内造出来的船,也只能如此。难道朝廷现在有懂得冶铁造船的人才么?就算到时比试赢不了,那也只能是事实。

    宣布天津兵船比试的谕旨刚一发布,京城里就似炸开了锅。太后不久前才到过恭王府;现在竟然要到天津去了,并且和皇帝一起;照这样,她过两个月不就得象乾隆爷那样巡江南去了吗?

    听说要比兵船,人人都想知道皇帝造的兵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有亲戚朋友在福州马尾一带的,大家都写信让亲友们帮忙先睹为快。

    更重要的,这场比试怎么个比法,会是什么结果?难道洋人的军舰会被打败?或者难道皇帝的船竟然会输?皇帝和太后要去洋人云集的天津?如果被洋人劫持,可怎么好?

    立刻就有不少大员上书,指出了太后和皇帝将会有的危险处境。

    人们开始打听这造船的有关故事,这一来,郭嵩焘就遭殃了,因为大家听说是因为他在太后面前讲外国皇帝的事情,才使得皇帝摊上造船的差使,都齐声骂他混蛋。

    皇帝是该造船的么?大清朝的皇帝比外国的皇帝该尊贵多少倍?洋人军舰又如此厉害,到时如果皇帝输了,岂不是连大清国的脸面都丢光?

    所以大员们上书给太后,力陈厉害,主张取消比试的折子越来越多。

    朝廷又发了道谕旨说:皇帝金口玉言,自己要求造的船,造出来也还不错,怎么能轻易取消这场比试?那不是同时在低估皇上和害怕洋人吗?我们在自己的大清国和洋人比试,几百万兵勇,怎么会连两个人也保护不了?那今后怎么和各国平起平坐?

    满朝官员,谁好意思承认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清国,皇帝和太后其实只有窝在皇宫内殿,才能得保无虞?谁敢反驳说自己担心皇帝赢不了?谁愿意承认自己害怕洋人,并且害怕得要死?

    那就只有硬着头皮筹办这比试了。李鸿章的淮军还在京畿一带,立刻就被命令驻防在北京到天津沿线,保护太后和皇帝出行不受sao扰。

    左宗棠的福建水军连兵船都还没有,为了这场比试,只好临时租用三条洋船,护送着新造好的皇帝兵船北上。到时候比试开始,能在海里为太后和皇帝隔挡洋人的,也就是这几条装载着福建水兵的洋船了。所以同时传知洋人,比试之日,除一条比试用船外,务必将各国军舰移往青岛等指定地点停靠,且各国其余船只在比试日前后五天不得靠近天津。

    沿着海岸的很多渔民乡民备好香火,等在海边看皇帝的船经过,准备到时对着它朝拜,因为这毕竟是大清朝的第一条、并且是皇上督造的兵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