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女状元在线阅读 - 第八章 集思广益言谏诤(下)

第八章 集思广益言谏诤(下)

    然而晌午时分,宫里忽然来人传了口谕宣他们立刻入宫面圣。婉贞和梁振业对视一下,心中顿时明了。

    御书房外已有四个人正在等候。婉贞远远看到,认了出来:去了工部的榜眼陈玉泉、去了翰林院修国史的探花齐家疏,即将外放幽州做官的传胪孟昌、还有一位是兵部都承旨杨中庭。人一到齐,立即有内侍出来宣旨觐见。

    御书房里,成宗皇帝免了众人的跪拜之礼,赐坐备茶后又将内侍统统遣下。

    “众卿的折子,朕都看过了。今日宣诸位进宫,是还想听听你们自己的说法。”成宗看门见山地说道,“若到朝议之时,只怕人多口杂,卿等不能畅所欲言。”皇帝温颜笑道,语气中若有所指,众人也都大抵明白。来日早朝,各部的长官和那些位高权重的元老在场,哪儿有他们说话的份儿。

    成宗看了看落座的次序,就近指了陈玉泉道:“不必拘谨,就陈爱卿先来。”

    陈玉泉立刻抖擞精神,答道:“是。陛下,正如微臣在奏折中言道,工部报请的重修骊山行宫、围猎山庄,还有京内教坊梨园等一些场所,并不必要。这些本都是皇家风雅之所,一味得扩建改建,只有奢华,反失了皇家应有的典雅庄重,并不适宜。况且边疆战端将起,此时重修更加会引起将士们的不满。臣以为,此举可暂缓。相反,幽州请加固城池、云州重修兵营、北方三州扩充军需则不能耽搁,须尽快进行。”

    成宗闻言笑道,“虽有些道理,不过骊山行宫和围猎山庄的加固都是太宗开始就留下的传统,历代都在加固难道就到朕这里坏了规矩?而教坊和梨园又都是先帝的钟爱之所,子隐父过,朕就算不爱这些,却也不能毁坏吧?”

    陈玉泉正色答道:“臣以为,先帝已逝而陛下初登大宝,更应大展拳脚,振作朝纲。从太宗皇帝开始就历代传承的,不是行宫和山庄,而是大好的社稷江山!”

    此言一出,御书房内的空气都沉重了几分。成宗皇帝脸色一沉,四周顿时鸦雀无声。陈玉泉分明话中带刺,不知是否触到了逆鳞。

    少顷,成宗面色转晴,略带赞许地说:“不错不错,没想到父子之间的个性差距有这么大。朕曾赞卿为京师第一才子,看来也有望成为第一谏臣嘛。”

    得到这个褒奖,陈玉泉松了口气的同时连忙起身谢恩,一时间君臣俱欢颜。婉贞看在眼里,心道皇帝陛下年纪虽轻却颇有御人之术。

    接下来便是探花齐家疏。话说之前新晋官员分派的时候这位齐大人就有几分个性,自己主动请调翰林院,反而推掉了原本六部中的好职位。吏部尚书王大人爱他才华,大约是觉得他任编修会太过拘谨,于是便给了一个侍讲的清闲职位,主管国史书库。

    齐家疏道:“臣校览前代史官的笔记时,总觉得里面一些记载言语不详,不太妥当。古人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国史于我等而言犹如借鉴之镜。倒是应该把开国以来的史料好好整理一下,特别是先帝年间的一些案子。有些案子虽时日已久,但影响极深,一味遮掩,并非正道。是非对错,也应理一理了。”

    成宗饶有兴趣:“比如呢?”

    齐家疏顿一顿,微笑道:“比如说,三家案。”

    婉贞不禁抬起头,盯着对方脸上有几分玩世不恭的笑意。齐家疏看了看众人的反应,梁振业一直低头瞧着地面,而李宛则目光炯炯地看向他,似乎对他的话很有兴趣。他略带歉意地续道:“当然,臣也明白陛下顾忌先帝的老臣,若官修国史,必然有阻力。但若是私修么……”

    成宗点点头道:“不错,私撰史书确是个圆滑的法子。听说齐卿自请调入书库,朕还感慨探花之才屈居闲职,原来卿的志向在此。”

    齐家疏又谦逊了几句,成宗终于看向坐在其后的李宛,言道:“李卿的折子很有意思,朕却有几分不太懂,缘何卿能想到此处。不妨自己说说看。”

    婉贞略一躬身,道:“陛下此番命户部重拟税法,因此臣请两税之法。此法前朝有雏形,未能久用,并非是法不好,而是用人不当。此法若能推行,必须做到:不加外税,取信于民;官民一视同仁,皆为国家效力。而陛下如若执行此法,必须贯彻到底,决不能半途而废。遇难而退,反而有伤朝廷威信。若陛下旨意坚决将此法推行开来,下面的臣民见到必然会领略到新法的好处,对朝廷诚心尽意。”

    “确实,朝令夕改,乃为政大忌。”成宗了然。

    婉贞点点头,续道:“陛下,此法有三点好处,容臣细辨。陛下若果能推行此法,百姓必加爱戴,这就取了人心。这是其一。于此同时,削弱权贵重臣势力,确保皇室根基稳固,这是其二。民心所向,国库丰盈,国力自然昌盛,周围的外族藩国必然不敢轻举妄动,边境平稳。这便是其三。当然,有好处就必然有难处,陛下可还想听?”

    成宗笑道:“自然要听,卿且道来。”

    “此法不加民赋,却能增收,原因便在于,此法乃是向权贵出手。我朝有封地赐土的旧例,时至今日,皇亲贵族占有的土地已过大半。百姓有人无地,贵族有地但不缴税,国库怎能不空?而如此一来,浮民增多,国库却空虚,于江山社稷不稳。因此,说到头来,此法的难处在于让权贵出血。到手的东西却要还回来,吞下的土地却要吐出来,阻力可想而知。”

    成宗见李宛说得风轻云淡,不禁问道:“卿既分析得头头是道,必然已经料到其中难处多大,却为何还要上这份奏折?若一旦采用,卿首当其冲,为千夫所指。”

    确实,这份奏折如果在朝议时提出,只怕当朝权贵十个有八个恨不得扒了李宛的皮呢。然而非常之时,必然要行非常之事。而她,就是那个非常之人。“回陛下,李宛只求,不要落得跟商君同一下场便好。”昔者商鞅变法,变法虽成,商鞅却惨遭车裂酷刑而死。她这虽然也是一句玩笑话,但也表明了立场。

    成宗笑答:“卿容朕再想一想。变法虽然重要,朕却也不想损一员能臣。”

    梁振业就坐在李宛下首。他见状进言:“陛下,臣所写的募兵新法,若以李大人的两税法为基,则募兵新法事半功倍!”

    成宗讶异道:“你们二人商量好了?”

    梁振业道:“实属凑巧,却也可见臣等对如今旧法的态度一致。于募兵而言,旧法太过苛刻兵将,导致士无战心,将无战意,来日对付突厥,只怕难有胜局。倘若能从现在准备,哪怕只是靠近幽州的各州郡先试实行,也好过毫无准备。”

    成宗还在犹豫,梁振业一旁的兵部都承旨杨中庭说道:“陛下,臣的奏折也与梁大人所虑相同。以突厥的国力,加之近来动作频频,调遣一事不得不慎。名将不打无准备之仗,早作准备方为上策。”杨中庭是前科武举出身,比李宛等人都大一些,从政见来看,却并不保守。对同在兵部供职的梁振业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成宗听得众人各种议论,也明白这些年轻人与自己的心思一样,对陈规旧法的桎梏早有异议。当下心中有了计较,临别时道:“众卿稍安勿躁,来日便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