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劝说
孟晓观察着张孟奎的表情变化。 张孟奎虽然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山匪头子,可心眼并不很多,生性耿直,而且常年在枯鹰涧这个偏僻的地方,见识并不多,再加上被孟晓这一番虚虚实实的吓唬,所以很快犹豫起来。 孟晓知道,即使是以凶残著称的山匪,也会怕死。于是再趁热打铁:“我知道,你之所以劫持我,是想要杀了贺清风替你哥哥报仇。可是,你有把握替你哥哥报了仇之后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吗?也许,你和你哥哥兄弟情深,为了给他报仇,不惜自己的性命,可是,你就忍心让这么多人跟着你一起承受这报仇的代价吗?” 旁边一个看押孟晓的山匪打段了她:“你这个女人,不要胡说八道动摇我们的决心。我们不单单是要为张大哥一个人报仇,而是要为惨死在贺清风手下的一千多弟兄报仇。为了这个,我们就算是全军覆没,也在所不惜。” 孟晓笑着鼓起掌来:“好啊!好啊!说的真是大义凛然啊。不过我想请问,为了报仇而全军覆没,这个买卖,划算不?” 那个山匪气得涨红了脸:“这不是做买卖!这是报仇!”随即又换了一副轻蔑的表情,“算了,和你这样生在蜜罐里的女人是说不清楚的。”样子十分不屑。 孟晓也不屑理他,继续跟张孟奎说:“你是这枯鹰涧的首领,你怎么说,他们自然就会怎么做,哪怕是你要他们去送命,他们也不会皱一下眉头。可是,你觉得这值得吗?” 张孟奎虽然这些年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知道被朝廷围剿是迟早的事,所以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整天提着脑袋过日子,可听了孟晓这一番长篇大论,也不禁心里打起鼓来。毕竟,除非是迫不得已,谁会主动去死呢?当然,他这一年来也怀着对哥哥的追思和对贺清风的仇恨,下定决心,哪怕拼了性命也要报仇,可是孟晓说得对,如果他一意孤行,那么枯鹰涧很快就会重演一年前的那个惨剧。 看出了张孟奎的犹豫,孟晓心中狂喜,继续按照计划小心翼翼地说:“我知道,你们之所以来到枯鹰涧,并不是因为你们生性凶残喜欢打家劫舍,而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才会做山匪,如果你们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们还会不会选择做山匪呢?比如大王您,如果可以丰衣足食,如果可以安居乐业,你还会过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吗?” 张孟奎厚厚的嘴唇翕动了一下,想说什么,可最终没有说出来。 刚才斥责孟晓的那个山匪瞪着孟晓:“你这女人在胡说八道什么?难道想蛊惑人心不成?你说得倒好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可是我们这些人,现在还能谈什么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啊?你在大白天说梦话吧!” 孟晓笑道:“这位小兄弟,你先别急么,我这么说,自然不是大白天说梦话。现在就有一条明路,可以让你们过上不用再提心吊胆而且还能衣食无忧的日子,就看你们想不想了。” 张孟奎和那个山匪像盯着一个怪物似的盯着孟晓:“明路?什么明路?” “投。靠。贺。清。风。”孟晓一字一顿地说。 话音刚落,一把钢刀就架上了她的脖子。随即,张孟奎那张满是胡茬的黑脸凑近了她:“你是想让我们去送死吗?” 旁边那个山匪也叫了起来:“大王,这个女人一片胡言,目的就是要我们自投罗网,被贺清风剿灭干净。赶紧杀了她,以免别的弟兄被她的胡言乱语给骗了!” 孟晓惊出了一身冷汗,可还是强作镇定:“大王,你能不能先听我把话说完再决定要怎么做?反正我人在这里,又不可能插了翅膀飞走,你想什么时候杀我都可以。” 张孟奎想了想,觉得孟晓的确不可能插翅飞走,因此愤愤地收回了钢刀,说:“好吧,我暂且不杀你,你把你的话说完。我倒要看看,你能花言巧语到什么地步。” 孟晓平复了一下情绪,说:“大王。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而你们,如果在杀了贺清风之后被朝廷清剿,那么连冤冤相报的机会都可能没有了。我刚才的意思是,如果你们肯投靠贺清风,那么你们自然可以衣食无忧,而且再也不用昼伏夜出,而是可以过上正常的人该过的生活。至于你们与贺清风之间的恩怨,我认为,你们双方完全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也许,贺清风是不得已而为之呢。”
半天没有吭声的军师栗浩元说话了:“可是我们凭什么相信你的话?照现在的情形来看,贺清风很可能已经放弃你了,那么你说的话,在他心目中还有多少分量?你说让我们投靠他,可是如果我们答应了,贺清风却不买账怎么办?” 孟晓心想,我的确不能保证贺清风肯接受你们,更不能保证你们归顺了贺清风之后会不会在某一天突然又起杀心。可这只是我的权宜之计,只要能顺利走出枯鹰涧,我管你们能谈拢还是会谈崩呢。 于是硬着头皮说:“我会说服他的。其实,贺清风是一个不计前嫌的人,胸怀宽广——”说到这里,自己都觉得无边无际而且rou麻,那贺清风是个怎样的人,自己哪里知道,可是为了脱身,不得不继续瞎诌,“而且非常爱惜人才,像你们这样武功高强又侠肝义胆的人才,贺清风他一定会喜欢的。你们觉得怎么样,是继续在枯鹰涧做山匪好,还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做人好?” 张孟奎咬牙道:“不可能!我与贺清风有不共戴天之仇,要我屈居在他的门下供他差遣驱使,倒不如拼个你死我活!” 孟晓发现,就在张孟奎说这番话的时候,栗浩元一直低着头,仿佛在思索着什么。而且她还注意到,栗浩元虽说也是山匪之一,可穿着打扮举止言行都与这里的其他人——比如说张孟奎和看押她的两个山匪——格格不入。确切地说,栗浩元更像一个小吏,身上自然而然流露出读书人特有的书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