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刺明在线阅读 - 第374章 花钱如流水

第374章 花钱如流水

    很显然,黄台吉不会轻易的放弃朝鲜。朝鲜是他处心积虑,筹划已久,才最终控制在自己手里的。他肯定会和张准反复的在朝鲜争夺。哪怕是将整个朝鲜半岛打成废墟,鞑子骑兵也不会主动撤退的。因此,张准要将鞑子的军事力量,完全的驱逐出朝鲜,难度很大。在朝鲜作战,完全是无基地,无后方的作战,离开了庞大的舰队,更是不可行。

    因此,张准的陆军可以稳步发展,海军却是要超前发展。海军的发展,目前主要是依靠砸钱。先将十万两银子砸下去,看看有什么效果再说。要是效果不错,以后再拼命的往里面砸钱。几百万两银子砸下去,或许一千艘船就出来了。

    第二批银子,同样是十万两,主要是拨付给军工生产系统,包括炼铁厂、匠作坊、火炮厂等武器装备生产单位。

    要应付朝廷大军的反扑,扩军备战是必不可少的。海军固然重要,陆军也不能或缺。两条腿走路,才是最安全的。瘸子的滋味可不好受啊!在向辽东和朝鲜发起战斗之前,张准首先要解决莱州府和登州府的明军。

    张准现在不缺人,只是缺乏武器。虎贲铳的生产力度是必须加强的,产量必须提升。原来每天只能生产三十支的虎贲铳,现在提升到每天五十支。要达到这个目的,整个配套军工系统,都要进行扩张。这包括炼铁厂的产量要提升,要生产更多的优质钢铁。匠作坊要安排更多的工匠,甚至是另外新建一座更大更先进的匠作坊。

    同时,孙勤恺主管的火炮厂,也要在加紧生产飞龙炮的同时,继续研究强大的火炮种类。最主要的研究,当然是红夷大炮了。相对于佛郎机火炮而言,红夷大炮才是张准的战争之神啊!一门口径120毫米的红夷大炮,最大射程超过十里。即使是发射葡萄弹,也能打到三里外。这对于消灭鞑子的骑兵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三里之外,就是一串的葡萄弹过去,鞑子的骑兵多少够死?

    光是依靠虎贲铳,或许无法提供足够的火力,无法阻挡鞑子骑兵的强悍冲击,但是,加上红夷大炮坐镇,肯定可以满足这个要求。红夷大炮、佛郎机火炮、虎贲铳,交织成远中近三层火力网,完全可以将冲上来的鞑子骑兵,完全碾碎。

    刚刚结束的海战表明,大炮很快就要成为海战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武器。在强悍的炮火面前,跳帮作战,接舷战,将会越来越少。即使要进行跳帮作战,要进行接舷战,在双方接触之前,先用猛烈的炮火,极大的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尤其是葡萄弹和链弹,在海战中的威力太大了。

    红夷大炮发射的葡萄弹,射程超过三里,相当于佛郎机火炮的实心弹。在两支舰队对战的时候,拥有红夷大炮的一方,无疑将占有极大的优势。当然,红夷大炮的重量,还有后坐力,也是要重点改善的。在保证射程和威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轻重量,降低后坐力,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批银子,是三万两,主要就是用来提升部分特殊物资的产量。

    这些物资,主要是水泥、玻璃、粗盐。

    事实证明,水泥的确是极好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建筑的坚固程度,堪比石头房屋。尤其是水中建筑,更是离不开水泥。无论是用来建造船坞,还是用来建造码头,又或者是水利设施,水泥都是极好的材料。张准下辖的地盘,需要大量的水泥。灵山卫这边,已经兴建了六个水泥窑,依然无法满足需要。

    水泥的生产,是要投放大量的银子的。目前的水泥生产,还没有市场化,全部都是计划内使用的。这是一个暂时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业。因此,张准要刘航他们专门研究,看看什么时候水泥生产能够市场化,让有实力的大商家介入。

    玻璃作为张准的重要经济来源,也应该适当的提升产量。玻璃除了用来卖钱之前,更主要是用来改善自身的装备。如战舰上在某些地方使用玻璃,可以更好的观察。同时,沈凌菲从江南带来的工匠,正在日夜不断的制造千里镜。按照张准的意思,以后虎贲军的军官,只要是队副以上的,每人都有一个千里镜,方便观察整个战场。至于海军的军官,配备的千里镜就更多了。

    同时,有关瞄准镜的研究,也在进行当中。既然能够做出千里镜,瞄准镜的技术难度自然不存在。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太高倍数的瞄准镜或许做不到,四倍瞄准镜还是勉强可以的。在配备了四倍瞄准镜以后,狙击手能够有八成以上的把握,打中两百米左右的目标,就算是达到要求了。当然,要是瞄准镜的质量更高,自然更好。

    海水晒盐,成本低,效率高,完全可以取代手工的煮盐方式了。夏河寨千户所新建的盐场,每个月可以提供数万斤的精盐。但是,海水晒盐需要兴建大量的晒盐场,需要大量的水泥、瓷砖、红砖等材料。这些,都要求有极高的前期投入。因此,没有银子砸进去,也是不行的。高投入,高产出。

    第四批银子,也是三万两,主要是用来修建海军的码头、炮台、训练基地,还有民用码头、龙门架、道路、仓库等设备设施。

    鹧鸪湾的海军码头,有必要提前规划。薛知蝶的造船厂,在投放下去十万两白银以后,各类的战船,包括剑牙舰在内,都可能像下饺子一样,在未来的一年,噗通噗通的下水。没有足够的泊位,根本无法停靠这么多的战舰。

    第一期规划的泊位有多少?

    足足五十个!

    五十个泊位很多吗?

    真的不多。

    一点都不多。

    薛知蝶的造船厂原来就有九个船坞,可以同时开工建造九艘船。大量的银子砸下去以后,船坞的数量,可能超过三十个。换言之,可能有三十艘战船同时开工。物资的生产,一旦上了规模,效率绝对是惊人。造船也是一样。二战时期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就是下饺子一样出来的,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出来几十艘。更不要说一般的战舰了。

    事实上,得到了十万两白银的直接支援,薛知蝶当真是上马了二十一个船坞。这样一来,造船厂的船坞,真的增加到了三十个。可以同时开工建造三十艘战船。而且这些船坞,都全部是超前设计的,全部可以建造排水量高达六百吨的船只。换言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船坞都能满足需要了。

    从江南带来的工匠,也都分发下去了。前面已经说过,段长发和殷大富,都成为工头了。至于那些傻子,他们也能干一点粗重活。在吃饱吃好,又有人带着的情况下,他们的干活效率并不差。因为,他们只知道一味的埋头干活,不像其他的工匠,时不时的就想着偷懒,需要监工在旁边看着。

    最关键的是,张准举行军事大比武的时候,吸引了很多有心人的关注。经过两次的阅兵式,张准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的军事力量,给了人民强烈的安全感。鳌山卫和灵山卫不少人都有亲戚在外地,现在这些亲戚都纷纷想办法搬过来。最显著的就是附近的大嵩卫,最起码来了上千人。莱州府的很多人家,也愿意到张准的地盘上讨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进了造船厂做事,每个月至少可以挣到一两的银子。

    张准在占领雄崖所以后,有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从附近的五龙河,获得大量的木材。五龙河上有的莱阳、栖霞两县,周边地区都是山地,有大量的树林。换言之,就是这里有大量的木材。当初五龙河出口的五龙湾,就是重要的木材集散地,有大量的木材商人在这里收集木材。

    后来因为战乱,木材没有人收购,当地人不再砍伐树木,使得周边地区的树林实实在在的长了几十年,很多大树都长起来了。这些大树现在正好满足张准的需要。当地人将木材砍伐下来,通过五龙河漂流到五龙湾,然后扎成巨大的木排,从五龙湾出海,顺着海岸线一路慢慢的漂浮到达麻湾,进而变成造船的材料。

    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光是莱阳、栖霞两县储备的木材,就能够建造几百艘的大船。当然,建造大型船只需要的龙骨,还是很紧缺。不过,张准目前需要的,只是排水量70吨左右的苍山船,排水量250吨左右的剑牙舰,对于龙骨的要求,暂时没有那么高。

    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材料有材料,要技术有技术,造船需要的所有条件,都全部具备。船只的生产,自然是满负荷运行。战舰的下水,只有时间上的问题。

    第五批银子,大概是四万两左右。

    这批银子的使用,就有点特别了。张准指定,这一笔的银子,主要是用于搞技术发明。无论是在什么领域,只要你搞出有用的技术,都可以获得奖励。即使暂时技术没有搞出来,但是如果张准觉得这项技术有前途,也可以提前给予部分的银子,作为研究的资金。为了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张准下令将原来的农业科技发展司,改为科学技术发展司,简称科技司,专门集合各种异想天开的工匠,进行技术研究。

    当然,研究的大体方向,还有相关的知识,都是张准提供的。在有空的时候,张准通过小秘书薛凝影,定期的阐述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开拓大家的思维。也算是引导科学研究的方向吧。薛凝影有编书的爱好,于是干脆将这些零零散散的常识,编成了两本书。一本是,一本是。

    在这两本书里面,张准零零散散的阐述了自己知道的物理和化学知识。至于别人能够接受多少,那就要看对方的天赋了。对于古人的智慧,张准一点都不敢看低。连八股文都能玩出花来的古人,要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一点难度都没有。关键是他们有没有这么心思而已。宋应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更不要说徐光启这位老人家了。

    张准希望,有人将蒸汽机、雷汞之类的东西搞出来。当然,这只是希望。事实上,张准也觉得不太可能。尤其是雷汞,连他自己都不太知道原理。明朝的化学基础很差,没有那个条件。但是,蒸汽机却是可以折腾一下的。瓦特改善蒸汽机的时候,也就是四十年以后。要是大明朝有一两个能工巧匠,也能在这方面努力一下,说不定大明朝可以提前进入蒸汽机时代。蒸汽机时代到来,意味着工业时代也不远了。

    “不要怕花钱。”

    “我们现在花一两银子,以后可以赚回来更多。”

    这就是张准的基本理念。

    很快,所有的银子,好像流水一样的发下去。所有相关的系统,顿时高速运转起来。崇祯八年的鳌山卫和灵山卫,都好像是上紧了发条一样,马不停蹄的运转。当然,这些都是后事,眼下还是崇祯七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在快要中午的时候,张准来到了鳌山城第六协部队的营地。

    有钱,有人,有武器,自然是要扩军了。从江南回来以后,张准就下令,要杨致远负责组建第六协,郝林勇负责组建第七协。每个协都是五个小队,不算军官,总共是250名士兵。算上各级军官,大概有第六协的驻地,在鳌山城。第七协的驻地,在夏河寨前所。

    第六协的指挥官是杨千强,乃是当初的八人刺鱼小队成员,队正有宋青麟、杨伟国等人。第七协的指挥官是尹风毅,同样是当初的八人刺鱼小队成员,队正有钟无影、陈兴国等人。杨伟国、钟无影两人都被调到新的部队担任副指挥使,同时兼任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