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朱门风流在线阅读 - 第四百二十五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四百二十五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

    朱门风流第四百二十五章该出手时就出手

    皇爷爷已经歇下了。”

    出了东暖阁。朱瞻基看见父母都等在外头。便轻说了这么一句。刚刚从奉天门回到乾清宫之后。棣再也忍不住暴怒。那炽烈的怒火就连朱高炽也有些应不来。更不用说少有经历过这场面的朱瞻基了。到最后。还是太子妃张氏匆匆赶到。这一家三口-力相劝。总算是让朱棣喝了一碗宁神安心的枸杞银耳羹。又把倦劲上来的皇帝哄着安歇了。

    “幸好这是在乾清宫。若是在奉天门就这么起火来。那些科道言官必定是不服气。两一顶起来。那就麻烦大了。”想到先前那场景。朱瞻基不禁觉心有余悸。算来去。他还是没想到一个张越远远不够。结果差点出了漏。于是少不又加了一句。“亏了夏尚书老成持重。”

    太子妃张氏虽说没有亲临奉天门。但东宫的几个小太监一直往返于会极门和右掖门之间。不断打探消息回来禀告。因-先那一场耗时持久的争辩。她心里也清楚的很。斜了一眼朱瞻基。她便笑了起来:“你虽说常常跟在你皇爷爷身边。但种场合应当还是第一次。见识见识也好。言官的话可以不听。你也可以不喜欢他们。但这些人留着还是有用的。”

    由于这是在乾清宫。朱高炽不想在这里多作谈论。遂摆了摆手。三人出了殿门。立刻就有监宫女簇拥了上来打伞。正预备起行的时候乾清门那一头却有人匆过来。前头是一个一手撑伞一手捧着高高奏疏的年轻太监。后头的则是杜桢。想今天六部大臣无一幸免。阁臣只有杜桢一个能够脱身。他人都在大雨里头淋了许久朱高炽不禁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杜学士是来向皇送奏折的?眼下父皇正好刚刚歇下你搁下东西先回去吧。文渊阁那儿不能没人当值。”

    杜桢行过礼,。闻听此言便点头答道:“臣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已经和小杨学士换过。今由臣留值文渊阁。他们三位都已经年纪不小了-在大雨里淋了两个多时辰所以这会儿已经告假回家。六部诸位尚书大人也都告了。臣原本打算见了皇上先提一声。”

    “他们自然不上那些科道言官的年轻气盛这会儿告假回家调理也是应当的。若是病倒了谁。万一有事就要耽搁了。这几天大约要偏劳杜学士辛苦一些。位杨学士和金学士即便勉强能来上朝当值。只怕做事情也要大打折扣”

    “这是臣份内事。自当心竭力。”

    朱高炽点了点头。走出去两却然又转过身来叫住了杜桢因问道:“这些奏折里头可还有应直言而上书的?若是有你先挑出来给我。这会儿进呈上去无是火上浇油若是父皇一怒之下又脾气。之前夏原吉和张越那一番力也就白费了。”

    见杜桢略一迟疑从那小太监捧着的一叠奏折里头取出最下头的几本。朱高炽接过之后更是笑了起来:“看来杜学士早有预备。知道就算父皇起了。一时之间也未必会看最下头的。好了。其的你先送进去吧。这些我之后会挑个当的时候让瞻基送来乾清宫。”

    由于之前只忙着安抚朱棣。朱高炽朱基都是错过了。因此回到端本宫端敬殿。张氏连忙吩咐人去。然而。兴许是饿狠了。兴许是仍惦记着之前的事情没胃口。虽说各色碗盘摆满了桌子。父子俩却都只是略动了动筷子。到最后朱瞻基更是站起身告退。张氏无奈之下也的由着他去。等到人一走就冲着朱高炽摇了摇头。

    “瞻基这孩子竟然也学起了殿下你。一有心思就不好好吃饭。我瞧着他在乾那副表。仿佛是心头有事。他这个皇太孙不过是在东宫和人读读书。平日又很少和外人往来。更不会有人惹上他。更没听说他留心什么女人。倒依稀是为了天的勾当。”“这是自然的。我之前和他说过。此次言官上书气势汹汹。一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架势。应该是上心了。所以大约让人去对张越提了一声。只不过他算到了这条却没算到一条。张越虽很合父皇的心意。但分量还不够。今日若不是夏原吉。”

    虽说朱高炽并没有往下说。但张氏和他夫妻多年。哪里会猜不到这下头半截。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瞻基还小。况且自幼被皇上捧在手心里过挫折。哪里有你这般算无遗策?不过。夏原吉此次依你所言。必定不是看你这个宫储君的面子。”

    “夏原吉是正人君子。否则当初父皇入的时候。别人绑了夏原吉来见。父皇也不回轻轻巧巧释了他。居官不爱财的古往今来并不少见。但性宽宥能容

    不多见。义虽说是正人。但太过小心谨慎。这次若是托付他。就不如托付夏原吉了。”

    妻子看着自己满是称许。朱高炽心中不禁颇有些的意。虽说有朱棣这样一个强势的父。他这个太子几乎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但若是到京师之后一味窝在东宫一动不动。这个太子也就当的太窝囊了。如朱高那样不管不顾不。如朱高燧那样狗急跳墙更不行。如今他的储君之位无可动摇。那么该出手时就出手。

    “太子殿下。太子妃殿下。通政司有折子送来。”

    闻听此言。相对而坐的朱高炽和张氏不禁都愣住了。张氏开口宣进。见来的乃是东宫内伺候的太监范弘。她便皱了皱眉:“如今太子殿下不再监国。无论大小事都该进呈文渊阁。然后奏请皇上处置。通政司怎么这么不懂规矩你也不晓事。居然把折子收下来。”

    见朱高炽亦是面色不悦。范弘慌忙解释道:“小的在东宫服侍多年。哪里连这点规矩都不懂。实在是汉王的这份折子专呈东宫。所以通政司的让人送了过来。小的还验看一遭。确信并无谬误。这才收下。”

    闻听是汉王朱煦送来的信。朱高炽心里顿时觉的异常古怪。他和朱高朱高燧一母同胞。兄弟三个却是脾气迥异。逢年过节各派人送礼。平日的书信也仅仅是表面功夫。以前朱高命人信来也不曾走通政司。这一回故弄玄又是搞什么名堂?见张氏伸手接过奏折。他便直截了当的说道:“你念给我听听。看看他究竟写了么。”

    “大哥。你也知。我家老大先头死了。虽说我不喜欢这个文文弱弱的小子。但他好歹是我的长子。所以总有些不舒服。可是。这小子竟然死了还要算计我。愣是给父皇了一份折子。是要立老二为世子。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那个死的小子当初以子告父。我都不-认他。还要立他世子?你说父皇是不是糊涂了。竟然派人开释了他。甚至还让人告诉我说。儿子再不好也是我生的。我的认命……反正这个儿子我受用不了。眼下既然父皇身体不好。那就让他去京师吧。放在你眼皮子底下也好照管。”

    朱高炽深朱高煦素来是喜武厌文的性子。因此听了这么一封直白粗俗的家书也没觉有么奇怪。然而。那信上的内容却让他大为头疼。

    当初寿光王朱瞻那一份奏折可谓是让朝野上下哗然一片。尽管朱棣大雷霆的模样他不曾亲眼见。但别人密告于的时候。他也一度认为那个愚蠢的侄儿永世不的翻身。谁知道如今王世子朱瞻坦一死。竟然兜兜转转人放了出来。这会儿朱高煦甚至还打算把这个麻烦踢给他。

    张氏念完了之后。心里也觉不对劲。遂问道:“殿下。这其中会不会有诈?”

    “老二的个性向来说做就做。你以为他只写信给了我?他写给父皇的奏折肯定也已经递去了。这压根不是什么央求。不过是知会一声罢了。若是父皇同意。同意与否有什么打紧的?他这分明是故意的。”

    尽管胖滚滚的朱高炽很少脾气。但一回却货真价了火。身在帝王家。这兄弟阋墙并不是什么稀罕勾当。可他最恼火的就是朱高煦事事理所当然。一心认是他抢走了储君之位。可是。初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煦确实跟朱棣鞍前马后立下汗马功劳。但若没有他坐镇北平一再保大本营不失。又哪里会熬到最后大功告成的时候?

    见朱高炽面色越来难看。张氏便屏退了范弘和其他几人。这才轻声劝道:“殿下也不用的太多。皇上允寿光王入京。也必定会严加管教。况且。他们父子既然离心。便汉王派了他在京师是别有用心。可他却未必会真的一心一意为他父亲办事。照他此前所为。不过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在京师翻不出风浪来。”

    虽说张氏软言温语。但朱高炽却仍未打消最要紧的那丝隐忧。时至今日。朱高和那些贵仍有密切往来。焉知这个朱瞻是不是被教训乖了反而对朱高言听计从?

    于是。当随便翻捡了刚刚带回来的几份奏折。现竟然是今科进士的手笔之后。朱高炽更是没的哼了一声。那些言官不知好歹也就算了。这些家伙算什么。

    ps:天干物燥不但起火。而且易感冒。貌似就感冒希望不是流感。否则就杯具了。哎。走过路过留下两张月票吧。被人家撵名不断下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