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接近核心】
天第四更啦!b————求——月——票——啊—不—给——就——撒——泼——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格对“高司cao演”的事儿越来越不上心。*.**/*每天布置一个或者几个课题,任由四十三名参谋或者主官们折腾,晚饭前去检查一下,点评几句就算了事。
可世间的事儿就是那么的奇怪,杨格越不关注高司cao演,参与高司cao演的军官们反而进步神速,还逐渐的培养起了脱离杨格或者主官意志,提出、坚持自己看法的苗头。军官们的业务越来越纯熟,对总参谋官的依赖就越来越小,而真正能够体会这次“高司cao演”精神的军官们,对他们战神偶像却是愈发的崇拜。
军学观点不同,可以提出,讨论,研究,军事命令却必须执行。这二者之间并不冲突,也不矛盾。杨格想要的军事学术氛围在渐渐的成形,而他本身借助玉秀撰写的第一本军事著作也将完稿,只是这书有随想的部分,有很认真审慎的推论、总结部分,还有一部分则是描述现代技术条件的战术运用带来的战略手段改变。总体来说,这就是一本军事杂论,为了给这本杂论起个好听的、响亮的名字,杨格是抓破了脑袋,只是脑子里墨水有限,愣是没有结果。
不得已,一本书被分成三个部分。
供武备学堂和教导总队使用的;供各级参谋使用,作为参谋机构掌握军令权力的理论依据—-—;还有一部分则比较复杂,由总办关外教育的伍光鉴润色后,打算在整个关外军团范围内的军、政、财、工业、金融、教育等系统内的限定人群中传阅,名曰。
很快的,德国驻华武官卡尔.冯.弗林伯格少将就拿着油印本的找上门来。
养病期间,别人可以不见,亲爱的德国武官是必须要见的。何况,杨格刚刚接到恩师从柏林的驻德公使馆发来的电报称德国政府正在考虑分五年给予大清国在关外的新政以低息贷款,总额度为六千万帝国马克,约合白银两千万两。一旦完全谈成,克虏伯和毛瑟到关外设厂杨格可以利用德国人的贷款和德国人合作办厂了。
贷款额度不算大,但能表现出德国人的诚意。.就凭这一点,杨格哪能不好好接待武官阁下呢?不过,杨格也清楚,这些贷款很有可能与陈树泽有关,那么,武官阁下来此正好可以侧面的打听一下了。
弗林伯格在高级翻译荫昌的陪同下步入弄得暖烘烘的后院书房,一下子就想起主人尚在病中。杨格从宽大的书桌后站起,在卫士李皓的“搀扶”下迎接客人,嘴里不住的抱歉道:“尊敬的武官阁下,鄙人偶染微恙,行动不便,未及远迎贵客,恕罪恕罪。”
荫昌却是知道,杨格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这副模样泰办是装的不是单单针对德国驻华武官一个人,而是针对军团圈子以外的几乎所有人,甚至于包括皇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他杨格病一回,皇帝就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挤出两百一十万两银子巴巴的送来。
这病也闹得太金贵一点了吧?!对此荫昌却没有反感之心,实在是因为皇家的用度太过巨大了。据说,老佛爷一天的供奉开销是4万两银子,皇帝这边是2万8千两,两姨侄一年就要消耗两千万两银子,占据大清国财税收入的近三成。而且皇家供奉是专门制定税收来源,户部只是代办而已,无权染指,这就有了发内帑的说法。
杨格一闹病,皇帝一节约,一座至关重要的硝酸厂开办经费就有了。荫昌对此只能暗中给杨格比划一个大拇指。反过来想又不一样荫昌甚至有点怀疑杨格的病根本就是盛京军政首脑们搞出来的把戏,骗钱的把戏!
荫昌怎么想,此时无关紧要,还得在翻译完毕之后再加以介绍杨格的病情,顺便又夸大了两、三分。那,落入德国武官耳朵里、眼睛里的,就是病重的杨格将军顾及清德两国越来越密切的友谊,挣扎着起身来接见德国武官喽!
杨格当初在天津领事馆对弗林伯格的第一感觉很准确,这就是一个炮兵少将,经过紧急的外交训练派到远东来搜集清国新军的技战术情报,身上绝少有外交官的圆滑、世故和老练,基本保持了炮兵将军们的爽直脾性和严格的自律性。
听了荫昌的话,弗林伯格急忙上前扶住杨格,连声嘀咕着让杨格坐下,自己也不等主人招呼就坐到一旁,又是一通叽里咕噜,闹得杨格顿时生出学德语的念头来。
“武官阁下说,冒昧打扰杨将军是迫不得已,奉命而为。因为清德两军在友好的基础上,已经携手走到一个关乎两国外交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刻。身为德意志帝**人,本人为打扰了杨将军的养抱歉,希望将军阁下能为两国、两军的友谊再作努力。”
荫昌还在翻译,弗林伯格就掏出了从武备学堂的德国教习们那里搞到的油印本。注意,名称是而非,这是一本讲解在清国新式军队在当前条件下,应对不同的敌人,在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条件下,选择采用甚至创造性使用适当战术战法争取胜利的书。而不是一本介绍某种武器的实战应用办法和为此制定出的。
杨格微笑着伸手,弗林伯格会意,把手中的书递过去。杨格随手翻看了几页,油印本就是油印本,印制得很粗糙,今后有钱了,得用铜版印刷成精装本才合适。
“武官阁下的职业精神令人钦佩,我们是老朋友了,无需客气,尽可以用老朋友的方式来交流。这本书,用十几万字讲述的其实只有一句话,机动力等于绝对的火力和兵力优势。为此,在我军完成初步的整训磨合之后,将于3月和4月之间组织一场大规模的机动演练,本人欢迎尊敬的德国朋友前来观摩。”
“请问,此次演练的机动方向预设在何地?”
杨格举手向背后指了一指,说:“北方。”
武官真要说话,却听书房外传来一阵吵嚷声,作为客人,他礼貌的打住了话头。李皓出门片刻,吵嚷声消失了,李皓回报:“总参谋官,护士来了,要量体温和血压。”
量,为啥不量呢?让一位美女护士给咱量体温啥的,赏心悦目嘛!
杨格点点头,护士端着一个铁皮盘子进门,略略屈膝算是见礼,整个人带着一种如同铁皮盘子一般冰冷的感觉走到杨格身边,忙碌开来。
“武官先生,我们继续。”
“从单纯的军事角度来说,我是否可以把这一次机动演练看做是贵军在调整布防?”
“完全可以。”杨格点头笑道:“前年开始到去年结束的战争,让我军的兵力大部分集中在辽东南方向,漫长的国境线上兵力严重不足,而且都是装备落后,训练方式陈旧的部队,不足以担负起戍边重任。此次机动演练,正有向北方国土调驻主力的意图在内。当然,这是正常的、毫无针对性的调动。”
越强调正常,别人就越觉得不正常。
日本国政府已经放出“改善日清关系”的信号,代办驻清公使的公使馆一等书记官林董可能将正式成为公使,或者是从日本国内派遣一位带有全权的新公使。外交信号发出了,清国不可能没有反应,调走密布在辽东南的八万大军,就是一个回应的信号。那么,是否说明在清国的外交战略中,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把刚刚结下血仇的日本当做第一敌对国家呢?
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
武官还有别的消息可资利用来分析,得出更准确的结论。清国不可能同时应对日本和俄国,清日已经签订合约,已经在改善关系,那么,俄国强租军港和强要路权的行为,势必引起清**政两界的担心。清国新式军队的主力向北方以东,正是这种担心的体现。
弗林伯格还从国内得到确实的消息,清国留德军官在入院测试论文中,为德国的未来国防战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可行的设想。其中,就有针对俄国的内容。考虑到杨格在中**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考虑到派到德国留学的军官和武备生是杨格的部下,那么,那份论文是否代表着杨格本人的观点呢?
这,是武官来此要弄清楚的一件事儿。
现在,他几乎可以确定,自己无须就此发问了。3月间关外军团的调动就能说明一切问题,就能证明出除了在经济领域和军工事业方面,清德两国有共同利益之外,在彼此的国家战略中,两国也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共同利益。
“完了吧?”杨格和气的询问护士,护士收拾了东西,又屈膝作礼,默默离去。
“武官阁下,不如,我们去后院散步?一边散步一边交流,兴许我们的健康都有好处。”
弗林伯格叽咕了几句,荫昌翻译为:“恭敬不如从命。”
出了后院的门行了几步,德国武官就看到一个大型的沙盘,不,不是纯粹的沙盘,应该说是一个大型的地形模型。一群军人分成两边正在指点,讨论什么?另有几名军人似乎是裁判,一边听取两派军人说话,一边记录。
顿时,弗林伯格感觉出杨格的友谊,因为他感觉出自己终于真正的接近清国新式军队的核心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格对“高司cao演”的事儿越来越不上心。*.**/*每天布置一个或者几个课题,任由四十三名参谋或者主官们折腾,晚饭前去检查一下,点评几句就算了事。
可世间的事儿就是那么的奇怪,杨格越不关注高司cao演,参与高司cao演的军官们反而进步神速,还逐渐的培养起了脱离杨格或者主官意志,提出、坚持自己看法的苗头。军官们的业务越来越纯熟,对总参谋官的依赖就越来越小,而真正能够体会这次“高司cao演”精神的军官们,对他们战神偶像却是愈发的崇拜。
军学观点不同,可以提出,讨论,研究,军事命令却必须执行。这二者之间并不冲突,也不矛盾。杨格想要的军事学术氛围在渐渐的成形,而他本身借助玉秀撰写的第一本军事著作也将完稿,只是这书有随想的部分,有很认真审慎的推论、总结部分,还有一部分则是描述现代技术条件的战术运用带来的战略手段改变。总体来说,这就是一本军事杂论,为了给这本杂论起个好听的、响亮的名字,杨格是抓破了脑袋,只是脑子里墨水有限,愣是没有结果。
不得已,一本书被分成三个部分。
供武备学堂和教导总队使用的;供各级参谋使用,作为参谋机构掌握军令权力的理论依据—-—;还有一部分则比较复杂,由总办关外教育的伍光鉴润色后,打算在整个关外军团范围内的军、政、财、工业、金融、教育等系统内的限定人群中传阅,名曰。
很快的,德国驻华武官卡尔.冯.弗林伯格少将就拿着油印本的找上门来。
养病期间,别人可以不见,亲爱的德国武官是必须要见的。何况,杨格刚刚接到恩师从柏林的驻德公使馆发来的电报称德国政府正在考虑分五年给予大清国在关外的新政以低息贷款,总额度为六千万帝国马克,约合白银两千万两。一旦完全谈成,克虏伯和毛瑟到关外设厂杨格可以利用德国人的贷款和德国人合作办厂了。
贷款额度不算大,但能表现出德国人的诚意。.就凭这一点,杨格哪能不好好接待武官阁下呢?不过,杨格也清楚,这些贷款很有可能与陈树泽有关,那么,武官阁下来此正好可以侧面的打听一下了。
弗林伯格在高级翻译荫昌的陪同下步入弄得暖烘烘的后院书房,一下子就想起主人尚在病中。杨格从宽大的书桌后站起,在卫士李皓的“搀扶”下迎接客人,嘴里不住的抱歉道:“尊敬的武官阁下,鄙人偶染微恙,行动不便,未及远迎贵客,恕罪恕罪。”
荫昌却是知道,杨格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这副模样泰办是装的不是单单针对德国驻华武官一个人,而是针对军团圈子以外的几乎所有人,甚至于包括皇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他杨格病一回,皇帝就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挤出两百一十万两银子巴巴的送来。
这病也闹得太金贵一点了吧?!对此荫昌却没有反感之心,实在是因为皇家的用度太过巨大了。据说,老佛爷一天的供奉开销是4万两银子,皇帝这边是2万8千两,两姨侄一年就要消耗两千万两银子,占据大清国财税收入的近三成。而且皇家供奉是专门制定税收来源,户部只是代办而已,无权染指,这就有了发内帑的说法。
杨格一闹病,皇帝一节约,一座至关重要的硝酸厂开办经费就有了。荫昌对此只能暗中给杨格比划一个大拇指。反过来想又不一样荫昌甚至有点怀疑杨格的病根本就是盛京军政首脑们搞出来的把戏,骗钱的把戏!
荫昌怎么想,此时无关紧要,还得在翻译完毕之后再加以介绍杨格的病情,顺便又夸大了两、三分。那,落入德国武官耳朵里、眼睛里的,就是病重的杨格将军顾及清德两国越来越密切的友谊,挣扎着起身来接见德国武官喽!
杨格当初在天津领事馆对弗林伯格的第一感觉很准确,这就是一个炮兵少将,经过紧急的外交训练派到远东来搜集清国新军的技战术情报,身上绝少有外交官的圆滑、世故和老练,基本保持了炮兵将军们的爽直脾性和严格的自律性。
听了荫昌的话,弗林伯格急忙上前扶住杨格,连声嘀咕着让杨格坐下,自己也不等主人招呼就坐到一旁,又是一通叽里咕噜,闹得杨格顿时生出学德语的念头来。
“武官阁下说,冒昧打扰杨将军是迫不得已,奉命而为。因为清德两军在友好的基础上,已经携手走到一个关乎两国外交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刻。身为德意志帝**人,本人为打扰了杨将军的养抱歉,希望将军阁下能为两国、两军的友谊再作努力。”
荫昌还在翻译,弗林伯格就掏出了从武备学堂的德国教习们那里搞到的油印本。注意,名称是而非,这是一本讲解在清国新式军队在当前条件下,应对不同的敌人,在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条件下,选择采用甚至创造性使用适当战术战法争取胜利的书。而不是一本介绍某种武器的实战应用办法和为此制定出的。
杨格微笑着伸手,弗林伯格会意,把手中的书递过去。杨格随手翻看了几页,油印本就是油印本,印制得很粗糙,今后有钱了,得用铜版印刷成精装本才合适。
“武官阁下的职业精神令人钦佩,我们是老朋友了,无需客气,尽可以用老朋友的方式来交流。这本书,用十几万字讲述的其实只有一句话,机动力等于绝对的火力和兵力优势。为此,在我军完成初步的整训磨合之后,将于3月和4月之间组织一场大规模的机动演练,本人欢迎尊敬的德国朋友前来观摩。”
“请问,此次演练的机动方向预设在何地?”
杨格举手向背后指了一指,说:“北方。”
武官真要说话,却听书房外传来一阵吵嚷声,作为客人,他礼貌的打住了话头。李皓出门片刻,吵嚷声消失了,李皓回报:“总参谋官,护士来了,要量体温和血压。”
量,为啥不量呢?让一位美女护士给咱量体温啥的,赏心悦目嘛!
杨格点点头,护士端着一个铁皮盘子进门,略略屈膝算是见礼,整个人带着一种如同铁皮盘子一般冰冷的感觉走到杨格身边,忙碌开来。
“武官先生,我们继续。”
“从单纯的军事角度来说,我是否可以把这一次机动演练看做是贵军在调整布防?”
“完全可以。”杨格点头笑道:“前年开始到去年结束的战争,让我军的兵力大部分集中在辽东南方向,漫长的国境线上兵力严重不足,而且都是装备落后,训练方式陈旧的部队,不足以担负起戍边重任。此次机动演练,正有向北方国土调驻主力的意图在内。当然,这是正常的、毫无针对性的调动。”
越强调正常,别人就越觉得不正常。
日本国政府已经放出“改善日清关系”的信号,代办驻清公使的公使馆一等书记官林董可能将正式成为公使,或者是从日本国内派遣一位带有全权的新公使。外交信号发出了,清国不可能没有反应,调走密布在辽东南的八万大军,就是一个回应的信号。那么,是否说明在清国的外交战略中,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把刚刚结下血仇的日本当做第一敌对国家呢?
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
武官还有别的消息可资利用来分析,得出更准确的结论。清国不可能同时应对日本和俄国,清日已经签订合约,已经在改善关系,那么,俄国强租军港和强要路权的行为,势必引起清**政两界的担心。清国新式军队的主力向北方以东,正是这种担心的体现。
弗林伯格还从国内得到确实的消息,清国留德军官在入院测试论文中,为德国的未来国防战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可行的设想。其中,就有针对俄国的内容。考虑到杨格在中**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考虑到派到德国留学的军官和武备生是杨格的部下,那么,那份论文是否代表着杨格本人的观点呢?
这,是武官来此要弄清楚的一件事儿。
现在,他几乎可以确定,自己无须就此发问了。3月间关外军团的调动就能说明一切问题,就能证明出除了在经济领域和军工事业方面,清德两国有共同利益之外,在彼此的国家战略中,两国也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共同利益。
“完了吧?”杨格和气的询问护士,护士收拾了东西,又屈膝作礼,默默离去。
“武官阁下,不如,我们去后院散步?一边散步一边交流,兴许我们的健康都有好处。”
弗林伯格叽咕了几句,荫昌翻译为:“恭敬不如从命。”
出了后院的门行了几步,德国武官就看到一个大型的沙盘,不,不是纯粹的沙盘,应该说是一个大型的地形模型。一群军人分成两边正在指点,讨论什么?另有几名军人似乎是裁判,一边听取两派军人说话,一边记录。
顿时,弗林伯格感觉出杨格的友谊,因为他感觉出自己终于真正的接近清国新式军队的核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