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留下买路财
在场几个高管脸色都非常难看,商业竞争做到这一步,比小说电影还要夸张。 这么搞下去,这就不是在做生意了,在场的每个人,包括他们的家庭,都可能会面临随时随地的危险。 晁根眉头微微一皱,目光在几人脸上扫过。 这几个跟随他日久的老部下,此时表情各异。有的愤怒,有的无奈,也有一两个人,目光炯炯的望着他,露出拼死一搏的表情。 沉默了片刻后,晁根淡淡的开口了:“搬家吧。” “董事长,你是说,整个五一集团,搬离潭州?!”一名老部下惊诧莫名的问,另外几人也是一脸震惊。 “其实,一年前,就有人提议我搬家了。”晁根苦笑,“可惜,当时我没当一回事,以为事情早晚可以过去,也不想给省里惹麻烦,毕竟咱们是省里的大户,贸然搬家,对全省的经济有很大影响。可是现在看来,我那时候还是太天真了。” 他顿了顿,叹了口气,半开玩笑说:“现在看来,再留在这里,说不定哪天我车里都能被装炸弹,要不就被莫名其妙的带走调查,我尚且如此,何况你们。”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晁根挥挥手:“我决定了,五一重工搬迁到首都。从现在开始,各位放下手里的一切业务,全力进行搬迁工作,争取在两个月之内完成。” “两个月怎么可能搬完,集团这么大一摊子?” “搬不走的,就留下来嘛。”晁根有些疲惫的说:“留下了买路财,人家才能放我们一条命。” …… 五一重工集团总部搬迁的消息,在国内的商业圈引起了一番不小的震动。 企业总部搬迁,尤其是五一这类实体产业总部搬迁,对于公司而言可以说是伤经动骨大毁元气的,不但放弃了当地经营多年的市场、人脉等等重要基础,还会带来公司人员的巨大变动和搬迁产生高额费用、公司运转停滞等等。 别的就不说了,仅仅人员变动一项,就能要了公司大半条命。 一个在当地扎根多年的公司,其员工绝大多数也都是本地人或者已经在本地安家的人。 公司搬到外地,这些人怎么办? 再大的公司,都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的,这些有经验的老员工,就是公司的血液!各层次的老员工流失光了,公司也就随之垮了。 五一重工在潭州前后近20年,总部却忽然迁往首都,可想而知会流失多少老员工。 对于大型公司而言,总部搬迁,其影响堪比国家迁都,是影响到国运的大事!不要说坛坛罐罐极多的实体重工业公司,即便是轻装上阵的互联网公司,也会慎之又慎,不到生死存亡或者重大变革关头,绝不会轻易为之。 而这次,五一重工的晁根董事长异常果决,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搬迁。 “你怎么看?”赵泽君问。 被他问话的,是牛石头。自从德源事件后,牛石头多了一项新的功课,每周总有一两天时间,在赵泽君身边,跟他学习管理经营。 德源集团内部开玩笑,牛石头是未成年的皇帝,赵泽君现在是辅政大臣。 “那就说明五一集团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人要搞五一。”牛石头想都不想的说。 赵泽君笑了起来,这孩子看问题倒是比很多大人都明白。 五一搬到首都,更接近权力中心,首都发展空间比从潭州更大,侧面看也未必就是坏事,所以业内众说纷纭。 真相其实很简单:既然不到生死存亡关头,不会轻易搬迁,五一搬迁,自然就是因为到了这个关头,不得不搬。至于换个环境,是好是坏,那是未来的事,绝对不是此次搬迁的原因。 五一做重工,包括船舶,和天隆外贸有业务往来,赵泽君从孙华那里得知,晁根在搬家之前,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连五一重工这样的企业都活不下去,那么中国还能有企业吗?’ 这话惊心动魄。如果没猜错,应该是晁根故意放出来的风声,用以自保。 连赵泽君都没想到,以晁根目前在国内的政治经济地位,以五一的规模,国内居然有人能把他逼到这个份上? “那五一集团搬到首都,别人就不搞他了?”赵泽君继续问。
这次牛石头皱着眉头,想了好几分钟,才疑惑的说:“这是不是一种利益让渡?五一搬迁,留下了大批的市场、客户,对,还有人才,反正等等吧……” 他想了想,说:“就像我遇到了打劫的,我打不过,丢下钱包就跑。对方如果不是太贪,拿了钱包里的钱,就放过我一条小命?” “差不多可以这么认为。”赵泽君点点头:“同时还像对方表明,没有竞争的意图。你回去之后,关注下晁根和五一集团,最近晁根应该会露面,公开发表一些讲话。” “好。” 赵泽君没猜错,五一重工搬迁刚完成,晁根就召开了一次对外公开的高管层会议,提出了未来五一重工的战略。 一要三不:要追求盈利和盈利能力,不要盲目追求规模、不要盲目追求座次、不要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 客观来说,这个原则即科学合理,又高瞻远瞩。但是到了赵泽君这个层级的企业家,以他们的信息量,很简单就能明白晁根话中的潜台词。 我不跟你抢,我干不过你,我认怂,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我躲得远远的,赚点小钱。 上辈子,赵泽君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偶尔会关注胡润榜。其中有一点让他产生过疑惑。晁根在2011年,就以700多亿的身家登顶,可是未来几年中,尤其是迁都之后,为什么却在胡润榜上一路下滑,无论是身价还是排名,都距离前面的原来越远,2012年只剩400多亿,排第五,到了2015年,三百多亿,连前三十都进不了。 要知道,这几年存在通货膨胀,2015年的三百多亿,和2012年的三百多亿已经不是一个概念;而同样这几年,国内的互联网发展迅速,可重工业却也绝对不慢,大国崛起的期间,重工业的重要性必然在第一序列。 可偏偏就是这种各方面利好的大环境下,晁根的个人身价却一直在稳定下跌。 原来这里面是有一些触目尽心的深层次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