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我是慈禧在线阅读 - 二十二、围魏救赵(一)

二十二、围魏救赵(一)

    李秀成对着地图指点了一番,和陈玉成说道:“老弟,这贵池县虽小,可咱们不能大意,倒不是说曾国藩有多少能耐,只是此地靠近安庆,以防着王锦绣那厮出来给咱们捣乱,咱们马虎不得。”

    “大哥你说的极是,”帐中没有别的闲人,陈玉成也亲热地叫着李秀成大哥,“阻击小弟的骑兵似乎就是王锦绣的麾下,一个叫蒋琦的小子带的队,虽然有些稚嫩,却也是一员虎将了。”

    “如今这西边就这曾国藩一只队伍堪称精锐,王锦绣虽然在武昌声名大振,到底不敢离了安庆府,这是咱们的优势,他必然不敢让安庆有失,”李秀成给陈玉成倒了杯水,“只要彻底剿灭曾国藩部,天国在皖南江西一带,再无敌手,咱们也能按照翼王的法子,开始设置官吏,收税,招兵,这就是咱们天国的基业了!”李秀成的话里透着一股豪气。

    “小弟就跟着大哥一起,共创大业!”陈玉成也被李秀成的豪情壮志感染了,跟着李秀成的话头表明自己的心志。

    “好,胞弟你就和我部一起,轮番攻打这贵池县,我就不相信,这小小贵池县,还能护得住曾国藩道什么时候!”

    太平军的第三次西征换成了天官正丞相和地官正丞相依旧是把曾国藩的湘军打的满地找牙,蚂蚁一般潮水大军缓缓压近贵池县,呼喝声震动地大地颤颤发抖,城上的湘军士卒有些胆颤。但还是在伍长的吆喝声之中拿起手里的守城工具,准备和发逆决一死战。

    两军生死大战一触即发。贵池县城头上的连弩已经被工兵用腿挣开,压得吱吱作响,就准备发逆的攻城部队进入射程便松开。就在风云马上要变色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大军之中传来一阵鸣金声,原本蓄势待发的太平虎狼之师转眼之间风卷残云退散远处。

    城上的曾国荃摸不着头脑,和边上的杨树声面面相觑,“这发逆想干嘛?诱敌之计?可我们绝不会再出城野*战的!”特别在败了两次之后,用兵最为稳健的曾国藩肯定不会同意出城追击的。

    曾国荃连忙报给了坐镇在贵池县衙内的曾国藩和胡林翼。曾国藩略微一思索,一拍大腿,原本极为严峻的神色变得惊疑未定起来,“难道是少荃那边发动了?”

    “若是如此,这可算是围魏救赵之计了!”胡林翼也极为开心,感叹了一句之后对着曾国藩说道:“大帅,若是真的如此。咱们西边可就压力大减了!”

    曾国藩点了点头,“正是,快,叫斥候去探清楚,若是发逆虚晃一枪也就罢了,若是真的回援江宁。老夫就要秣马厉兵,再把铜陵给拿下!”

    “是!大哥!”

    .......

    太平军帅帐之内,李秀成狠狠地把手掌拍在案上,“可恶!”天王居然在这个时候发出天王圣旨,要两人回援天京。剿灭江南大营和江北新来的清妖大军。

    这可不是功亏一篑吗!刚刚才把敢打敢杀的清妖湘军围在这贵池小城之中,加把劲咬牙就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居然这时候要自己退兵回援!李秀成满嘴苦涩,胸口郁闷极了,当年岳飞被宋高宗十三道金牌召回时的心情李秀成现在能体会到几分了。

    “哥,天王如此也是无奈,曾国藩的火枪队溜到了天京城下,朝着玄武门打了几炮,天京城里的王侯们吓破了胆,又加上北边来了一只颇为厉害的清妖部队,好像是打庐州府来的,这粮道又受了威胁,天京城之中更是人心惶惶,日夜不安了。”陈玉成虽然也有些无奈,但还是开口劝诫道。

    “这天京城就是一个笼子!里头的人都不想出来了!要是换到以前,大军四处出击,哪里是如今这样被动挨打,吃点粮食都被清妖捏住喉咙!”

    这话是半点都没错,定都南京日久,太平天国的明眼人终于把这些弊端看了出来。太平天国既然建都南京,就势必要把确保江宁的任务放在了首位,侧重点由对中原心腹的进攻转换为对江宁的防御。江宁依赖安徽、江西、湖北的粮食供应,要确保江宁就必须大力经营长江流域,夺取长江上游的几个据点,太平军主力被迫摆在了西战场,北伐大业就只能寄托于偏师的侥幸取胜了。既得之,患失之,害怕敌人对江宁的威胁从而自动解除了自己对北京的威胁。北京的威胁一解除,江宁的威胁就随之而至。它把自己放到了敌人的包围圈里,使敌人有明确的进攻重点,给了敌人聚而歼之的时间和机会。使敌人既有时间又能腾出力量来设置包围圈,从此太平军由攻势转为守势,由外线作战为主变为内线作战为主。而且在清方南北大营的多次围攻下,只能从外地调兵解围。太平军东下占领江宁之时,各路清军也分头逼来,建立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对江宁形成夹击合围之势。建都江宁后首要的军事任务,已经不可能是把夺取天下,而只能是如何解除清廷南北两大军事营垒的困忧,每当太平天国有所作为之时,他们就在大本营牵制捣乱,如今就是这样,西征正欲剿灭湘军,江南大营又在蠢蠢欲动,sao扰江宁了。

    如果太平军占有江南,守住武昌,拥有武昌至南京的千里地带,以享有粮仓之称的江汉平原的粮食,不仅可以保障武昌、江南和前线的后勤供给,还能在版图上割裂清朝统治的完整性:“北兵不能渡江而南,两湖、两广、三江、闽浙之兵不能渡江而北,章奏不克上达,朝命不能下宣。”然后主力北伐,数路策应,以所向披靡之势迅速占领北京,这才是如同朱元璋开创明朝三百年基业的芦子。即使不能确保北伐成功,也能保证进退自如,又何至于偏师北伐的无策应、无退路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