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南宋之工业革命在线阅读 - 2.72 稳定压倒一切

2.72 稳定压倒一切

    大宋朝枢密院中。李不伟看到众人庄重肃穆的神情,知道今天又有重大事情要讨论了。此次参与的人,几乎全部来自兵部与枢密院,也有从一些从地方调过来的武将。理宗的神色也是颇为慎重。

    史弥远道:“经过前几日的一次演习,皇上与在座的众位大人都已看到,如今我朝有了新式兵器,对付五倍数量的骑兵冲锋已不在话下。另外,兵器厂仍然在源源不断地制造各式兵器,军中士气正值高涨。今日约诸位前来,便是要商讨北伐金国之事。”

    其实早在前一日,李不伟已得到了史弥远的暗示,隐隐地猜到了今日的议题。如今听史弥远当着众人的面提出此事,李不伟仍然有些紧张,心想如果对金国开战,此事的确非同小可。此举不仅会改变了原来的历史,就连以后的发展走势,自己也无从得知了。毕竟他自己知道的历史,都是出自于《大百科全书》,而《全书》中并没有讲到宋朝会主动挑起战争一事。

    李不伟正如此想着,只听宣缯说道:“皇上,如今我军已有各式迫击炮六百多门,机关弩近四百台,另有神武大炮一百四十余门,以及单兵十字枪弩弩四千余架。不仅如此,各个兵器厂也在日夜赶工。由于另有三家兵器厂在建,因此再过上三四个月,也就是明天春天的时候,兵器的数量又会翻上几倍。倘若一切顺利的话,大宋的现有兵力足以对抗十万金国骑兵。如再辅以其它兵种,收复江北易如反掌。况且此时金国正与蒙古在西线与北线交战,我朝大军若是跨江北上,金国必亡。”

    宣缯此言一出,台下顿时议论纷纷。机关弩的威力众人都是见过的,而火炮的远距离杀伤力也是有目共睹,单兵十字枪弩弩的射程虽然只有三四百米,但射速却较以往的神臂弓提高了五倍之多。如果有了这些兵器,一支一万人的军队便可与十倍之敌军相抗衡。

    孟珙大声说道:“皇上,早在十多年前,臣便与金军有过多次交战,虽然时有获胜,但大都以将士死伤惨烈作为代价,臣为此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南方驻军近年少有战事,已孰于演习。如果能够即刻出兵北伐,再以奇兵克敌制胜,定会使军中士气大振。”

    有了这二人开头,台下顿时有人附合起来。襄阳安抚使吕文德道:“皇上,臣固守襄阳一年有余,虽说这一年我朝与金国在襄阳少有战事,但经常能见到北方的大宋子民被虐之事。军中将士虽然气愤,却又无法出手相助。如果能够出兵北伐,众将士必定欢声雷动。”

    李不伟听得此人在镇守襄阳,不由得将他多看了几眼,心想:这吕文德应该是吕文焕的哥哥了,没想到现在竟然已有二十多岁。看来历史上记载的出生年月有误,足足让他小了十岁。此人长相甚是威猛,在人群中一站,也只有史大哥能与其相比了。

    理宗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道:“众卿既然有此决心,当是我大宋之福。不过目前火炮营与驽车营的一些将军,都在临安军校中训练由史、赵两位将军训练。众卿不妨听听他二人的有何看法。”

    史冀站了出来,躬身道:“皇上,几位大人说得没错,我军的确已有了一定数量的各种火炮与机关弩。但依臣的看法,如果要与金国开战,虽然结果是胜多败少,甚至不败,但眼下只有不到三千名士兵参与火炮训练,cao作机关弩的士兵也只有一千多人。机关弩或火炮,不仅需要发射与瞄准,而且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维护人员。另外,燃料、润滑油、弹药、弩箭的供应也要跟得上去,同时还需要配有大量的备用零件。这些都是目前所不具备的。虽然过上几个月之后,这些问题看似能够解决,然而到时z弩车与火炮的数量也会相应地增加,恐怕又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赵范也站出来说道:“皇上,正如史将军所言,如今我军只有三千多人懂得cao作新式武器,掌握新武器的将军也是数量有限。火炮以及弩车又与旧式兵器有所不同,这两种兵器需要大量的弹药储备。以目前的训练情况来看,如果行军超过二百里,则每门迫击炮只能携带不到五十枚的炮弹,每辆机关弩车只能携带一千支弩箭。如果没有充足的后方支援,恐怕过不了几日,前方便会没了弹药。如此一来,不仅新式武器起不了作用,甚至还会成为负担。因此臣以为,如果要北伐,必须解决弹药的运送问题。此种情形,是以前大宋将士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因此还需慎重行事。”

    众人听他二人如此一说,均是微觉失望,刚才只想着新武器的杀伤力,却没有考虑到后方的供应问题。

    史冀又道:“不仅如此,这些士兵因为要cao作火炮与机关弩,因此并没有其它兵器防身。如果万一被敌人迫身攻击,我军又没有相应的解围办法,不仅会将大批新式兵器落入敌人之手,而且还会失去训练近一年的火炮手与机关弩手,而等到下一批训练出来,又不知是何年何月了。如今枪械厂正在大量制造左轮手枪,全国的几十家旧式兵器厂也在加紧生产克制骑兵的步兵长枪。只有给士兵配备了充足的近身防御武器,才能派出远程攻击兵种作战。”

    众人听了均是无语,方才那种激情早已荡然无存。其实这些道理他们早就想得清楚,只是抱着一腔热情,总以为经过这次讨论之后,说不定会找出克服眼前困难的方法。

    理宗也颇为失望,忽然转向李不伟问道:“李卿,这些兵器皆出自实验室的设计,不知李卿有何看法?”理宗此话一出,众人都转向李不伟,心想你掌管着皇家实验室,而这些兵器又是实验室设计出来的。如果连你也说不行,那看来真是时机未到了。

    李不伟道:“皇上,其实臣对于两军交战之事懂得并不太多,臣只能尽力说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了,倘若皇上与众位大人觉得有何不妥,还请尽管指出。依臣所见,大宋与金国之所以多年未有明显的疆界变化,其原因是两国军力基本相当,又或是即使一方胜出,付出的代价也必定十分惨烈。正因为如此,金国多年未能南下,而我朝也未能北上。如今我军有了火炮与机关弩,又有了十字枪弩弩与火枪,实力显然是大增。臣以为,如果明年春天开战,必定可以收复一些失地。”

    宣缯听了忙道:“李大人所言甚是。在此这前,我朝与金国势力相当。如今大宋有了火炮与机关弩,金兵定然不敌。”

    听到李不伟如此评价新式兵器,众人心中大定,脸上刚刚现出一丝期盼之色,却又听李不伟说道:“只是如此一来,即使胜了,大宋将士也必定伤亡惨重。其实臣想说的是,北伐当缓。”

    众人听得一惊,一时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些什么。李不伟又道:“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大宋正处于特殊时期。目前,大宋朝几乎所有的学术精英云集在临安城内。皇家实验室中,每天都有新的技术突破。大宋的生产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势态增长。如果此时战事一起,必定会影响到现有的技术准备与积累。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眼下新稻种刚有了收获,尚未大面积试种。按户部的计划,等到明年秋天,新稻种便可以在整个大宋境内播种。此举不仅推广了新式稻种,还解决了军粮的问题。在此期间,如果我军能够做到充分的准备,解决了后方弹药与粮食的供给问题,便可以一举北上,直袭汴京,完雪靖康之耻。”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均想此言甚是,同时又惊讶于李不伟的见解。如果此时急于北伐,国家财力必然要全部用于作战所需,刚刚创立的一些兵器厂恐怕再也无力再维持下去了。然而既然现在已有了收复失地的能力,再等下去却又让人甚是着急。

    孟珙忽道:“李大人所言极有道理,方才我等有些过于心急。只是不知依李大人所见,要等到何时才算时机成熟?”

    李不伟知道众人会有此一问,继续说道:“孟大人报国心切,在下也是佩服得紧。只是眼下大宋仍然有许多军工技术需要改进,如果此时在前方开战,则后方建设必然会受影响。虽说不会引起整体局势动荡,但至少已失去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以目前的情况看来,稳定是第一位的。正所谓,稳定压倒一切。”

    刚说到这里,忽听史弥远哈哈笑道:“说得好!稳定压倒一切!这句话总结得精辟。当今我朝最需要的,正是稳定的发展。等到军力强大了再行北伐,必然事半功倍。”

    李不伟点了点头,接口道:“其实即使要北伐,也不一定从陆路进发。”众人听了又是一惊,心想自百多年前以来,宋金一直是以骑兵和步兵作为主力交战。如今不从陆路进发,难道要走水路?

    李不伟也不理会众人错愕的神色,继续道:“金国占据江北已有一百多年。虽说以前不断有大宋百姓群起抗争,但经过了几代人之后,对于旧国的思念之情也逐渐淡了下来。如今江北的汉人已没有了抗争意识,甚至还有人以为,自己本来就是金国人。这也是对大宋北伐不利的一个因素。”

    众人听了一时默然,均想此话不假。岳武穆之后,北方的汉人,尤其是离两国边境再远一些的汉人,早已慢慢淡忘了自己的身份。同时,也有些汉人在金朝为官,甚至还有人前来说服大宋朝庭与金国合作,共同对抗蒙古。

    理宗也暗叹一声,心想北方的大宋子民果然已不如几十年前那般思念故国,就连一些理学家也为金朝出力。丘处机虽然心系大宋,可是在中都之时,也曾颇受金国皇帝重用。想到此处,理宗不由得又问:“按李卿方才所说,不从陆路进攻,可是因为北方无人支援的缘故?”

    李不伟摇了摇头,道:“非也。即使北方的大宋百姓无人支持,我军也必定能直攻汴京。只是以臣所知道的消息,此时金国士兵一大半都是汉人。虽说也有一些士兵是金人,但真正到了两军交战之时,冲到最前面的肯定是汉人士兵了。到了那个时候,不知我军的机关弩到底该不该射击呢?”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却又不知如何接口。此种说法在当时极为避讳,这也是许多人愿意妥协媾和的一个原因。但作为朝庭来说,又岂会因此而放弃收复失地的念头?

    李不伟看众人表情,已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不禁有些后悔,心想:昨日与史丞相一番交谈之后,我今日只是说出了史丞相的意思,没想到竟然不合大家的口味。难道史丞相自己的想法不敢当众讲,却要借我的口说出?难道我是上了他的当了?话说回来,虽然在史丞相指点之前,有些事情我是没有考虑周全,然而当我真的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之后,也必定会讲出同样的话了。

    想到此处,李不伟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众位大人稍安勿燥,还请听我详细说一下其中的道理。如今船用蒸汽机已开始试制,据实验室传来的消息,在战船上加装蒸汽机已基本不成问题。倘若战船的机动性得以改进,大宋水师便可抛开帆船,继而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如此不仅能使得航速大为提高,而且可以在任何风向的情况下,都能对敌人船队进行快速突袭。另外,各式火炮也已在战船上开始装备,战船的火力显然提高不少。各位试想,如果有两艘装有蒸汽机动力、有如福船大小的战船,逆风航行的速度比以往快上一倍,而且又有十多门神武大炮,外加十多门迫击炮,这样的战船,能与多少艘敌船对峙?”

    众人听李不伟如此发问,早已明白了他的意思。在此之前,众人只想着在陆地上进行炮击。而按照李不伟的想法,如果将火炮装到战船上,这种敌我差距显然比在陆地上又大了许多倍。

    宣缯低头想了一会儿,忽然抬头说道:“倘若大宋有了两艘这样的战船,应该能与十艘敌船对抗吧……哦不,至少二十艘!”

    李不伟哈哈一笑,道:“宣大人,其实按理来说,如果我军有两倍的航速,又有数倍的攻击距离,只要不被包围,又有充足的弹药补给,即使敌军有一百艘战船,又有何惧?况且依目前的生产进度来看,不出一年,我军便会装备这种战船五十多艘。如此一来,整个东海便任由大宋水军出入。如果我军从水路运送十万士兵,由战船护航,便可沿黄河而上直达汴京。有了足够的战船,不仅能减少双方交战的次数,而且对于军用物资的运输也是大为有利,这岂非是上上之选?等到中原战事平定之后,大宋的运兵船队与战船队再沿着东海北上,在河间府靠岸,由战船进行火炮支援掩护,登陆河北也并非难事。这里距燕京只有两百多里,大宋不仅要攻占大宋的旧都开封,而且还要从蒙古手中一举拿下山东与河北!”

    枢密院使郑清之一直没有发言,此时嚯地站起身来,叫好道:“李大人说得极是!如今大宋兵力空前强大,理当不该以击败金国为目标。以前从未收复的燕云十六州,也将在几年之内归入大宋的版图!”

    众将及几位朝臣听到枢密使口出豪言,一时均是兴奋不已,人人心中皆在想着尽快开战了。的确,如今大宋的兵力虽然说不上绝对优势,但过上一年半载,恐怕对抗金蒙联军也不在话下了。

    李不伟暗自想道:郑大人此时想的是恢复北宋时的版图,不过人的***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国家也不例外。真正开战之后,大宋若是占领了燕京,恐怕还会向对东北继续发展。至于西边么,恐怕会一直打到西辽境内。对了,我得想办法将后世的中国版图告诉枢密院,让他们按照这个范围打仗吧。不!应该是清朝时曾经最大的版图才行。

    李不伟早已想得更远了。然而他却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也不是因为清朝在当时已满足了现状,实在是因为没有能力出兵远征的缘故。然而以宋朝此时的战力,恐怕即使是康熙年间的清兵,也万万不是其对手,更何况北方蒙古与金国,根本无法与几百年后相比。

    理宗此时也已想得明白,转向史弥远问道:“听了众卿一番话,朕也渐渐明白了目前的局势。丞相以为如何?”

    史弥远笑道:“皇上,臣只有一句话:稳定压倒一切。”

    ……

    “稳定压倒一切!这话说得太好了。贤侄有如此眼光,真乃大宋之福也。贤侄既然来了,不妨让红袖再备一些功夫茶吧。”史弥远一边整理着桌上的书,一边笑着对李不伟说道。

    李不伟也笑道:“史丞相,今日早朝时谈到金国开战一事,看来皇上与枢密院对此极为重视,否则也不会将几位远在四川、两淮的地方将领召回临安了。”

    史弥远转过身边,正色道:“自皇上登基以来,朝庭便无时不在想着收复江北的失地。这几年金国虽然在边境一带常有掠夺行为,却仍不时派出使者,与大宋商讨结盟一事。然而想到百年前攻打辽国的那一次结盟,朝中根本没有人同意再次与金国联手抗击蒙古。如今眼看大宋军力日上,皇上与枢密院自然要考虑主动发兵了。”话锋一转,史弥远又道:“不过贤侄今日所言甚有道理。虽然攻打金国、一雪前耻是众望所归,然而大宋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主动挑起战事,对于我朝的发展极为不利。正如贤侄所言,等到军中装备了足够的新式兵器,再考虑北伐也不迟。再说,如今兵器的威力已超出以往甚多,枢密院也需要时间考虑如何调兵遣将。”说到此处,史弥远脸上现出一丝忧色,显然有一件事困扰已久。

    李不伟自然明白,宋朝对于武将的管理极严,万无可能让一个将军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独自带兵远征的。然而李不伟却无瑕考虑这些,因为打仗的事,李不伟向来认为与自己无关,他只是负责制造武器而已。更何况说此时已近年关,他准备要回一次徽州了。

    李不伟道:“其实只要有史丞相把握全局,大宋的发展必定会极为顺利。这几个月以来,不止是实验室与兵器厂,就连农具厂、纺织厂,以及各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制造厂,也因为铁、铜、布匹等的增产,而使得工人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眼下已近年关,晚辈这次回到徽州也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年后再次回到临安之时,恐怕又要忙得不可开交了。况且其中的一些工厂并未没有过年休息的打算,因此在过年期间,最辛苦的便是那些有家不能回的工人与学者了。”史弥远点头道:“是啊。为了加快进度,也只好先委曲这些学者与工人了。不过皇上已吩咐下来,过年时不仅要将工人的工钱加倍,而且皇上与众位大人还要亲自前去探望。”

    李不伟听得一怔,不由得想起了后世的春节晚会时,电视上总有些领导看望工人的镜头,原来这种形式在宋朝便已开始流行,并不是后人的创举了。

    史弥远又道:“其实贤侄应该能看出来,老夫并非反对北伐,而是在开战之前,大宋必须做好做一些准备。例如粮食、军用物资如军衣、军靴、兵器、药品等,都必须有了充足的数量,才能使战时的供应不会中断。还有,既然朝庭已决定回收会子,万万不可半途而废。要知道,一国的财政如果出了问题,即使其军力再强,也不会长久。虽然战争可以缓减一些矛盾,却始终不是最好的办法。

    李不伟忙道:“丞相说得极是。要解决会子问题,还需扩大贸易才行。晚非与实验室众位大人已将贸易所需的各种物品都列了出来。这些东西只有大宋才能够生产,所以基本算是垄断商品,其价格自然也是垄断价格了。其中兵器类有二尺八寸军刀、三尺三尺军刀、三尺配剑、四尺长剑。这些兵器主要卖与西方诸国。日用类商品有肥皂、香皂、牙刷、牙膏、洗发液等,这些产品也只有大宋的工厂才制造,利润也在数十倍以上,主要卖与国外的富绅。另外,玻璃器皿、摆钟、台钟、自行车等奢侈品,也主要卖与国外的富人。其中玻璃器具的利润可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摆钟、台钟、自行车的利润也在数十倍,这还不包括后续的配件供应。”

    史弥远喜道:“贤侄真是好本事,在短短一年之内,竟然能够制造出这么多的东西,而且都是垄断价格。如此一来,会子危机不仅可以得到解决,而且还可以为我朝引入更多的硬通货。”

    李不伟道:“其实还不止这些。如今已有近十家炼铜厂已采用了新的方法。这些工厂的产铜量,都比以往提高了五到十倍。十多家铁厂的产量也比以往高出十多倍。这全归功于采矿效率的提高,以及新设备的使用。其它国家的金属冶炼业已与我朝相比,早已是望尖莫及。另外,机械实验室制造了钱币冲制模具,这种冲制法造出来的硬币,民间根本无法仿制。还有,造纸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官办造纸厂已掌握了数种最新的技术,民间的技术是万无可能仿制这种纸质,同时由于加上了部分硬刻技术,因此要伪造纸币,也是完全不可能了。”

    史弥远笑道:“贤侄所说的,老夫也略有耳闻,如今再听贤侄说一次,却又难免另有一番惊喜了。其实老夫也有好消息要告诉贤侄。自从蒸汽机与机械设备引入了官办的纺织厂、面粉厂以后,布匹与面粉的加工效果也提高了许多倍。前一个月,皇家印刷厂将活字印刷术做了改进。听说新设备安装之后,印制书籍的成本已不足原先十分之一。丝绸的染制上色,也因为有了新材料,使得成本降低不少。尽管如此,朝庭还是决定,在一段时间内,这些商品仍然按原价销售。等到会子全部收了回来,再将价格下调。”

    李不伟道:“其实晚辈也是如此看法。目前生产效率前所未有的提高,朝庭是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接下来的当务之急,除了积极备战之外,便是解决会子危机了。晚辈以为,与国外的贸易也应该重视,毕竟赚外国人的钱,才是真的赚钱。”李不伟一时也不知如何解释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只好使用最通俗易懂的言语了。

    史弥远点头道:“贤侄刚才所说的,皇上也早已想到了。除了扩大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量之外,还要对贸易更加严格地管理。朝庭已准备设立专门的部门,制定出相关的法律,将走私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不过眼下有个问题急需解决:这几日,国外商人全部云集在临安城中,所有的客栈都是人满为患。朝庭已在决定,加快福州与广州的对外口岸的修建。如此不仅减轻了临安附近港口的压力,也减少了客商的运费负担。”

    李不伟喜道:“如此极好。其实这两个地方本来就是大型的对外港口了,如果再行扩建,自然有利于对外通商,同时这两地的客栈与饮食业,也会相应地发展起来。另外,对于大宋的远洋船队,也算是做了充分的准备。”说起远洋贸易,李不伟又想起了前几日,史弥远曾说过负责船队的人选早已定好,也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史弥远似乎看出了李不伟的心思,笑道:“关于贸易船队之事,贤侄不必过于担心,其实老夫早已做了些准备。不过在最终决定之前,还望贤侄将上次说的新大陆一事,再细细讲一下。虽然贤侄对于是否存在这一片陆地也是不十分确定,但此事若真的属实,还需认真对待才行……”

    ……

    史红袖站在门外等候多时,却始终未见书房内的两人走出来。

    就在一个时辰之前,听说李不伟前来拜访,史红袖本是满心欢喜,早就按自己父亲的吩咐,准备好了最精美的茶具与最上等的茶叶。谁知道赶到书房门前时,却发现房门紧闭着。

    “他们两人,又在商议些机密之事吧。”史红袖这样想着,又等了一会儿,终于听到‘吱呀’的一声,房门打开了。史红袖抬眼望去,只见自己的父亲走了出来,站在门口长嘘了一口气,又点了点头,像似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史红袖呆呆地看着门口,却并未见到李不伟的身影。

    史弥远笑道:“红袖,我们二人说了多时,早已有些口喝。为父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你先进去为李贤侄泡上一壶好茶吧。”说着,头也不回地去了。

    史红袖进了屋内,却见李不伟一人端坐在桌前,正在那里一个人出神,显然是在想着心事。下人将茶具一一摆在桌上,李不伟这才回过神来。等到丫鬟们都退了出去之后,二人一时又相视无语。过了一会儿,史红袖轻声问道:“你……过一阵子就要回去了么?”

    李不伟点头道:“是啊,我已很长时间没回去了,而且依依的爹爹也在徽州,我自然要回去看看的。不过你不用担心,我很快就会回来了。”史红袖面上一红,低头道:“我……我为什么要担心……”

    李不伟一时愕然,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说出如此话来,只好继续说道:“其实我是说,关于稻种培育的技术,你早已能当我的老师了,因此也没什么可以担心的了。不过,我是在过年的时候才回去的。在此之前,史大哥,也就是你哥哥,不是还要请我喝酒么?听说地点就定在他的府上了。”

    史红袖暗叹一声,垂首道:“是啊,我哥要请你喝酒,那是你们两人极为投机,与我又有何干。”话音一出,忽又在心中暗暗自责,心道:我今日是怎么了?情急之下竟然口不择言。

    李不伟哑然,过了一会儿,忽又想起一件事情:“对了,红袖,我给你带了一些好东西。”说着,从桌边拿起一个包袱。史红袖伸手接过,打开一看,惊呼道:“啊,是香皂!”说着,已是满脸的喜悦之情。

    李不伟吃了一惊,忙问道:“红袖,你怎么知道它叫香皂?难道你以前见过这东西?”史红袖笑道:“就在昨天,灵珠送了一块香皂给我。这小丫头最近……”话到此处,史红袖脸上露出神秘之色,犹豫了一下又继续说道:“这东西是用来洗脸与手的,我可说得对否?”

    李不伟并不回答,心中却不断寻思:灵珠从哪里得到这些香皂呢?难道她也在实验室中有认识的人?实验室中又有谁如此大胆,竟敢私自将试制品带出?莫非是……

    想到此处,李不伟忽然笑道:“红袖,我来问你,依依的哥哥周伍,这几日是不是来过?又或是灵珠去见过他?”

    史红袖听得一怔,忽然笑道:“原来你也知道了啊?他们二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实在差劲之极。不错,灵珠这丫头的心上人,正是依依的哥哥周伍!”

    (收藏降到5000了。看投票情况,似乎看书的不超过三百人。这几章,渐渐转到金国与打仗的话题了。希望过上四十章,开始打仗的时候,还有人在继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