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现代锦衣卫在线阅读 - 第十九章 风起云涌(七)

第十九章 风起云涌(七)

    关于马匪“半天云”的凶名,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忻州人张秀才自然是知道的,每年跑忻州的单帮客,总会传回来几起小客商在草原被劫的事情,但通常就连杀人的事情都很少的。

    事实上,以往“半天云”马匪所造成的最大伤亡,是那些被他们捋掠一空后破产、破家地小商人们卖儿鬻女或绝望自杀所造成的。

    “这些毛贼胆边生毛了,不知怎的竟然敢进关来鬼混!要不是大家伙儿全都军务在身,一定早已经赶去把他们杀的一干二净了!”

    张小满见张秀才动问,豪气大发地按刀说道。

    事实上,除却今年前段时间地蛮族入侵的意外,大明军人对于蒙古人都是有着心理优势的,哪里又能把一些在草原上鬼混的小马贼给放在眼里!

    “嗯,未虑胜,先虑败,张将军不愧为一方名将是也!”

    张秀才听得事情始末,当即恍然大悟地撸须欣然:大军在外,粮草为重,这个张千户能够不以马匪势小而轻忽大意,反倒能做出这等未雨绸缪之举,果然是有着名将潜质的!

    张小满正自手握刀柄意气风发,被张秀才这当头一棒当真是敲的满眼冒星,不由地双肩一垮,脸也拉了下来。

    “既然如此,大家就按张大人所言,各自分开吧!”

    张秀才无视于张小满地不满,虽然他也口称张小满为“大人”,但事实上打从心底里却是看不起这等粗鄙军汉的,无非也就是一个客套罢了!

    张小满果然也无奈张秀才若何,当即却是就坡下驴地吆喝道:“凡十六岁以上、三十岁以下忻州役夫,今日一概白面面条管饱;但在吃饭之前,却需先来领白蜡杆长枪一杆!”

    在众人轰然大喜之际,张小满眼见这数百人各个都双眼冒光地盯着自己,不由地又重新意气风发起来,当下再次鼓气大喝:

    “先说好了,这枪务必不能损坏,这可是大家伙儿此番所运的军资,事后却是要你们完好无损地归还的;但凡有损,自负其责!”

    张小满这一呼喝,四下里众人不由大乐,吴二楞更是挽胳膊踢腿地大叫大嚷:“姥姥!这几万只枪举着,吓也吓死那帮草原蛮子了,他们几时见过这等气派地场面!”

    作为一个混迹于最底层的混混,吴二楞深知这打群架时气势的重要性,虽然真正干架的人可能也就是那十几个;但背后杵着二三十人和四周围着上百人,那却绝对是两个概念——这个当真是可以“不战而屈人兵”的!

    事情至此,基本已是皆大欢喜之局,在这二万多人地役夫中,十六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人,占了大概有三分之二强,这些人自然各个都是欢天喜地。

    毕竟,就是在自己家中,这些人中的许多人一年到头也是吃不到几次白面的,更不要说还会“管饱”了!

    其实,这个年代地所谓“白面”,不过就是现代很受追捧地“全麦面”——这可是真正地全麦面,看起来“自然黑”那就全然是不用说了,由于加工技术的原因,吃起来那也是真磨喉咙的。

    当然,造成这个事实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在加工的过程中,被分离出去的“麸皮”等废料少的缘故。

    当小麦被磨面加工后,就变成“面粉”和“麸皮”两部分,麸皮就是小麦的外皮,在现代通常被当作饲料使用。

    但在古代,麸皮除做为饲料之外,也是一种单独售卖地、非常重要地粮食品种,是许多北方穷人地主食。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世事便是如此,“幸福”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比较”,与别人比,与自己比。

    当发现自己比别人、或者是自己的过去过的更好的时候,一种叫做“幸福感”的东西便无中生有地油然而生了……

    一帮子看起来容颜衰老地老头子们阴沉着脸默默地站到了一边,他们今天的饭也仍然会一样地管饱,但吃食则还是辎重营那一成不变地老三样:玉米糊糊、山药蛋,还有硬邦邦地窝窝头。

    这些个窝窝头由于做出来的时间久了些,吃的时候,最好是泡在玉米糊糊里连吃带喝,这样才会好吃一些。

    平时大家搀和在一起的时候,还不觉得自己身边有这么多的“老人”,但这下一分开来,张知秋忽然发现,在这个时代里,那些未老先衰的人竟然是有如此之多!

    事实上,张知秋也知道,眼前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有五、六十岁的人中,大多数的人其实却是都只不过才三十出头的样子而已。

    在张知秋的印象中,现代有一个对历代国民平均年龄的考证,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拿来比对一下,却也是让人颇生感慨。

    夏代时人的平均年龄最低,仅有十八岁;到秦代也才不过上升到二十岁;东汉时二十二岁,唐朝二十七岁,宋朝三十岁,清代三十三岁。

    直到一九四九年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年龄也才只有三十五岁,在数千年的“进化”之后,终于比先人能够多活一倍的时间。

    到一九五七年时,这个平均数字是五十七岁。

    另据前苏联编撰地《世界各国人口手册》显示,欧洲各国从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平均寿命也只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其中一七八九年西欧人口的平均寿命为三十岁,一八七零年为四十岁,到了二十世纪初平均寿命才上升到五十岁。

    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的人均寿命还是在世界平均水准之上的。

    让张知秋哭笑不得的是,原本其实也没有什么期待的他,却是被眼光雪亮地某些明朝群众们,从管饱吃面条地大军中给明察秋毫地剔除出来了!

    至于将张知秋排除在外地理由,那却是非常充分、站得住脚的:这个饭量惊人、堪比饭桶的大块头家伙,根本就不是在册地忻州役夫,是以也就不能享受忻州役夫地福利待遇!

    其实,这些人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地决定,也还是担心自己的那份“利益”受损:辎重营中地白面有限,除军官们可以享用之外,普通地士卒素日里都是难以吃个一次的。

    这会儿张小满虽然喊着说“不限量”、“管饱”,但从经验上来说,这种说法极不靠谱,是以张知秋这个“饭桶”是必然要被剔除的。

    对于张知秋而言,其实他反倒是觉得这玉米糊糊、山药蛋、还有硬邦邦地窝窝头要比那黑乎乎地麦子面要好吃多了,这些天虽然一天两顿地可劲吃,但张知秋还是百吃不厌,感觉可口的很……

    张知秋曾经问过老孙头,得知这个时代一亩上好地“良田”种稻、种麦的话,也堪堪只能收个贰、三佰斤,如果是瘠田的话,亩产百十斤、几十斤才是很正常的,这与张知秋印象中地粮食亩产,简直是快要相差十倍之多。

    事实上,在张知秋地残缺记忆中,当年亩产上万斤地粮食作物也是有那么几种的,只是不知是否自己记忆有误,毕竟这相差实在是太过于悬殊了。

    事实上,这也就是张知秋这厮素日里肚子中的油水太足,这时骤然间换个清淡地口味才会感觉如此美味;如果真要是让他连着吃个十天、半月的,肯定让他就此闻到玉米糊糊味儿就贴着墙皮绕道走。

    不过,张知秋也理解这些明朝小市民们的心态,且不说这个时代地“白面”本身就确实是稀缺品,最重要的这“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心态,国人可是数千年地一脉传承下来了的。

    事实证明,即便张知秋如今已是忘掉了许许多多极其重要的事情,但是这一点却还是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难以忘怀的……

    这也真真是让人无语的紧。

    面对吴二楞等人提出的这个非常强大地理由,作为同为读书人一脉的张秀才几次嗫嚅着想要帮衬几句,但却终究也还是开不得口。

    虽然大多数人都视说话“不靠谱”地大块头为傻子,但张秀才在与张知秋略作几次交谈之后,便极其肯定地确认,这个暂且忘掉了自己过去的年轻人,绝对是个读书人,甚至有可能还是个秀才!

    不过,除寥寥数人之外,大多数地人却是并不认同他们所一向尊敬地秀才公地这个断言。

    有哪个读书地相公,是长的有傻子这么五大三粗地?

    又有哪个读书相公,是象傻子一样这般力大如牛的?

    还有哪个读书相公,会与他们这些走卒贩夫们称兄道弟地混作一团儿的?

    可这个自称叫做“张知秋”的大块头,他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故而无论他原本是什么人,但在辎重营的大多数人看来,他就绝对不可能会是那种高高在上、清高自赏地读书人!

    这,也就是世俗间地那种“传统”地力量了……

    PS:看书不投票的人,全部都给吃玉米糊糊、山药蛋,还有硬邦邦地窝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