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逆唐在线阅读 - 第七章 公厅辩论

第七章 公厅辩论

    新书求收藏、推荐!!!

    ————————————————————————————————————

    他是贵族子弟,父母都是英俊漂亮,自己的长相自然也不差,只是家族血统里有鲜卑外族血统,使他下巴上长出一些黄须,与普通人不同。

    李渊倒是不以为意,当年曹cao有子曹鄣,在曹家诸子中最为勇猛,与曹魏的开国大将相比也不惶多让,被曹cao称为黄须儿,今天他李渊有子也是如此,天知道是不是在暗示什么?

    李元霸行礼过后,看到有下人在某处放上一张软垫,便知道是自己的坐处,连忙上前跪坐了。

    当时*犹存,汉人的坐姿与后世跪姿大体相同,至于胡床胡椅现今虽有,只是普通官员百姓家才准备,李府这样的世家大族,还不屑使用胡人之物。

    等李元霸坐好,李元吉方带着几个随从赶来,他也是一身白衣,头上也是檀木冠,却又加了几颗珍珠与珊瑚装饰,在烛光下熠熠生辉,李元吉左顾右盼,大是得意。

    待看到李元霸后,李元吉闷哼一声,故意离对方坐远了一些。

    李元霸也不在意,淡然一笑。

    他其实还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聚会,哪里有功夫与一个小孩子计较。虽然表面上坐的笔直,其实眼光乱转,看向这公厅里的诸人。

    坐在李渊身边的,自然是唐公心腹。李元霸只大概认识几个,知道有唐公府长史陈演寿、右郧卫长长孙顺德、左亲卫窦琮、晋阳宫监裴寂、右郧侍刘弘基等人。

    这些人要么是唐公府的老人,要么是大隋官员前来投靠,还有一些是李渊到了晋阳后,命李世民结交拉拢的豪杰。

    至于在李世民身后,则显然是这李府二公子的私人班底。有他的妻舅长孙无忌,晋阳令刘文静、行军司铠武士鹱、候君集等人。

    这些人在后来都大大有名,权倾一时,而此时刚刚崭露头角,一个个英姿勃发,站在李世民身后。

    而李世民本人,更是神采飞扬,令人不敢逼视。

    李世民却是感应到了李元霸的眼光,看着三弟向自己看过来,便向他点头微笑。

    李元霸正要点头还礼,李渊已经与幕僚们闲话完毕,咳了一声,向众人道:“都到齐了吧。”

    众人知道唐公要开始说话,当即一阵肃穆,原来还嗡嗡作响的公厅内,立刻安静下来。

    其实这一类的会议与后世并没有区别,通报情况,分析情报,献计献策,将所有的情报与事件因素结合分析,抽丝剥茧,最后得出结论。

    李元霸头一回参加这样的会议,加上他人小言轻,所以只是在一边静静旁听,并不发言。

    陈演寿老谋深算,长孙顺德话不多,不过都言之有物。裴寂对各地的官员世家情形极为了解,说话稳重,令人信任。

    而场中最引人注意的,却是长孙无忌与刘文静。

    长孙无忌直接尖锐,分析问题入木三分,说话时双眼不住扫视其余的人,两眼睿智有神,是一个自负与自信兼有之的人物。

    这样的人,只有让他信服你的能力,他才会平视你一眼。

    而刘文静条理分明,语气平实而充满说服力,哪怕是有人质疑,也是先躬身受教,然后才提出反驳。

    只是李元霸注意到,刘文静身形瘦削,被人质疑时先皱紧双眉,然后猛然咬住嘴唇,接着才从容应答。

    这个人的自负与骄傲,只怕比长孙无忌还要厉害。

    他的二哥李世民,当然是场中最耀眼的亮点。

    李府二公子的才能,早就被世人所知。雁门关一战,李世民弱冠之年献奇计破突厥,在太原又广交豪杰,声名直传天下。

    李元霸以前还不知道,今日与他一起会议,方才知晓其人其能。

    有的人,天生就该位于其它人之上。他的光彩,无论如何也遮挡不住。

    只是敬服之余,李元霸却没来由的一阵失落,一时间竟是呆住了。

    “元霸,听说你最近习武之余,也在苦读兵书和史书?”

    没来由的,李渊突然关注起李元霸来。

    说来也是尴尬,李元霸文材政略不如李建成,将略心术不如二哥世民,又不象元吉是最小的幼子,平时在李府里,受到的关注就少了许多。

    提起三公子李元霸,最多也就被人称道几声:“李府三公子,好武艺,天生神力,能手搏狮虎。”

    今日议事,涉及河东与太原各处的军情民政,李渊突然关注李元霸,却引起了不少有心人的注意。

    李元霸也是一呆。他今天打定了主意,只看不说,好生学习这个时代的强者们的谋略与算计,没想到李渊突如其来的把目光注视到了他的身上。

    看到他发呆,李渊鼓励他道:“不妨事,把你的想法说给叔父们听一下。”

    李元霸倒也并没有把这一点考较放在心上,从容起身,答道:“孩儿看兵书,只是习武之余略略翻阅,并没有什么心得和特别的用意。”

    李渊稍觉失望,不过也并没有放在心上。李家已经有李世民这样的统帅大才,李元霸只要有一身强悍的武力,也是个不错的大将之才了。

    李元霸原本打定主意韬光养晦,不想乱出风头,可是心里不知道为什么有股不服之气,怎么也压抑不住,当即又拱手道:“况且孩儿觉得,兵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姜尚与孙武写兵书时的情形,和现在又不能相类比。孩儿看书,只是看古人犯的错误。”

    “哦?”李渊极是意外。

    李元霸侃侃言道:“行军做战,因地制宜不可拘泥古法。至于安营扎寨选择地形,以已长对敌短,这些一个普通的参军都能做到,又有什么出奇?所以孩儿看书,只是看那古来大将征战如何败北,然后从中吸取教训,免得自己再犯。”

    这样的言论在当时极为新奇,不但李渊陷入深思,其余在座的人也都面露沉思之色。

    李世民反应最快,片刻之后,便忍不住击节赞叹:“元霸此说古人不曾有过,却是极有道理。”

    他温和的笑着,又向李元霸道:“只是元霸,统兵打仗没有那么简单,为将者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切不可太小瞧了天下英雄。比如符坚征晋,你纵是知道他败因,换了你做符坚,又该怎么办?”

    李元霸沉吟道:“符坚麾下兵马众多,其实驳杂不堪,心怀异志的很多,如果换了我……”

    他想了半天,终于坦承道:“换了我也没有办法,只能再花十年时间整编军队,使得上下一心,不然仍然必败无疑。”

    李世民点头一笑,赞道:“不错。所以为将者需学的东西很多,元霸能从败势中寻胜机,这种想法已经很是不错,再加以磨练,定有大成。”

    李元霸淡淡笑道:“我只是个百人敌的材料,李家有二哥学万人敌之术,已经足够。”

    兄弟二人向来交好,虽然公厅质辩,气氛倒还和睦。只是刚刚李元霸引起的众人注意,已经被李世民优秀的表现所遮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