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初见李鸿章
李鸿章来了吗?李鸿章真的来到了自己这里? 自己真的有些糊涂了,来到这个时代也有一段时候了,也许太春风得意了,居然把这么一个赫赫有名的“同乡”都给忘记在了脑后。 忽然之间张震终于知道刚才想的问题,自己缺少哪方面的人才了,就是李鸿章,就是缺少刑李鸿章这样的人才! 不过现在的李鸿章应该工部侍郎,安徽团练大臣吕贤基手下办事,怎么跑到上海,还亲自登门找自己来了? 说来也真奇怪,自己也算是多次和李鸿章擦肩而过。自己到达安徽的时候,李鸿章却去了湖北等地考察军情,自己再进安徽,李鸿章又和吕贤基一起奉命和太平军开战。 鬼使神差的自己居然一直没有想起这个人来,也真正算是有些糊涂了。 这次既然李鸿章到了自己的地头上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人再走了。就算用强迫的方式,也非得把这个能臣给留下来不可。 自己是江苏巡抚,必要时候也得来那么些硬的,不然等将来被曾国藩抢走了,自己可没地方后悔去了。 想到曾国藩几个字,忽然又想到了当日方玮明对自己说的那一番话来...... “李鸿章见过抚台大人!”随着这一声声音,一个三十多岁,样子斯斯文文的年轻人出现在了张震面前。 张震迎上前去,满面带笑:“少荃先生辛苦,本抚一直都在忙于上海军务,不知少荃先生居然也在上海,也没能专程拜访,还劳亲自登门,实在是有些惭愧了。” 李鸿章客套了几句,这位抚台大人可真全在那说客气话了,自己不过是吕贤基的一个幕僚,抚台大人只怕从来没有听过自己名字,不过这位屡立战功,盛名赫赫的江苏巡抚,待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也如此客气,也算得是礼贤下士,谦逊谨慎了。 可惜李鸿章再怎么聪明,也绝对猜不到张震一肚子的心思。 张震何止是听到过李鸿章的名字,简直就是如雷贯耳,恨不得现在就告诉李鸿章,您老人家可是未来“大清帝国唯一可与西方列强抗衡之人”。 把李鸿章请了进来,让人上了茶水,随便闲聊几句,张震说道:“听说少荃先生在吕侍郎那当差,不知怎么有空来了上海?” “最近与长毛作战屡次不利,皆因器械不整,所以吕侍郎命我前来上海,看能不能购买到一批火器以壮军容。不想才一到了上海,就闻听抚台已经克复上海,因此这催办火器之事,非请抚台帮忙不可。”李鸿章神色恭谨,把自己来意说了一遍。 “好说,好说。”张震想也未想,张口便道:“既然是少荃先生要做的事,本抚岂有不帮忙的道理?这样,我下午就派人协助少荃先生办理此事。” 原本以为抚台大人要找借口推托,却没有想到那么爽快就答应下来,这未免有些大出李鸿章意料,赶紧起身谢了又重新坐了下来。 他是想不到张震心思,张震心里那是用一两百条火枪要能把李鸿章这样的人换来,那当真是占到了大便宜了,张震随口说道: “听说少荃先生在京城的时候,听闻长毛大举入皖,于是建议工部左侍郎吕贤基上奏,并代为捉刀连夜赶写奏章。奏上,圣上乃命吕侍郎担任安徽团练大臣,后来吕侍郎地少荃先生过过这么一句话,’君祸我,上命我往;我亦祸君,奏调偕行。’当时本抚听了哑然失笑,不知可真有此事,还是不过暴捕风捉影而已?” 李鸿章一下笑了起来,说道:“还真真切切是有此事,李鸿章不过代写一篇奏折,谁想到却被吕侍郎连拉带拽回到安徽,连累着自己整日奔波不停。” “少荃先生写得一手好文章啊,当年顺天府乡试,听闻少荃先生奉令尊大人之命北上,于路途之中做‘入都’十首,篇篇精妙无比,尤其是其中两句更是精彩,‘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听来让人击案叫绝。可惜少荃先生这样的人才被吕侍郎抢了,兄弟每每想来都是蹉叹不已。”张震连连叹息着说道。 李鸿章心中大动,听抚台大人的话,竟然好像是有招揽自己的意思,还是自己过于多心了?
不过抚台大人对于自己当真了解,自己少年时所做的诗也能随口道来,那也的确算得上自己的平生得意之作了,这么一想不由对张震起了几分亲近之心。 加上这位驯服大人又是自己同乡,待人偏又如此和蔼,若要想将来在仕途之上飞黄腾达,和此人搞好关系那是大有可为。 李鸿章谦虚了几句,说道:“李鸿章不过会写几句歪诗而已,比之抚台赫赫军功,相差不知犯几,抚台自武昌一战成名,次后屡战屡捷,数番挫败反贼威动天下。 比如在这上海,前许抚台久克不下,但抚台大人自赴任之后,不过几日已经克复上海,如抚台这般人才,放眼大清也唯有大人一人而已。” 张震心里甚有几分得意,虽然这话里奉承话多了一些,可李鸿章说出来的,也都大多是实情: “听说少荃先生受业于曾侍郎门下,对曾侍郎多有推崇。眼下曾侍郎湘勇已成,不知少荃先生以为湘勇与长毛作战胜算几何?” 提到自己的恩师曾国藩,李鸿章打起精神认真说道: “恩师自奉旨督办团练以来,计有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而后奉朝廷之命会集湘潭,誓师出征,而后开赴长沙。 湘军陆路、水路两路进剿,长毛必然难以阻挡,我看恩师必然势如破竹,岳州等地指日可复,而后当可挥兵直取湖北,再加上抚台和向军门这一可,长毛决然难于应付!” 张震笑了一下,手在下巴上不断摸着,也不接李鸿章的话,弄得李鸿章只当自己说错什么,过了好大一会功夫,张震才不紧不慢地说道: “在我看来曾侍郎这一路军,一定是个先胜后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