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俊相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殿上论战

第一百二十三章 殿上论战

    明心殿,已点起了烛火。

    殿中立了十几支海碗粗细的香烛,正散发着阵阵异香,使得站立的小太监们精神都为之一震。

    这些小太监们自早朝散了后始,就在殿上站了一整天了,换做以往,可能立在宣明帝一旁的掌印太监孙承会悄悄地换一拨人。

    可眼下宣明帝眉头紧锁,脸上的怒气渐盛,孙承自己都大气不敢出,更遑论底下的人了。

    其实在宣明帝的肚子里也一团的火。

    在这之前他原本以为赵安已经搞定了一切,因此今日早朝后,他兴致勃勃地将几位派系重臣都叫了过来,目的就是来个出其不意,一把就将主政西北的人选定了,这是迈向培养自己实力的帝党的最为重要一步。

    只要把西北掌握,那么帝党在地方就有了一个根据地,以这个根据地为核心,今后就可以培养派系,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类人才,直至最后寻求机会一把将马党和李党击溃。

    可现在,赵安已经认识到将头垂得低低得,不敢去碰宣明帝的眼神。

    事情是他一手策划的,来明心殿议事也是宣明帝的临时安排,就是为了给马弥和李纨一个突然袭击。没料他一提出郭平,就遭到了马弥和李纨一致的强烈的反对,更没有想到的是,马弥和李纨反对完了之后,竟然各自拿出了自己支持的人选,丝毫不给宣明帝面子。

    “看来我的秘书省也不太平啊,身边不知道被马弥和李纨安插了多少内线。”刘安深深地在心里叹了口气。

    马弥和李纨那边也不好过,两人今天是冒着和皇帝摊牌的风险在争这个人选,大伙都明白谁拿下这个位置,谁就可以左右将来政局的走向。

    在一片寂静中,殿门滋溜一声开了,冯保儿悄悄地走了进来,沿着殿内阴暗处走到了孙承的身边后点了点头。

    孙承领会得,向着皇帝轻声说了几句。

    宣明帝有些疲乏地抬了抬手道:“让他们进来吧。”

    郭平这次进大内心境比之三年前中榜的时候,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别的不说,就说刚才的小动作吧。

    他下车的时候趁着夜色,迅速地往冯保儿的袖筒里塞了一张东西。冯保儿拿手捻了一下,嘴角露出了浅浅的笑意,对郭平的态度是更为亲切和恭敬了,领他进门的速度也是快了不少。

    厚重的殿门慢慢被小太监们推着关上了,郭平过了好一会儿,才让自己的眼睛适合了殿内明亮的光线。、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朝廷的最核心的决策层,进门之后他就被太监领着跪了下来,稍一抬头,发现自己前方左右两侧各立了一群官员。

    左边一群人中领头的是一位长着山羊胡子,身材矮小,眼神锐利的小老头,身穿一品补服。

    右边领头的同样是位穿着一品补服的官员,年岁稍稍小点,两鬓黑白两色夹杂,身材细长,颌下胡须茂盛,双眼微闭,似在养神一般。

    郭平是聪明之人,稍一推断便晓这二人多半便是马弥和李纨

    除此两位之外,边上还有一人郭平也认得,那就是赵安。

    看来赵安此刻心里的压力非常大,额头上都是细细的汗珠,时不时便要出手擦一擦。

    再往上,便是几级台阶,台阶之上,郭平只敢用余光瞄了一眼,只见到一双白底黑色皮靴,皮靴接线处都用金线缝制,只看此处便知乃是极为耗费人工之物。

    这皮靴的主人自然不言而喻了,郭平到此处心里一凛,只是静悄悄地等候。

    没过一会,一个尖利的嗓音响了起来:“有旨!今天召集汉昌知府郭平、幽州知府李侍远、北陕省按察副使马柏森三人商议重要国事。三位大人请起身!”

    郭平心想:“李侍远和马柏森,一听名字就知是马弥和李纨的族人。”

    三人立起后,一个浑厚且带点疲惫的男声说道:“今日耗费时间甚久,实因此事重大,关乎我朝基业。既然尔等三人是各方推举出来的人才,接下去就快一点,直说西北接下去该怎么办!赵安,你主持一下。”

    “遵旨!”

    宣明帝这话,算小济了一把私。

    他让赵安来主持,意思便是赵安可控制三人的发言顺序和发言时长等等。郭平发现马弥和李纨的身形小动了一把,对这个安排肯定不满意。

    果然,赵安把第一个发言的机会给了李侍远:“下面就请幽州知府李侍远李大人先谈谈吧。李大人守着幽州也有好几年了,直面北胡,想来对于边疆治理定然有很丰富的经验。”

    话音刚落,右边站着的身材修长的官员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这定然是李纨。最先发言的一般都没好结果,李纨自然会感到不舒服。”郭平推断。

    李侍远虽然面露难色,但又岂敢拒绝,只得道:“臣李侍远,乃苏太省人氏,自幼……”

    “行了行了,这些朕都知道,你就直说,若是派你去节制西北军政,该怎么办!”

    “是……是……臣领旨!”虽然宣明帝没给李侍远一个好脸色,可他也是经过李纨精选出来的人,结巴了几声之后又恢复了从容的神态。

    “臣经略幽州近十年,深知异族禀性与我有很大不同。在我看来,经略西北,唯有一字:守。若臣守西北,主要的方针一是屯军,防备入侵。二是构建要塞,择地市险要处构建。对内则安抚百姓,练就一支劲军。对外静待变局。一旦宁夏内部有变,则立起大军介入,如此西北可定。”

    李侍远并非是庸才饭袋,说出来的方针听起来十分有道理。

    刘安听完,嘴角微微一笑:“那按照李大人所说,我是否可以总结为坚守不出,静待生变这八个字?”

    “这?……刘大人如果坚持这样说,也未尝不可。”看到刘安的表情,李侍远感觉有点不大对劲了。

    “宁夏原本就是我中华故地,分裂出去已百年有余,如果接下去的百年里面其内部仍然没有生出变故,那该怎么办?”

    “这……”李侍远没有想到,刘安这一问,直接指向了他定的方针里面最要命的一环。

    “我族的基业,几千年的故地,难道就如此拱手而出?况且宁夏至今大部分人仍是我中华同族,难道我们就任由其被异族统治?”

    “咳咳!刘大人,侍远可没有说拱手不管,只不过现在的条件收回的不成熟嘛。”李纨看李侍远接不住刘安的问题,自己只得出言相助。

    刘安现在占了上风,可不打算就此打住:“恕我直言。刚才李知府所言,我可没有听出我方将有何主动之举。若是宁夏李家五百年后内部才生变,那我们是不是就要等五百年?只不过那时,李大人、马大人,我们人都在何处呢?”

    李纨有点急了:“刘大人!说事就说事,你扯那些不着调的事情干什么!”

    “行了行了,二位大人,李知府的意见我大家都听清楚了,我看现在就让下一位上吧?皇上,您看呢?”马弥忙出来打圆场。

    宣明帝点了一下头。

    刘安冷冷一笑,将表情又恢复成了一副冷面孔:“下面就请马柏森马大人谈一谈对策吧。”

    “是!启禀皇上,诸位大人,臣在西北呆了将近十年,对西北局势,应该说也点发言权。伪李家骄纵已久,对我朝的蔑视不是一天两天的。因此臣以为,要等其内部出问题,那可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解决西北问题,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攻。我朝已休养百年,国力日盛,而宁夏弹丸小地,乘着一时之割据偏远,又加之近些年无大战事,其兵马早已荒废,无心思战。宁夏的问题如今已经到了彻底解决的时刻。按照我的策略,三年之内便可解决西北边患。”

    马柏森这段话将所有人的兴趣都勾引了起来,刘安忙追问:“哦?三年时间?马大人请详细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