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白宫晚宴
抛开摩根家族之后的阴谋不谈,至少在1938年的春天,约翰可以真正算得上是春风得意了。不是因为他免费获得了那块位于迪尔伯恩的福特试车场地皮,也不是因为范德比尔特家族成功进入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董事会帮他打开了美国中南部州的市场,让联邦快递公司顺利完成了覆盖全美的物流网络布局。而是因为老亨利·福特向他“公开“道了歉。
这真是太惊悚了,有木有。老亨利·福特身为一代汽车大亨,推动整个美国进入汽车时代的强人居然向约翰这个才34岁的年轻人低头认错了。如果这件事在社会上传开来的话,不知道会惊掉多少人的下巴。
当然,无论是作为当事双方的福特和范德比尔特家族,还是中间人的克米特·罗斯福都不会对此进行大肆宣扬,这件事也仅在美国上流社会圈子里小范围流传。但即使这样,也足以让约翰名噪一时了。
在原来待的“富N代”圈子里,约翰现在已经被奉为传说级别的怪物了。你想,一个原本看起来跟自己差不多的家伙突然发威,生生干趴了一个和自家长辈地位相当的大佬。这家伙不是一只“扮猪吃虎”的怪物是什么?崇拜也罢,害怕也罢,反正现在这帮人都不敢再把约翰当做同类来对待了。即使是和他朝夕相处的助理小汤姆,如今态度也恭敬了许多。
可以说,约翰这次是踩着老亨利的脑袋够着了一个更高层次圈子的边缘。虽然之前,家族一直在努力地把他往这个圈子里塞。但这个圈子里的大佬们眼睛里可不揉沙子,一切都得靠实力说话。如今,约翰也算是初步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不再被看作是一个仰仗家族势力的毛头小子。至少,当约翰作为家族代表出现在3月6日白宫举行的招待晚宴上时,出席晚宴的其他大佬们并没有觉得他拉低了层次。
为了参加这次晚宴,约翰可是在劳伦斯的帮助下突击恶补不少政治“常识”。原本他还对传说中的“国宴”满怀期待,亲身经历过一次后感觉也不过如此。
约翰这是第一次来白宫,虽然前世他曾经来过。当然那时候他不是来参加啥政治活动的,那会儿他的身份是一名游客。白宫有每周二到周六向游客开放的传统。不过虽然号称是唯一对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官邸,游客们能够参观的也仅仅是白宫东翼的十几个房间。作为总统家庭住所的主楼和核心办公区的西翼是不让普通游客靠近的。而且约翰当初参观过的白宫东翼要等到1941年才能建成呢,所以说他从没来过也没有错。
招待晚宴是在白宫一层的宴会厅举行的,大约有40多个各行业大佬出席。每一个出席晚宴的人都很清楚,这次罗斯福总统夫妇请他们吃饭的目的,就是希望安抚一下他们的不满情绪,为挽救自己的财政平衡政策做最后一次努力。
在1936年末和1937年初的时候,由于罗斯福新政大笔政府投资的刺激和来自欧洲的巨额武器订单的影响,美国出现了商品价格急剧上升的趋势。当时铜的价格在5个月的时间里从每磅10美分跃升到了16美分。很多商人都认为“通货膨胀“可能即将到来,开始大批量地囤积存货。
可等到了1937年罗斯福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时,政府却实行了新的财政政策,开始力图减少赤字,平衡预算。现在预算倒是平衡了,可政府停下花钱大战也造成了另外一个直接后果:堆积在货架上的商品流通开始变得很慢。
这种情况如果放在其他任何一个时期,那都不叫事。但是在1937年,每个人都还对几年前的那场经济危机记忆犹新。资本家们太清楚那场经济大萧条是怎么回事了,所以当通缩的苗头刚一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下定决心,这次再也不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希望了。资本家们开始慌忙削减生产,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有200万人丢掉了饭碗。这一举动使得积压的大批商品更加卖不动了,一轮新的经济大衰退由此开始。
虽然罗斯福政府的部长们一本正经地试图保持沉着冷静、满怀希望的样子,纷纷发表声明,预言形势很快就会好转,但经济的塌方却山崩海啸般地滚滚而下。罗斯福本人倒是一直试图在平衡预算的同时,极力避免过分刺激那些担惊受怕的资本家们。但是,拥护他的“新政派”却将大衰退归咎于“垄断者“和所谓的“60个家族“。他们发表了一系列谴责大公司的言论,反过来再次激怒了美国工商界。
约翰知道,罗斯福试图安抚这些工商界领袖的努力是徒劳的。再过一个多月,这位民主党总统就会举手认输,放弃平衡预算的打算,再一次支持加大政府开支。历史上,在4月14日,罗斯福通过收音机向国民表示:他正要求国会拨款30亿美元,用于救济、公用工程项目、住宅、防洪以及其他的复兴努力。
所以这会,他对餐桌上关于当下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讨论并不太关心,注意力全集中在了苏格兰威士忌和法式小羊排上。好在当时晚宴上对罗斯福总统的论调不感兴趣的不止他一个,所以他这种看似无礼的举动并不太显眼。
说实话,白宫招待晚宴的菜式真不怎么样。要不是前几年解除了禁酒令,餐桌上的酒水还算出色的话,这顿晚餐简直可以用糟糕来形容。约翰曾经听劳伦斯说过,罗斯福喜欢频繁离开白宫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逃离白宫女管家内斯比特太太的可怕膳食。
“内斯比特太太是一位严肃而缺乏情趣的德裔妇女,是第一夫人埃莉诺在20年代中期雇佣来的,当时只会做烤馅饼和奥地利式苹果卷。罗斯福一生喜好美食,特别喜欢烤得半熟、挂着血丝的鹌鹑和野鸡,还喜欢吃生蚝、螃蟹、乡村奶酪和桃脯馅饼。可是内斯比特太太却日复一日地安排雷同的伙食,以至于白宫的访客都能够连续一星期猜出他们晚餐会吃什么。周一是马槟榔菜汤,周二是水煮牛rou,周三是烤牛rou和土豆……罗斯福曾经有好几个星期每周吃6顿鸡rou,接下来几周又开始每周吃6顿牛rou馅饼。”
当时约翰以为劳伦斯讲的是一个蹩脚的政治笑话,现在看来很可能是真的。
很快,罗斯福自己也发现一切试图缓和这些大资本家们与政府关系的努力都是白费的。于是他很明智地适时转换了话题,餐桌上的气氛一下子融洽了许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闲谈的话题转到了中日之间正在发生的那场战争上。嗯,回想起来,好像是从桌上那套中国产的瓷器餐具上延伸过来的。
罗斯福喜欢把他与中国的某些特殊联系挂在嘴边,认为自己比美国其他政治家更了解中国。不过当这个一次中国也没去过的总统在餐桌上滔滔不绝地“显摆”自己对中国的认识时,约翰是一边暗自偷笑的。事实上,在罗斯福总统把他外祖父当年的传奇经历拿出来说事的时候,约翰差点没就笑出声了。
罗斯福的外祖父沃伦·德拉诺曾是最大的中美贸易公司——旗昌洋行的高级合伙人,领导这家公司在澳门、广州和香港的业务。1846年他回到美国时,已经积累了超过100万美元的巨额财富,是当时美国数得上的大富豪。1857年沃伦·德拉诺在一场金融灾难中赔的血本无归,濒临破产的他再次去了香港,并很快又一次成为了百万富翁。
这位沃伦·德拉诺先生之所以能有这么传奇的经历,原因非常简单——他在中国经营的是鸦片贸易。他自己也在给家人的信中承认:“我从不假装鸦片贸易是一种道德和仁慈的贸易。但作为一个商人,我认为这是一个公平、体面、合法的贸易。”
罗斯福的母亲小时候曾经在香港居住过,她的嫁妆里有很多从中国拿回来的家具和装饰品。罗斯福的集邮册里最初全是中国和香港邮票,这是他母亲在他十岁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也许是因为从小老妈就把那段中国经历当做睡前故事讲给他听,罗斯福一直自认为是个“中国通”。虽然他的很多观点在约翰看来是非常肤浅可笑的。
不过,哪怕是美国总统,也有在饭桌上吹牛的自由,不是么。反正约翰是没打算站起来纠正这位总统的错误认识。他还等着听罗斯福发表对中日战争的看法呢,这对他的“志愿援华航空队”计划非常重要。
这真是太惊悚了,有木有。老亨利·福特身为一代汽车大亨,推动整个美国进入汽车时代的强人居然向约翰这个才34岁的年轻人低头认错了。如果这件事在社会上传开来的话,不知道会惊掉多少人的下巴。
当然,无论是作为当事双方的福特和范德比尔特家族,还是中间人的克米特·罗斯福都不会对此进行大肆宣扬,这件事也仅在美国上流社会圈子里小范围流传。但即使这样,也足以让约翰名噪一时了。
在原来待的“富N代”圈子里,约翰现在已经被奉为传说级别的怪物了。你想,一个原本看起来跟自己差不多的家伙突然发威,生生干趴了一个和自家长辈地位相当的大佬。这家伙不是一只“扮猪吃虎”的怪物是什么?崇拜也罢,害怕也罢,反正现在这帮人都不敢再把约翰当做同类来对待了。即使是和他朝夕相处的助理小汤姆,如今态度也恭敬了许多。
可以说,约翰这次是踩着老亨利的脑袋够着了一个更高层次圈子的边缘。虽然之前,家族一直在努力地把他往这个圈子里塞。但这个圈子里的大佬们眼睛里可不揉沙子,一切都得靠实力说话。如今,约翰也算是初步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不再被看作是一个仰仗家族势力的毛头小子。至少,当约翰作为家族代表出现在3月6日白宫举行的招待晚宴上时,出席晚宴的其他大佬们并没有觉得他拉低了层次。
为了参加这次晚宴,约翰可是在劳伦斯的帮助下突击恶补不少政治“常识”。原本他还对传说中的“国宴”满怀期待,亲身经历过一次后感觉也不过如此。
约翰这是第一次来白宫,虽然前世他曾经来过。当然那时候他不是来参加啥政治活动的,那会儿他的身份是一名游客。白宫有每周二到周六向游客开放的传统。不过虽然号称是唯一对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官邸,游客们能够参观的也仅仅是白宫东翼的十几个房间。作为总统家庭住所的主楼和核心办公区的西翼是不让普通游客靠近的。而且约翰当初参观过的白宫东翼要等到1941年才能建成呢,所以说他从没来过也没有错。
招待晚宴是在白宫一层的宴会厅举行的,大约有40多个各行业大佬出席。每一个出席晚宴的人都很清楚,这次罗斯福总统夫妇请他们吃饭的目的,就是希望安抚一下他们的不满情绪,为挽救自己的财政平衡政策做最后一次努力。
在1936年末和1937年初的时候,由于罗斯福新政大笔政府投资的刺激和来自欧洲的巨额武器订单的影响,美国出现了商品价格急剧上升的趋势。当时铜的价格在5个月的时间里从每磅10美分跃升到了16美分。很多商人都认为“通货膨胀“可能即将到来,开始大批量地囤积存货。
可等到了1937年罗斯福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时,政府却实行了新的财政政策,开始力图减少赤字,平衡预算。现在预算倒是平衡了,可政府停下花钱大战也造成了另外一个直接后果:堆积在货架上的商品流通开始变得很慢。
这种情况如果放在其他任何一个时期,那都不叫事。但是在1937年,每个人都还对几年前的那场经济危机记忆犹新。资本家们太清楚那场经济大萧条是怎么回事了,所以当通缩的苗头刚一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下定决心,这次再也不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希望了。资本家们开始慌忙削减生产,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有200万人丢掉了饭碗。这一举动使得积压的大批商品更加卖不动了,一轮新的经济大衰退由此开始。
虽然罗斯福政府的部长们一本正经地试图保持沉着冷静、满怀希望的样子,纷纷发表声明,预言形势很快就会好转,但经济的塌方却山崩海啸般地滚滚而下。罗斯福本人倒是一直试图在平衡预算的同时,极力避免过分刺激那些担惊受怕的资本家们。但是,拥护他的“新政派”却将大衰退归咎于“垄断者“和所谓的“60个家族“。他们发表了一系列谴责大公司的言论,反过来再次激怒了美国工商界。
约翰知道,罗斯福试图安抚这些工商界领袖的努力是徒劳的。再过一个多月,这位民主党总统就会举手认输,放弃平衡预算的打算,再一次支持加大政府开支。历史上,在4月14日,罗斯福通过收音机向国民表示:他正要求国会拨款30亿美元,用于救济、公用工程项目、住宅、防洪以及其他的复兴努力。
所以这会,他对餐桌上关于当下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讨论并不太关心,注意力全集中在了苏格兰威士忌和法式小羊排上。好在当时晚宴上对罗斯福总统的论调不感兴趣的不止他一个,所以他这种看似无礼的举动并不太显眼。
说实话,白宫招待晚宴的菜式真不怎么样。要不是前几年解除了禁酒令,餐桌上的酒水还算出色的话,这顿晚餐简直可以用糟糕来形容。约翰曾经听劳伦斯说过,罗斯福喜欢频繁离开白宫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逃离白宫女管家内斯比特太太的可怕膳食。
“内斯比特太太是一位严肃而缺乏情趣的德裔妇女,是第一夫人埃莉诺在20年代中期雇佣来的,当时只会做烤馅饼和奥地利式苹果卷。罗斯福一生喜好美食,特别喜欢烤得半熟、挂着血丝的鹌鹑和野鸡,还喜欢吃生蚝、螃蟹、乡村奶酪和桃脯馅饼。可是内斯比特太太却日复一日地安排雷同的伙食,以至于白宫的访客都能够连续一星期猜出他们晚餐会吃什么。周一是马槟榔菜汤,周二是水煮牛rou,周三是烤牛rou和土豆……罗斯福曾经有好几个星期每周吃6顿鸡rou,接下来几周又开始每周吃6顿牛rou馅饼。”
当时约翰以为劳伦斯讲的是一个蹩脚的政治笑话,现在看来很可能是真的。
很快,罗斯福自己也发现一切试图缓和这些大资本家们与政府关系的努力都是白费的。于是他很明智地适时转换了话题,餐桌上的气氛一下子融洽了许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闲谈的话题转到了中日之间正在发生的那场战争上。嗯,回想起来,好像是从桌上那套中国产的瓷器餐具上延伸过来的。
罗斯福喜欢把他与中国的某些特殊联系挂在嘴边,认为自己比美国其他政治家更了解中国。不过当这个一次中国也没去过的总统在餐桌上滔滔不绝地“显摆”自己对中国的认识时,约翰是一边暗自偷笑的。事实上,在罗斯福总统把他外祖父当年的传奇经历拿出来说事的时候,约翰差点没就笑出声了。
罗斯福的外祖父沃伦·德拉诺曾是最大的中美贸易公司——旗昌洋行的高级合伙人,领导这家公司在澳门、广州和香港的业务。1846年他回到美国时,已经积累了超过100万美元的巨额财富,是当时美国数得上的大富豪。1857年沃伦·德拉诺在一场金融灾难中赔的血本无归,濒临破产的他再次去了香港,并很快又一次成为了百万富翁。
这位沃伦·德拉诺先生之所以能有这么传奇的经历,原因非常简单——他在中国经营的是鸦片贸易。他自己也在给家人的信中承认:“我从不假装鸦片贸易是一种道德和仁慈的贸易。但作为一个商人,我认为这是一个公平、体面、合法的贸易。”
罗斯福的母亲小时候曾经在香港居住过,她的嫁妆里有很多从中国拿回来的家具和装饰品。罗斯福的集邮册里最初全是中国和香港邮票,这是他母亲在他十岁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也许是因为从小老妈就把那段中国经历当做睡前故事讲给他听,罗斯福一直自认为是个“中国通”。虽然他的很多观点在约翰看来是非常肤浅可笑的。
不过,哪怕是美国总统,也有在饭桌上吹牛的自由,不是么。反正约翰是没打算站起来纠正这位总统的错误认识。他还等着听罗斯福发表对中日战争的看法呢,这对他的“志愿援华航空队”计划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