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段虎很喜欢看到吉迦尹这种表情,哈哈一笑,说道:“在来吠陀之前,我的人曾专门到吠陀收集了不少你们帝刹世家的情报,而做为吠陀最大帝刹家族的巴比司家族和你们的鸠摩萨家族则是重点收集对象。我的谋士们在仔细分析了吠陀的情报之后,得出了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做为坎婆罗王族忠实护卫者的你们竟然和修罗色那独立军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 “不可能!这不可能!”吉迦尹惊疑万分,说道:“我们从来没有跟他们直接联系过,不可能留下任何把柄,让人察觉。” “不错!你们之间的关系藏得的确隐密,几乎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段虎坐了起来,从床头取过一个酒壶,仰头喝了一大口后,说道:“不过你们之间的关系隐藏得太完美了!做为一个南部邦郡的总督,竟然没有接触过一个与修罗色那有关的人,而其他邦郡的总督或多或少都曾与他们有过接触,如此清白记录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破绽。此外你那个弟弟的军队与修罗色那独立军总共展开过二十三次大小战斗,其中过千伤亡的战斗有七次,而这七次全都是生在联合其他总督进攻修罗色那独立军的战斗中,这样明显的战绩只要稍微有所注意便可以一清二楚。” 吉迦尹听后,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她们姐弟三人谋划的联盟计谋,竟然有如此多的破绽,着实令她大吃了一惊。不过她很快又冷静下来,这个秘密似乎只有段虎等人知道,坎婆罗王族并不知情。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段虎见吉迦尹没有反驳,便继续说道:“修罗色那独立军能够这么多年在吠陀南部纵横驰骋,的确有其出色之处,竟然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躲开这么多密宗和奢那教高手地监视,和你互通消息,并且还能承诺将你救出去,这样的实力有资格成为我利用的对象。” 吉迦尹不敢再顶撞段虎,语气稍微柔软的说道:“陛下既然现了我与修罗色那的人互通消息。为什么不跟踪与我接头的人。那样不也能知道他们的据点吗?” “你还抱着想要逃离我掌握的希望吗?”段虎冷冷一笑,拆穿道:“你应该也很清楚,跟你接头地那人不过是个引,即便跟踪那人也不可能找到真正地据点。若非战事紧急。我只需要逐个将僧谛城内的人彻底清理一遍,任何有疑问的人都抓起来。然后用一点密药,自然也能将这些人找到。而且我也并不一定完全要用到他们这些人才能成事。之所以向你问他们的据点,更主要地是想给你一个表示自己愿意归顺的机会!这种机会只有一次,是否放弃就看你自己了!” 吉迦尹沉默了片刻,看着段虎充满了霸气和邪气地脸,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下城区北面的婆门教庙宇就是他们地据点,那里所有的僧侣都是修罗色那的人。” “很好!你的这个决定不但救了你自己,还救了你们家族。”段虎伸手拍了拍吉迦尹的脸颊,然后严肃的说道:“明天我会调派五十名密宗高手以及三百名弓箭手归你差遣,你去把修罗色那的人给我抓起来,同时……”说着从身旁的长袍里取出一张纸条,交给吉迦尹道:“同时把纸条上所写的那几个帝刹家族满门抄斩,这几个家族家长的人头全部都必须你亲自动手砍下来。” 吉迦尹双眼直直的看着段虎,仿佛看到了什么怪物似的,过了良久,才一字一顿的说道:“你是个魔鬼!” 奢那教的突然出现、月护军对吠陀东部邦郡的占领以及如今月护军声势浩大的攻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吠陀上层种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短短的时间内在自己身边突然冒出这么一个潜力无限且兵力强劲的宗教组织,对于圣帕斯和坎婆罗两大顶层种姓的确产生了威胁。特别是奢那教中那个众生平等的教义和救赎之主月护优婆罗的神话,吸引着无数的难驮信徒加入奢那教,就连对婆门教权力结构不满的高僧祭司也都带着门徒往僧谛城赶过来,希望能够在这个新兴教派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虽然奢那教的建立以及扩张进行的轰轰烈烈,但是婆门教和孔雀王城的高层并未将其视为大敌。这除了奢那教一直都在宣称自己是婆门教的分支以外,更主要的就是投靠奢那教的那些帝刹和坎婆罗种姓的人全都是一些无权无势的小人物,对婆门教和吠陀王族现有的权力架构起不到任何冲击。此外月护军在中部邦郡巴亚邦的扩张虽然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是无论是大德圣主、还是吠陀王他们全都认为他们只需要聚集其他三方邦郡的王族教会军队便可以轻易的将月护军压制下去。 然而他们的这种想法在月护军攻占僧谛城后的第十一天彻底的改变了,这一天段九灵第一次以月护优婆罗的身份,骑着雪神圣兽,率领着一支犀角兽组成的兽骑兵,出现来云集僧谛城的四十万奢那教信徒面前。这种豪华阵势所起到的神话效应不言而喻,同时做为婆门教的第二号人物巴米昂大师更是当众宣布加入奢那教,并且担任段九灵的精神导师。 这一消息在传播开后,婆门教立刻形成了一股无法抵挡的叛教浪潮,而这股浪潮对婆门教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巴米昂的身份不同于其他婆门教其他祭司、高僧,他在婆门教中有着知识之库、精神圣师的称号,其民间以及教会内部的忠实信徒绝对不会比大德圣主少。他的背叛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接将婆门教内部劈成了两半,整个婆门教高层也真正进入了恐慌。 当巴米昂大师加入奢那教的消息传到了湿毗奴城之后,他在婆门教里面的大批高僧祭司门徒纷纷出走,一天之内便令到婆门教将近两成地权力机构处于瘫痪状态。大德圣主很快就宣布取消巴米昂的教籍,并将其永远驱逐。不准其进入任何婆门教控制的地域,同时下令婆门教所有僧众祭司不得离开寺院,否则视为叛教之人,直接处死。虽然大德圣主已经想尽了办法,但依然无法阻止大批优秀的高僧祭司离开的脚步,他们一个个在信徒的帮助下,带领着大量叛逃僧兵赶往僧谛城追随他们的导师认定的真正信仰,吠陀史上称呼这次覆盖整个吠陀地宗教迁移为救赎之路。 其后大德圣主见无法阻止这股势头。加上中部邦郡地战事失利。便在一部分权力之徒的怂恿下,做出了一个最为错误的决定,下令清教集权。原本已经逐渐稳定下来的婆门教内部立刻变得混乱不堪,大量心怀权欲地高僧和祭司彼此揭底。指责对方是奢那教的jian细间谍,大量地教会高层以及掌握兵权的僧兵统领因此被杀被捕。婆门教内变得人人自危,无心理事。 同时一批批钻营拍马地无能之辈被已经老智昏庸的大德圣主提拔起来。窃居高位,使得婆门教内部变成了一个充满了权力、私欲以及迫害的熔炉。不说其他邦郡婆门教控制的城市,就是被称为圣城的湿毗奴城也充满了陷害和暗杀等黑暗之中,婆门教被自己的内部争斗逐渐拖入了地狱。这时已经执掌奢那教的段九灵只需要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直到其最虚弱的时候,上前推一把就能完成吠陀境内最伟大的宗教统一融合。 相比起婆门教,吠陀王族的处境也非常尴尬,在巴米昂公告加入奢那教之后,做为吠陀第一帝刹家族的巴比司家族带领着四十九个帝刹家族当众宣誓效忠月护王和月护圣主。而身为吠陀王族外戚、吠陀第二大家族的此女以及婆门教继承人的妻子,未来的圣记吉迦尹竟然当众宣布甘愿成为月护王的女奴,永远侍奉其左右,而做为效忠的礼物则是七个忠王派帝刹家族的所有人头。 这两项效忠誓言在吠陀民间以及贵族中造成的轰动效应,直接导致了整个吠陀境内的权力开始走向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誓死效忠吠陀王的老帝刹贵族,另一方面则是认为新时代已经来临的新兴贵族。这两帮帝刹贵族控制着大半吠陀的邦郡城市,其中整个北部邦郡全都在这些帝刹贵族手中。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处于口诛笔伐的口水战,彼此还算克制,利用各自的信仰相互责骂。直到巴比司家族的卡加在自己控制的巴提雅城将吠陀王族的船队拦截下来,并将船只和船上运往北疆的粮草全部烧毁之后,双方开始转变成了武力争斗,而一个老牌帝刹世家的家长在回家的途中被一群乞丐刺杀一事,则成了双方斗争变得不可调解的最终导火索,吠陀北部和西部彻底乱了。 湿毗奴城以北的地带变得混乱不堪,而湿毗奴城以南的城邦也不安稳。因为吉迦尹的缘故,她的弟弟坐镇南方的总督罗什曼那被召回了孔雀王城,接收调查,而她的jiejie大妃悉多纳吉也被软禁在王宫之内,暂时失去了吠陀王的宠幸。 然而就在罗什曼那回到孔雀王城没几天,一直隐藏在南方邦郡小打小闹的修罗色那独立军忽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叛乱。 不知他们从那里获得了一批精良的兵器以及弓弩,短短的四天时间南部八个邦郡就有三个落入了他们的手里,而各支王族军队则被他们打得节节败退,只有罗什曼那以前所统领的那支军队与叛乱军打成了平手。 眼见投靠叛乱军的吠陀人越来越多,朝中之人认为只有罗什曼那才能阻挡住这股叛乱势头,再加上吠陀王未能抵挡他对悉多纳吉的痴爱之情,罗什曼那又重新被吠陀王启用,并且获得了更高的权力,被任命为南部八个邦郡的总督,统辖所有南部邦郡的军队。在吠陀王平息叛乱的同时,他还派人前往北疆,想要将北疆的军队调回。以缓解王城地兵力空虚。然而他所派出的人,全都被已经在北部邦郡有了一定势力的萨满教拦截下来,同时吠陀内部的混乱也被完全封锁在摩云关以内,眼下北疆的联军还在苦苦的等待从吠陀运来供他们过冬的军粮。 在僧谛城举行的那个扭转整个吠陀局势地信仰集会中,另外一个重要地人物月护王始终没有露面,所有奢那教的信徒都在猜测这样一个神秘人物的外貌。然而他直到吠陀最终统一,也都没有出现在平民公众面前,只有那些奢那教、密宗以及月护王朝的高层才见过他。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了后世来自吠陀平民地宗教学者认为月护王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奢那教的月护圣主为了增加神秘感才创造地这样一个神格人物。 在信仰集会举行的当天,正在全力攻打巴亚邦中部主要城市地月护军忽然转移阵地,开始向巴亚邦西部推移,一天一夜之间攻下了两座巴亚邦的西部城邦。绕过了婆门教军队布置在中部的防线,进入了巴亚邦的健步平原。并以非常快的度向巴亚邦西南部的重城瓦力城进。只要月护军再攻下瓦力城,支持整个吠陀西部、北部、中部军粮的粮仓重镇拉各城便像是一个脱光了衣服的弱女子一般。随时都有**的可能。 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身为巴亚邦总督的梨俱却丝毫没有派兵驰援的想法,他反而将其居城周边的几个城邦守军集中起来,固守一地,并且大肆搜刮民间军粮和财物,弄得巴亚邦中部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然而他唯一作对的一件事,就是派出信使前往洛加城求援,不过派出的信使再到达洛加城时,洛加城内的精锐僧兵早已出了。 掩面尽丧的菲舍利乘船沿线吠陀江一路南下,中途没有停留,终于预计的时间内赶到了巴亚邦和古德拉特邦交界处的大城加拉城。加拉城座落在吠陀江西岸,是吠陀江中下游最为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这里云集了大量的商人与婆门教高僧,城墙因为大量的房屋和庙宇,而被拆除扩建了三次,其繁华程度比起僧谛城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座城市不但是商业重镇,还是军事重镇,其精锐僧兵高达十万人,全部都是骑兵和象兵,守城常规军有五万,加上城内商户贵族的私兵随时可以组成一支高达二十万的军队。此外它还和古德拉特邦中部的湿毗奴城以及巴亚邦南部的洛加城形成了一个铁三角防御,三城之间建有三条可以跑五辆马车的军道,无论那个城市受到攻击,其他两座城市的军队都可以在半天之内开拔过来,如此防御体系从表面上看的确做到了万无一失。
然而事事总有例外,菲舍利在加拉城停留了一晚上,在这一夜之间他说服了自己母族的堂兄,并且说服了很大一部分与之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帝刹贵族,在第二天清晨,他便与其堂兄率领着十万僧兵和五万帝刹贵族私兵向洛加城开拔过去。然而他万万没有想道,在他召集军队前往巴亚邦西部想要吃掉月护军同时,在加拉城外的密林之中,正有一群饿狼一般的战士同样准备将眼前的城市吃掉。 位于巴亚邦中部的大战,双方正在紧锣密鼓的布置着自己的战略战术,而在僧谛城内,身为最高权力者的月护王段虎竟然消失了,除了少数几个人直到他的去向以外,其他人全都以为他还在那个临时官邸内处理政事。此外与他一同消失的还有隐藏在僧谛城外的二十万大军,其中除了他的亲随兽骑兵以外,数万从中原带出来的辐重大军,以及从婆门教叛逃过来的僧军。 在段虎消失的当天夜里,有人看到吠陀江上出现了一支长达数十里的船队,那一艘艘大船造型怪异,宽阔的船身吃水很浅,这令到它可以在布满暗礁浅滩的吠陀江面上快行使。另外船上还布满了会喷火的怪物,任何想要靠近船队的人都被船上怪物喷出的烈火烧成了灰烬。然而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在天亮之后,再沿江去寻找,竟然找不到半点踪迹。于是乎便这支怪船队便被吠陀人当成了吠陀江女神的巡江船队,加上僧谛城传过来的月护优婆罗身份,在吠陀江沿岸城市的人便认为这是吠陀江女神对其身份的承认,因为在吠陀的神话里吠陀江女神是以月护优婆罗守护神灵的身份出现的。 段虎在离开僧谛城之后,手中的权力全都交到了吴娲儿和段九灵手里,吴娲儿主持政教一体国家的基本构架建设,密宗的伽尸活佛、奢那教大祭司毗耶沙和巴比司家长加摩都从旁协助。而段九灵则开始正式执掌奢那教及月护军的事务,巴米昂大师从旁辅佐,另外一个由乞丐组成的谍报机构也在吉迦尹的帮助下建立起来,机构的头目乞丐罗摩纳则直接听命于段九灵。 段虎之所以这么迫不及待的想要将吠陀现有战果稳定,并移交到段九灵的手里,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原的战事生了未可预科的变化。在江南,吴国的战事最开始向着预计的方向进行着,前往驰援的吕梁所部攻势猛烈,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将沈靖的大军赶回了大猛族境内,收服了吴国全境。与此同时,重新执掌兵权的洪峰只不过凭借三万东拼西凑的兵力竟然四败南疆三苗,除了黑苗一部逃到了六大寨以外,其他两苗全都投降了洪峰,洪峰的兵力不减反增,高达十万之巨,其中不乏久经战事的精锐。 就在这时之前宣布归附汉国的文德帝忽然从段冰为其设在荆州的行宫失踪,之后出现在吴国境内,组织军队从吕梁手中夺回了吴国前都城,并拦截了吕梁的退路。在收到文德帝反叛的消息后,沈靖再次兵吴国,并与吕梁在边境对峙,而洪峰这时候也在吴国与三苗交界处集结兵力,随时准备出兵吴国。 在这时候,一直关注江南战事,充当吕梁后援的赵炎立刻兵吴国,赶在沈冲与沈靖这对便宜父子夹击吕梁之前,不计损失强攻吴国前都城,一夜之间攻破城墙,吴国文德帝沈冲**于吴国皇宫。而与此同时,洪峰的军队开始进入吴国境内,并缓慢的向吕梁所部推进,做出了准备联合沈靖夹击吕梁的架势。由于在吴国都城下,赵炎伤亡过重,无法做出有效救援,吕梁不得不放弃已有战果,退回到吴国都城附近,将吴国一半的土地全部舍弃。 在吕梁退走之时,洪峰突然亲自率领新归降的三苗士兵,以急行军方式斜穿三苗与大猛之间的群山,由后方截断了沈靖的粮道,偷袭沈靖大军的后部,并一举将其击溃。这一战,洪峰不但拿下了包括半壁吴国、白苗领地以及大猛北部在内的广大土地,就连沈靖被迫投降,其所率直属大军大半被洪峰收服,其余大猛散兵也不计其数。事后丁喜等人估计洪峰此刻的兵力达到了三十万以上,他成了这场展开不到十天的战事的最大受益者。此刻只要他想,随时都有北上可能,所幸位于南部的大猛、六大寨和天一道公开联盟,以抵御洪峰的压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洪峰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收束兵力,整顿军务,再做图谋。 由于局势变化太快,段冰等人无法想到合适的对策,只能下令吕梁和赵炎固守城池,并且向前吴国、即现在的吴州加派兵力,同时派人南下齐国都城重金收买南齐权臣赵静,准备对洪峰施展离间计。对于沈冲家人的处置,所有沈氏的族人全部斩杀,其中包括也了段冰的表兄、沈冲和林沐娥的儿子,至于其他的妻妾侍女则大部分都赏赐给了这次战事的有功之人,而林沐娥则被压回苍陇软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