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文比
曹cao(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聂楚看着那个手持长剑站在台上的黑小子,想不到他就是那个在三国史上叱诧风云,一手创立了力压吴蜀两国,曹魏大业的绝代枭雄曹cao,曹孟德。 就在聂楚在那为因为见到曹cao而震惊的时候,那个小白脸也上台了。他和曹cao的做法一样,挑选了一把长剑作为自己的兵器之后,就几个大步跨上了台。 那个小白脸上台之后,二话不说就向着他对面的大汉攻去。那个大汉连忙挥舞着木棍来抵挡小白脸的攻势,不过那小白脸的武艺佷明显在那个汉子之上,只见那小白脸一边用手中的长剑不断向那个汉子身上的破绽之处刺去,一边还在用眼神在向曹cao示威,好像是在说:你看,我的表现一点也不比你差。 而曹cao看着小白脸那挑衅的眼神,也是毫不示弱的回瞪对方。小白脸看见曹cao的表情之后,顿时就不爽了。其结果就是,那个汉子在他那因为气愤而不自觉变得凌厉的攻击下,被打得惨叫连连;不一会儿,就被小白脸打掉木棍,投降认输了。 看见那个小白脸赢了,廖mama连忙走到台上宣布道:“这一场,袁绍公子胜得七分。” 果然,聂楚心中暗道一声。既然袁术和曹cao都出现了,那袁绍在场的可能就达到百分之九十了。以前聂楚一直认为袁绍是一个好谋无断的2逼而已,想不到袁绍居然是这么英俊的一个小白脸。 其实聂楚这是因为对袁绍不了解而已,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 后来,十八路诸侯讨董,袁绍更是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 言归正传,就在廖mama宣布了袁绍的胜利之后,她便接着说道:“现在第一关的武比结束,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二关的文比了。在文比开始之前,就先由奴家来讲解一下这场文比的规则吧!” 说完,廖mama先是环视了一下全场,见所有人都在准备听她讲解之后,她便继续开口道:“这场文比的规则是这样的:首先会由我们的评判出题,然后再由在场的诸位参赛者来根据题目来作诗,作出来的诗会由我们的评判统一打分。 现在就先来请我们的评判许劭许子将先生,和荀攸荀公达大人。”说完,她就站到了一边,等待许劭和荀攸上台了。 台下的聂楚在听见了评判的名字之后,他再次震惊了。“怎么他们会来这里当评判呢?还有今天晚上是怎么了,怎么那些三国名人一个个你方唱罢我登台冒出来了。先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兄弟,再到世知枭雄的曹孟德,现在就连“谋主”荀攸和“月旦评”许劭也出来了,接下来难道会发生什么严重改变历史的大事件吗?”聂楚在心中疯狂的呐喊道,心中同时闪过了关于二人的一些事情。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cao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cao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cao的军师。曹cao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cao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cao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cao消灭袁绍诸子,被曹cao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射桥镇)人。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据《后汉书·许劭传》,许劭曾经评价曹cao为“君清平之jian贼,乱世之英雄”。 就在众人翘首以待中这两个三国名人,出现了。他们上台之后,先是向台下众人施了一礼,然后就面无表情的站在一边不说话了。其实,他们压根就不想来当这劳什子的评判,对他们来说,在这里当评判简直就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要不是那个财迷皇帝逼着,他们才不会来这里呢! 在这里,有一件事就不得不先说明一下了。其实,这间飘香楼的幕后大东家就是号称史上第一财迷的当今大汉天子汉灵帝刘宏了。要不然的话,以曹cao和袁家兄弟等人的权势,会为了一个女人而傻呼呼的来参加这坑爹的招亲比赛吗? 廖mama看见场面似乎有些冷场了,连忙上前说道:“现在就请两位评判来出题吧!” 荀攸和许劭二人听了之后,对视一眼之后。就无奈的走上前来,许劭开口道:“我们出的第一道题是,请在场的诸位自己的生平志愿来赋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