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亲政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五章 艰难的外交

第一百零五章 艰难的外交

    马嘉礼事件进行到现在,英国佬提出的各项要求,大清这边虽然一条条咬着不放,又删又减,逐条争议,但却也先后全都一一答允了下来。

    这事磨洋工磨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了,一直都没有激起什么大的国际变故,李鸿章也的确已经尽了力,且卓有成效,算是间接为西征大业尽了点力。

    现在西征初战告捷,形势大好,英国佬这边当然就有点坐不住了。

    可这时候中英间大部分条款,已经全都经双方认可确定了下来,不好反口。

    不得不说英国佬协约精神还是可以滴,已经谈好的事,哪怕是口头协议,也不会随意改口不尊,旧事重提。

    于是英国佬就只好在已达成协议中找岔子。

    现在奕忻跟慈禧汇报的这不大好消息,就是英国佬最新找出来的岔子。

    不大,真不大,仅仅只是一个小岔子,而已。

    但却让奕忻现在真滴真滴很为难,非得求慈禧大力襄助不可。

    因为这小岔子,显然是英国佬中的中国通,所参谋出来的“高见”。

    啥岔子呢?英国佬提出,大清现在准备委派去英国向他们国家表示道歉的官员,级别太低!不行!完全没有诚意!不接受。说这是对大英帝国的侮辱!所以要求大清委派更高级别勋贵专员去英国向他们维多利亚女王道歉,才行。

    大清现在准备委派谁代表大清去英国向英国佬道歉呢?郭嵩焘。

    郭嵩焘,字筠仙,湖南湘阴人。虽是进士及第入的官场,但却也是跟曾国藩一起混出头的,所以也算湘军一脉官员吧。

    郭嵩焘现任福建按察使,正三品,大约相当于现在福建省的省纪委书记,正儿八经的省级高官,而且还是以管官为主的官,而不是管民。

    这官也不算小了。不过如果让这种地方上三品官员代表整个国家去向人家英国女王道歉?也的确有点那个啥,不是很合适。

    因为按大清现在的国情来说,至少应该派个总理衙门里的官,譬如说文祥大人,或是派个军机大臣,譬如说沈桂芬之流的高官,去向人家英国女王道歉才对。

    最不济也得派礼部尚书这样中央级管礼仪的一品高官去,才对。

    可大清却准备派个什么地方上官员郭嵩焘去,也难怪被人家英国佬中的中国通,抓了个小岔子。

    不过这也绝不能怪奕忻办事不力,思虑不周,派人不当,而是因为现在大清的高官,实在是没人愿意去呀!

    公费出国旅游,这好的事!居然无人愿去?!很不可思议吧?不过这的确是实情!

    因为千百年来咱中华文明一直以其灿烂辉煌,辐射四方,引得“万方来朝”,其他国家都是咱国的“藩属”,定期要派“贡使”来咱国家朝拜,称臣纳贡,跪地磕头,而绝无什么咱国派使“驻外”之说。

    简言之,在咱国的传统观念中,对外只有体现宗藩关系的“理藩”,而绝无什么平等的“外交”一说。

    不过这观念的形成,有一说一,可不能怨大清,而是得归咎于秦皇汉武以及盛唐。有诗为证,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对了,还有明永乐大帝朱棣,更是把这种观念推升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这位永乐大帝,组建那大个舰队花费那大的本钱派郑和七下西洋,却仅仅只是让人家承认你是****上国来向你称臣纳贡自认藩属,就可以了。

    而且他回馈给那些藩属的礼,比他们纳的“贡”,多多了!这不是有病吗?!

    可见这有点那个啥妄自尊大的要不得观念,古已有之,源远流长,绝非大清之过。

    不过大清也有不对。

    你他娘怎么就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地继承我汉文明呢?非要生搬硬套!愚蠢!落后!

    这时候代表中华的大清,虽然屡遭列强侵略,但这种“外交”观,却并无改变,外国使节驻华和中国派驻对外使节都被视为大伤国体的奇耻大辱,更不用说到别人国家去向人家赔礼道歉了。

    所以就算这位郭嵩焘大人,那也是奕忻以至于慈禧老人家亲自出面,费了老大劲劝说,人家才勉强答应愿意去。

    因为这位郭大人要出国去的风声,刚一传开,他的亲朋好友就全都纷纷上门来规劝,甚至是辱骂。说什么“有辱名节”,什么“徒重辱国而已,虽有智者无所施为”,什么“郭侍郎文章学问,世之凤麟。此次出使,真为可惜。”这些都还是劝,不是骂。

    而骂者更多。

    再来听听骂。说什么“事鬼”,也就是汉jian。说什么“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这就很有点严重了。意思是要开除这位郭大人籍贯。说他要是做了这个出国公使?就根本没资格做湖南人。更有甚者扬言要砸这位郭大人在湖南老家的祖宅。

    在这样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谁还愿意出国干这个差事呢?

    郭嵩焘此人,说句客观话,还真是位很了不起人物,属于那什么思想很开明,且很有远见卓识,是大清当今极少数极少数不以****上国思想自居的先驱型人士,心里愿意去,但却在这种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还是不得不屈服。

    于是他几次告病推脱,连官都不做了,要辞官归老。但都未获准,弄到最后,慈禧老人家决定召见郭嵩焘,以作安抚。这样老郭才横下一条心愿意去了。

    可现在就算老郭愿意去,人家英国佬又不怎么乐意了。

    说是老郭去做驻英使臣,可以。但是代表大清去向英国女王道歉?身份低了点。

    “哎!”养心殿东暖阁,慈禧愁眉苦脸地长叹一口气:“奕忻,那依你之见,他们是要我们派个啥人去,才会满意呢?”

    “据奴才所知,”奕忻跪在地上望着慈禧脸色察言观色道:“起码得派个王爷?”

    大清的王爷,只有郡王与亲王,这是大清除皇上太后外身份最尊贵人了。

    而且现在还没有汉人,只有满人与蒙古人。

    因为汉人中那几位王爷,譬如说平西王吴三桂,到后来差不多全都又反了大清,被大清给灭了。

    当然,这几位汉族王爷都不是********,就算不反,王位也传不下来。

    王爷?怎么可能?!慈禧听罢顿时心都凉了。

    因为现在大清的这些王爷,先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去,真正能担此重任的恐怕也只有眼前这位恭亲王奕忻一人。

    但派恭亲王奕忻去?显然不大现实!因为太损国体,再说也没这个必要。

    要知道以奕忻在大清的身份地位以及所任官职,他去别国,就算放到现代也不可能是以什么向人家道歉名义去,而是只能去友好访问。

    可其他王爷?除刘清老子醇亲王奕譞以及惇王奕誴外,其他王就算争着去?慈禧也断断不敢派他们中任何一位王爷去!

    因为这些王,都是那什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王。如果让他们中某王去?慈禧相信,就算英国佬本来不想跟大清开战,也非得被这些王害得跟大清开战不可!更何况慈禧还真没这个自信可以说服得了这些王。

    “哎!”慈禧又叹了口比先前更大的气,“看来人家是故意刁难我大清存心跟我大清过不去呀!”

    但就在慈禧在这里唉声叹气的时候,坐在边上的刘清,却蓦地眼睛一亮,心中大喜。

    好机会!得赶紧想办法把这消息通知阿玛!慈禧姨妈,别愁,发愁有损美容。这事好办,好商量,就让我阿玛去不就得了。刘清在心里幸灾乐祸地道。

    现在刘清跟老爹通消息,可比原来方便快捷得多。

    因为他现在上学了,有位好班主任老师。

    “六王爷,您这新宅不错呀!”翁同和一面欣赏着奕譞的新宅,一面跟奕譞打趣了一句。

    由于奕譞家出了位皇上,所以他原来那座位于宣内太平湖畔的醇王府,就不能住了。

    因为这是皇帝的出生发祥地,又被称为“潜龙邸”,须升为宫殿,或者空闲出来,改为庙宇。总之不能再作居住之用。

    于是奕譞只好搬了新家,所以翁同和进门时才会有此一说。

    “书平,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快请进,快请进,呵呵。。。”

    翁同和,字书平。奕譞虽然贵为亲王,但却对翁同和这位帝师当然热情得很。

    那是亲自出迎,满脸堆笑地把儿子这位班主任老师给请进了屋,而后赶紧命人好烟好茶地伺候着。

    仿佛他们间的关系,又好又熟,是常来常往的什么亲朋挚友一样。

    但事实上这两位的关系,并不熟,甚至几乎没啥往来。

    原来是因为没有那个必要往来,现在则是因为要避嫌,所以也不能常来常往。

    不过偶尔来往一下,当然还是可以滴。

    翁同和这次来访,并没在奕譞家坐多久,仅仅只是小坐了大约十来分钟,就很自觉走人了。因为他只是来帮刘清带一句话而已。

    对此奕譞当然也没怎么挽留,但却当然也知道给这位帝师包个大大的红包,把人家恭送了出去。

    翁同和原本不想接这个大红包。不过这位班主任老师想了想后,还是慨然接下了这个大红包。

    因为他知道,这不是红包问题,而是立场问题。

    而刘清现在读书的表现,让这位班主任老师,当然对他皇上学生的前景,很看好!是故他也愿意借此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场。

    收红包这种一举两得皆大欢喜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英吉利国?湉儿这是要我借此机会去英吉利国好好看看走走!嗯,这的确是个送上门好机会!不过我可不能主动去要,而是得耐心等人家上门来求,才最为妥当。

    奕譞望着翁同龢远去的背影,眼中隐隐闪过几丝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