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朝当姑爷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一章 卖报

第七十一章 卖报

    后院一间小屋,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门吱呀一声开了,露出一张精致的面孔:“于公子,你怎么来了?”

    “额,我听说月娥朝这里来了,不知……”

    “你说月娥jiejie吗?她在里面,于公子请进。”

    于小川踏进门槛,只见柳月娥似笑非笑打量着自己,“相公今日竟有这般闲情?这么早就过来处理事情了吗?”

    “那个,我是来找王管家要点人手去帮我打点一下店门的,没想到月娥竟赶在了我前面。”于小川挠挠头道。

    “我若不赶在前面,又怎会知道原来相公还是个处处留情之人。”

    “月娥jiejie。”琴心在一旁面色一红,哀求道。

    柳月娥不禁莞尔,露出一丝怜爱之色道:“琴心meimei,我不过是拿相公开个玩笑罢了,你不用在意,不过我看琴心meimei这般紧张莫非你告诉我的事情都是假的?你是特意来京师找相公的吧。”

    “琴心怎会骗月娥jiejie,再说,我与于公子,不过萍水相逢而已,不是你想的那样。”

    柳月娥将于小川晒在一边,如今气也洒了,收了小脾气道:“相公,多谢你照顾琴心meimei,月娥不会怪你的。”

    “那个,你们认识?”于小川见两人亲密无间,不由问道。

    “见过几面,相公不知也很正常,月娥从未提起过此事,对了,相公今日的来意,我已向王管家说明,他已经答应从店中抽出几人帮你打点店门,怎么样,月娥办事麻利吧。”

    于小川赔笑道:“是,月娥办事,我当然放心。万事俱备,如今我们还差一个会活字印刷的工人,我找人打探了好几日,皆是无功而返,可见会这技术的人少之又少,而会的人大多都被造作局,工部要走了,上哪找去。”

    琴心突然插嘴道:“于公子要找这会活字印刷的工人做什么?”

    “是这样,我想办一家报馆,简单的说就像印刷书一样的东西,怎么,琴心认识这样的工人?”

    “琴心并不认识会活字的工人,不过早年琴心还在春轩阁之时,有幸学得此技艺,若是公子不嫌弃,琴心愿意效劳。”

    于小川诧异之余,惊喜道:“琴心姑娘,你真是我的大恩人呐,有琴心姑娘帮助,大事可期,大事可期啊。”

    “咳,相公……”

    于小川咂咂嘴道:“失礼了,琴心姑娘,那待我将报馆装修完毕,还请移驾报馆,助小川一臂之力,当然,我不会亏待琴心姑娘。”

    “于公子客气了,琴心能帮到公子,琴心心中也会安稳一些。”

    于小川见此间事了,转身道:“月娥,琴心姑娘,你们聊着,我去和王管家商议一下。”

    这几日,于小川从胡百户那里告了假,专心指导从王管家那里调度过来的下人,将报馆装修一番之后,又去弄了一些印刷的器具安上。如今报馆已打点好,只要拿出文章,便能进行第一批报纸的印刷了。

    在报馆装修的几日,于小川熬了几个夜晚,终于将第一份稿纸排布好,并仔细地校对了一番。

    于小川将第一份稿纸递给来到报馆的琴心道:“琴心姑娘,你看看,这份稿纸如何?”

    琴心接过稿纸,刚看了几眼道:“当朝文人李大人的手迹,咦,这里还有三大文学代表人物的手稿,于公子,这些你从哪里弄来的?”

    于小川面露神秘道:“这是一位前辈对小川的友情支持,他可是费了几日心思才弄到手的,这可是这第一份报纸的卖点,当然若只是这些朝廷高高在上的人物,又怎能满足天下之人的口味,琴心请接着看,看看这些有需要改进的吗?”

    “咦,这里竟然有一篇农商赋,这文是出自何人之手,竟敢公然斥责这些富商为富不仁,也太过大胆了一些,嗯?似乎不对,这后面怎么又大大地推崇商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琴心也偶读过些书,但未见有人这般先抑后扬,简直是神来之笔,不过,这样会不会引来天下士子的不满?”

    于小川神秘一笑道:“我要的就是天下的士子不满,让他们嚷嚷。对了,报纸一些偏角之处,我还加了一些江湖小事,增加一些可读性。”

    琴心浏览完手稿道:“于公子真是思维超前,聪明过人,这报一出,必引来天下士子抢读。”

    “但愿如此吧,对了,琴心姑娘,麻烦你在明日之前赶出一千份来,不能多,也不能少。”

    “于公子还为告诉我这报纸叫何名呢。”

    于小川拍拍头道:“光顾着想别的事了,竟忘了这事,名字我已想好,就叫做‘名人报’吧。至于这报馆,我已寻了高人为我写了匾额,明日便能揭晓了。”

    琴心将手稿细细收好道:“于公子放心,明日之前定能完成任务。”

    “有劳了。”

    ……

    第二日清晨,锦绣街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之声,引来了街坊邻居的围观,只见屋檐下方的匾额被一张红布遮掩,看不清匾额上写的什么。一阵鞭炮声过后,只见一名年轻的少年对着围观的人群说了几句,手一拉,匾额终于浮现在众人的眼前。

    “名人坊?”

    “这是什么名字?卖布的?买胭脂的?”众人议论纷纷,就在此时,这间名人坊走出几名十一二岁的孩童,这些孩童穿着朴素而干净,腰间挎着一个布包,里面不知装着什么,这些孩童分散开后,突然用稚嫩的口音吆喝道:“卖报了,卖报了,新鲜出炉的报纸啦,里面有当朝文人李东阳先生的亲笔真迹,五十文一份啦,要的请快。”

    “卖报了,买报了,新鲜出炉的报纸啦,天灾无情人有情,商人王富贵舍钱救贫穷,大明当今的大善人啦,五十文一份啦,要的请快。”

    ……

    “什么报纸,五十文一份,你当我们是傻子?”

    “就是,我看不就一张破纸吗?竟干漫天要价。”

    “卖报啦,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结局大猜想,诸位秀才莫要错过了,要的请快!”

    ……

    “于公子,五十文一份的报纸,会不会太过了?”

    于小川神秘一笑道:“人之所以让别人捉摸不透,就是其思维和想法过于古怪,若是价钱太低,虽然能卖出去,但影响却差了许多,你等着看吧。”

    ……

    与锦绣街相邻的文庙,一间茶肆矗立在旁边,数十名贡生在交谈着三年一次的殿试,更有一些商人在谈论着生意上的事情,偶尔有卖唱的,乞讨的,前来向这些人讨个喜气,当然,这些人自持身份,自然也会给上一些。

    就在此时,一名孩童走到一个贡生前,也不说话。

    这名贡生看了眼前孩童一眼道:“今日乞讨的人不少,但像你这般干净乞讨的孩童,到也少见,这里有些碎银,拿去吧。”

    孩童也不接过银子,突然开口道:“卖报了,新鲜出炉的名人邸报,里面有当朝礼部右侍郎诗词真迹,五十文一份,要的赶快啦。”

    这些贡生听得小孩叫唤,皆是面露疑惑,邸报这东西,大家都听过也见过,无非是天子圣谕,或是官员升降奖赏,朝廷训示等等,这名人邸报是什么,大家却是一头雾水。而这报纸还卖五十文一份,未免贵得离谱了一些。大家都毫无兴趣,到是有几名贡生低头沉思着什么。

    终于有人忍受不住好奇,说道:“三年一次的殿试就要开考,如今又出现这名人报,难不成其中有什么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