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将相在线阅读 - 075解疑窦风止尘埃定,望长安再拜归无期

075解疑窦风止尘埃定,望长安再拜归无期

    审问紧张有序的进行着,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中书省、大理寺、御史台三方想尽一切办法,仍然没有让晋王府的那些属官开口。

    至于京城戒严,搜查叛党一事,也毫无进展。就像和杭州一样,长安城中风平浪静,仿佛从来没有过什么叛军。

    “查来查去什么都没有查到,孙敕、裴绍钧、赵世康,你们三个作何解释?”

    皇帝厉声斥责,甚至连名带姓的叫他们,可见是龙颜大怒了。孙敕等三人集体下跪请罪,口称无能。

    “你们也算是国之栋梁,怎么在审案上,办事不利?看来刑狱之事,无人能及冯致远了。”皇帝负手瞭望远方,心中又起惜才之心了。

    然而冯彻,此刻还在京兆府。押送晋王回京后,所有人都有意无意的忘记了冯彻这位功臣,连皇帝也没有让他继续插手此事的意思。

    虽然冯彻是断案高手,为人处世却不够圆滑。要是让他审案,以其较真的性格,不知会审出什么来。孙敕和赵世康同时侧首,二人目光相交之间,赵世康便知此时他必须得出头了。他进言道:“请皇上再给臣等几日,臣必定日夜审案,尽快结案,以报皇恩。”

    刚刚皇帝只不过是心头一动,并未真的打算启用冯彻。既然赵世康在此立誓,君前无戏言,皇帝便顺水推舟道:“朕就再信你们一次,退下吧。”

    三人走后,邵安觐见。皇帝开门见山的问道:“当初,你有没有在晋王口中套出什么话?”

    “臣问过,但是晋王绝口不提背后主使者。是臣无能,请圣上降罪。”

    幕后主使要是能那么轻易问出,还要刑部和大理寺做甚。皇帝当然不会怪罪邵安,又继续问他:“那你觉得背后之人是谁?”

    “臣以为,或许是晋王旧党。”

    皇帝点头,“晋王党的势力比我们想像的要大。还有那些属官,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审到现在还没有结果。”

    邵安有点难以理解了,按说大理寺的手段,要比地方上厉害得多,况且三位审问官员也非等闲之辈。可过去了这么久,居然还对付不了一群小小的属官。

    “晋王在宫中待了有些日子了吧。”

    “是。”邵安心中有些忐忑,看样子,皇上终于打算见见晋王,而他们兄弟俩,的确该好好的谈一谈了。

    ※※※※※

    晋王已被幽禁多日了,以他的性子,早就烦躁不堪了。最初的几日,他身处母亲的旧居中,颇为缅怀伤感。几日后,晋王过够了一成不变的生活,开始担心外面的事了。虽然他知道邵安定会将杜云龄带回了相府安顿,为其治伤。但他依然担忧龄官,想见他,想听他唱戏。而如今只是妄想了,没有龄官陪伴的日子,对晋王而言,真是度日如年。

    这天,本以为以前许多天一样,死气沉沉,了无生气。未曾想,到了午时,长久不再开启的朱红宫门忽然打开,太监宫女们端着托盘鱼贯而入,盘中散发出食物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晋王诧异的望向来人,果然看到了他的五哥。

    宫女们忙着布置摆放餐具,晋王安静的坐在皇帝对面,显得格外乖巧,却也疏离。

    “咱们兄弟好久没有在一起吃饭了。”皇帝点来点桌上的一盘水晶冬瓜饺,“朕记得你以前爱吃甜食,特命御膳房准备的点心,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晋王看着满桌子的美味佳肴,碧粳粥、糖蒸酥酪、如意糕、吉祥果、莲叶羹……全是自己爱吃的甜点,便明白五哥是用了心思的。他默默夹起一个水晶冬瓜饺来,嚼了几下,却觉得食不甘味,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香甜。

    “谢谢五哥。”晋王放下筷子,低声说道。

    皇帝闻言,感叹一声,“你还愿意叫我‘五哥’。”

    “五哥,弟弟自知犯了大错。但我,只想求个真相……”晋王不顾一切的抬头问道,“我母妃是怎么死的。”

    ※※※※※

    邵安焦急的在中书省里等待着,他不知道皇帝对晋王说了什么,也不知道晋王有没有像那天问他那样,质问皇帝淑妃的死因,更不知道皇帝会如何回答。他只有等待,等待着最后的结局。

    到了申时,皇帝传召,邵安养心殿觐见。

    然而令邵安意外的是,在去养心殿的途中,居然遇见了东宫太子苏晟晖。太子与邵安迎面相碰,避无可避。邵安略微尴尬的向太子行礼问好,太子却什么都不说,径直离去。

    邵安回头,看着太子一瘸一拐的艰难前行的背影,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邵安进去时,皇帝刚见完太子,还处于极度愤怒之中。见他来了,皇帝怒不可遏的骂道:“朕养的好儿子,居然勾结晋王谋反。”

    邵安完全愣住了,幕后cao纵之人,怎么可能是太子?他怀疑道:“会不会是其中有什么误会?”

    “晋王亲口供出,太子也已认罪,还有什么可误会的。”

    邵安大脑一片空白,在他眼中,太子虽然偏执,但绝不会做出这种无君无父之举。或许太子也像晋王一样,被人误导而不自知。

    “孽障!”皇帝一气之下,将桌上的笔墨纸砚全部扫落,声音沙哑的悲愤道,“难道,这就是得到天下的代价吗?”

    帝王盛怒之下,谁敢多说一个字。邵安和陈怀恩急忙跪倒在地,深深叩首不敢抬头。

    邵安俯首于地,蓦然忆起在王府初遇苏晟晖的时候……

    那日,清风习习,落花满天,安王府花园中欢笑不断。邵安路过花园时,见王妃正为小世子轻轻擦汗,可世子调皮,又跑到了秋千那里,坐在上面努力地想荡高。可他力气太小,总是无法如愿。安王看到笑了起来,走到后面帮他推了一把,秋千被高高荡起。小世子咯咯的笑起来,一个劲的喊:“再高点,再高点!”

    邵安站在树下,默默看向苏晟晖,再回想起自身的境遇,心中既羡慕,又伤感,甚至有点嫉妒。世子有温暖的家,有严父慈母,而他,什么都没有。可当他现在再看太子与皇帝父子之间的恩怨,却不知该说什么了。

    毕竟那时,太子的腿还未瘸。那时,安王还不是皇帝。

    待皇帝怒气稍减,邵安赶紧进言,“太子殿下年少,或许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利用?”皇帝心中冷笑,“若是心中无欲,别人又如何利用?朕欲……废太子!”

    果然,皇上还是舍不得重惩太子的。邵安理解皇帝的心情,作为父亲,他对儿子有太多了亏欠,还未补偿,却又不得不废立。

    念及此,邵安叩首道:“太子者,国之根本也,若轻易废立,则会引起朝野动荡。历代来立嫡立长,圣上只有这一个嫡子,若立庶子,又会发生当年夺嫡之争。”

    “其他罪朕尚可宽恕,可这是谋逆,朕可以原谅他,但朝臣会同意吗?”

    那就压下来。邵安和皇帝心里都知道这一点。然而要压下此事,何其难啊。

    “冯致远怎么安排?”皇帝突然问道。

    皇上不会无缘无故忽然提及此人的,邵安揣度着圣意,回答道,“京中似乎没有合适的位置,不如去地方上历练历练?”

    前段时间刚罢免一堆刑部官员,位置多的是,而皇帝却没有质疑,随口道:“恩,调出去,你看看哪有空缺,尽快安排。当然,也别亏待他。”

    “臣明白。”邵安心里有点替冯彻惋惜,在晋王事中,冯彻是第一个发觉谋反的,立此大功,本应调入刑部。邵安曾想把刑部尚书的位置留给他,但现在他也是有心无力了。冯彻没有上去的理由很简单,时机不对。

    事后,很多人为冯彻倍感不值,觉得邵相太过眦睚必报了。但也有部分敏感的官员们,已从此事中分析出,皇上和丞相对于谋逆案的态度。

    此后,太子被秘密地软禁于东宫,对外则称储君身体有恙,不见外客。外戚赵世康刚上任没多久,就被皇帝以审案不力为由头,撤职查办了。然而到底废不废太子,皇帝却没有对邵安明确表态。不过看这情形,邵安心想,还是先将冯彻调出去,将太子谋反之事瞒下再说。

    压下此事倒是不难,目前知道太子参与谋反的,只有圣上、晋王和邵安。至于王府属官,晋王说他们官卑位轻,并不知晓太子也参与了。于是皇帝口谕暂停会审,唯有京中搜查仍在继续。

    而冯彻,被吏部派任从五品柳州知州,即日离京。

    ※※※※※

    这日正值退衙时分,邵安仍在中书省处理公务,忽然有一小厮求见。那人恭敬的说道:“丞相大人,冯大人请您去他家一趟,有要事相商。”

    “有事在衙门里不能说吗?”邵安惊奇,冯彻什么时候开窍了,居然请上官去他家做客?该不会为了外任一事套套关系吧。

    小厮为难道:“小的也不清楚。”

    “算了,你在前带路吧。”邵安倒要看看,冯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邵安随着那小厮,穿过大半个京城,终于在一条小巷前停了下来。小厮抱歉的向他解释,说前面路窄,马车过不去了,只得步行。邵安望向前方坑坑洼洼泥泞小路,他没想到,冯彻好歹也是堂堂命官,居然会住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巷子里。

    等到了冯府,邵安又惊讶又伤感的打量着周围,只见这是一小小的四合院,地方不大,贵在清净。进屋后只觉得家中贵重摆设不多,但室内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净整洁。

    邵安到时,冯彻居然不在家,只有他的夫人和稚子在此。冯夫人荆钗布裙,正围着炉灶在炒菜。见客人来了,忙出来泡茶招呼。

    家中男主人不在,邵安单独和冯夫人相处,倍感尴尬。反而是冯夫人不拘小节,不像那些大家闺秀一样忸怩作态。她端了茶出来,含笑道:“家中简陋,没有好茶招待,望丞相见谅。”

    邵安接过,微抿一口,“茶香清幽,夫人客气了。”

    冯夫人微微一笑,“夫君他脚程慢,恐怕要劳丞相稍坐片刻了。”

    邵安知道她灶上还煮着饭呢,便道:“无妨,冯夫人有事先忙吧。”

    冯夫人也牵挂她锅中的饭菜,也不再客气,“那丞相请便,妾身先下去了。”

    冯夫人匆匆离去后,邵安干坐片刻,深感无聊,故起身随意走走,来到了冯彻的书房。

    书架上,各类书摆放的整整齐齐,而书桌上,倒有几分杂乱。只见几张纸随意的乱摆在桌子上,字迹龙飞凤舞,显示出写字者烦躁的心情。

    邵安每次看冯彻的奏章,都是用工整的台阁体书写的,还从未看过冯彻的草书呢。他一时好奇,便拿起最上面的几张,只见上书: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是陆游的诗,没想到冯彻竟然会写这种伤感的诗句,真是出乎邵安的预料。他又翻出一张,却见上面写的是辛弃疾的诗: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邵安一愣,被诗句深深的悲愤击中,他心中有股隐隐的不安,更加急切的继续翻阅着,却看到了更悲哀的诗句: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一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