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九朝元老在线阅读 - 第一二八三章 大事频频28

第一二八三章 大事频频28

    第一二八三章大事频频28

    1.

    春书武走后不久,春天和许江便按照柳师傅的吩咐把筛好的沙子和水泥按照比例搅拌好了,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

    于是,柳师傅便开始了再次分工,指派春天和许江负责沙子水泥和砖头的供应,许多和春书家负责给他打下手。分工完毕,垒锅灶的工程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垒锅灶的第一步是在偏屋cao作间的南面和东面的墙壁上分别开一个洞,南面的洞是为了给锅灶烧火添煤用的,也就是锅灶的灶口;东面的洞是预留的烟囱的通道。这样一来,锅灶垒成之后,烟囱在院墙外,烧火间也在院墙外,可以更好地保持cao作间的卫生。

    砸墙开洞的活计是春书家做的,柳师傅只是在两侧的墙壁上划了两个长方形的框子,春书家的任务就是把这两个框子内的砖头给挖掉。所幸,当初盖偏屋的时候墙壁用的都是单砖,也就是泥瓦匠所说的12墙,而不是像正屋那样都是24或37墙,(12墙指的是墙壁宽度为12厘米,也就是一个红砖的宽度;24墙指的是墙壁的宽度为24厘米,也就是一个红砖的长度)所以这墙壁挖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两个洞的面积大约为五六十平方厘米,春书家用了十几分钟就搞定了,惹来柳师傅的好一顿夸奖,说春书家学东西很有灵性,要是有了一位专业人士的悉心指导,肯定会成为一位出色的泥瓦匠。春书家便马上顺杆往上爬,提出要拜柳师傅为师,柳师傅笑着摆摆手,说他一把老骨头了早就把手艺都荒废了,已经没有资格收徒弟了。春书家听后笑了笑也就作罢,他心里很明白,垒锅灶和垒烟囱是一门手艺,人家哪能因为一句玩笑话就轻而易举地收自己做徒弟?不过,拜不拜师和收不收徒都没关系,春书家相信凭着自己的悟性,只要跟着柳师傅把垒锅灶和垒烟囱的过程走一遍,那技术就能学个八九不离十,也犯不着非要较真儿拜师学艺不可。

    2.

    有了春书家和许多的帮工,再加上春天和许江两个打小工的及时供料,在柳师傅的亲自cao刀和指挥下,等一个小时后春书武把第三车黄沙运到,偏屋里的锅灶已经垒到了半米多高,再有个三五十公分锅灶就垒成了。

    春书武这一次把春书立也给带来了,说他今天生意也不做了,他们老弟兄三个今天都在这里打小工,顺便和亲家公与柳师傅喝顿酒亲近亲近。

    既然春书立来了,众人少不得又是一番握手寒暄,春天趁着这个机会让许丹把小餐桌摆到了院子里,冲泡上茶水让大家喝一杯热茶歇息一下。

    趁着众人喝茶抽烟的间隙,柳师傅把将要放到锅灶上面的铝合金蒸车的底框尺寸量了一下,然后吩咐许丹和春书武去街头供销社买一个十印锅。柳师傅嘴里所说的“十印锅”是指铁锅直径的大小,户山地区的村民们常用的铁锅有“六印”、“八印”,“十印”等等,十印锅的铁锅直径为850毫米。其实,“印”不是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所以“印”究竟是多大并没有明确标准。使用“印”作为计量单位,更多地是户山地区老百姓的一种习惯,是在历史发展中约定俗成的非法定单位,只要各方都明白,交流无障碍,就可以在非正式的计量场合(尤其是口语交际中)使用。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印”应该为“仞”。“仞”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引申义是测量深度。该文字在《礼记祭义》和《考工记匠人》等文献均有记载。由于户山地区老百姓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在流传过程中才把“仞”说成是“印”,这个说法也许还有点靠谱。听了柳师傅的吩咐后,许丹便拿上钱坐着春书武的机动三轮车去了镇供销社。

    3.

    两杯热茶和一袋烟过后,众人在柳师傅的指挥下又开始忙活了起来。

    因为又加上了春书立这个壮劳力的帮衬,那活计无形中又加快了很多,等春书武和许丹把铁锅从供销社拉回来,cao作间的锅灶已经封口了,只预留了一个直径为85厘米的刚好可以放十印锅的圆形缺口。

    等春书武和春天把铁锅搬进来,柳师傅便吩咐春书家与他两个人各抬半边锅沿,小心翼翼地把铁锅轻轻地放进了预留的缺口中。然后,柳师傅又吩咐春书家沿着锅沿抹上一层厚厚的水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填充铁锅与锅灶之间的缝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锅底烧火的时候不会有烟从锅沿处冒出来。至此,垒锅灶的工作便算大功告成。

    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垒烟囱和试火,等这一切都没有问题之后,便是把铝合金蒸车罩在铁锅之上,然后便是给蒸车四周密封,要确保铁锅内的蒸汽全部留存在蒸车内,这样做出的馒头才会蓬松暄软,不但品相好而且还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