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逼上梁山在线阅读 - 第八卷 第十五回 李民杀心起

第八卷 第十五回 李民杀心起

    谁为朕分忧高俅就是军部的,他提出来的,自然还是要他解决,否则,别人说话,那不就落了高俅面不是。只是,这高俅虽然早就准备好了借机保举刘,可有了宋金联盟这件事,高俅有心搅和,自然就不能说这刘了。却是临时想起一人。当即举荐了汝宁的呼延灼。再一次显示了历史惊人的修正性。

    不过,有了高俅这么一搅和,赵佶却也没了兴致再立即拍板这个宋金联盟,只是吩咐王黼拟定一个章程,待平定了内乱之后,再定下联合金国兴兵灭辽的条约和日程。随后就烦心的散朝,等候呼延灼的到来。

    而那高俅下殿之后,当即把那刘好一顿盘问。

    这刘虽然已经决心跟随李民了,可却也只是佩服李民为国的志向,拜服李民的神通,以及敬畏李民的权势。他将门出身,却还是没有什么想造反的念头,更不想祸连家族。猛听闻赵良嗣没死,当即就懵了。

    他刘乃是遣金使臣的护卫统领,即使是金人把赵良嗣他们都杀光了,他一个人奋勇杀出重围,跑回来报信。那都是担着不小的罪过呢。若是朝中没人帮衬,最少也是一个护卫不力。

    当然,有着李民担着,高俅帮衬,死的也能说成活的,这件事,自然也可以把刘说的没罪。而且有功。甚至,高俅更可借机保举他刘戴罪立功,领兵剿灭梁山。明罚实升。借机就补了实缺。只要再立上那么一两个功劳,谁还能动的了他刘

    可如今却是全都完了,赵良嗣回来了,更带回了金国使臣,最主要的还是得了皇上的欢心。他刘却还能怎么说一个不好,他刘获罪不说。甚至还要连累父亲哥哥和家族。

    刘当即担不住了,却是把实情说了。

    说到底,刘还是高俅抬举的出身,就算他没有彻底认同高俅这个名声不太乍样的大jian臣为靠山,并跳过高俅。投了李民,可就冲着他父亲刘仲武和高俅的关系,危机关头,李民又不在跟前,刘还是比较信赖和依靠高俅地。

    何况,刘的印象中,更有李民乃是高俅靠山,高俅乃是李民心腹的假象。这紧急时刻。刘自然也就更没什么可隐瞒高俅的了。只求高俅能为他出个主意,免了罪责。

    而高俅知道了实情之后,那真是倒吸一口冷气。高俅万万没想到,就这么大半年的没见,李民竟然把金国地国主都杀了。实在是太彪悍了。彪悍的高俅都不知道该怎么配合李民才好了。

    金国国主,虽然只是一个番邦的国主。可能当国主,必然也有几分运道。岂是那么说灭就灭的。没有更大的天运之人,怎么可能得手再想到李民曾说过的天主转世。高俅的心,更颤了。

    与之相比,刘的那点罪名,算个啥啊。

    高俅琢磨了一下。别地没想出来,却是领悟了李民没有声张此事,显然是不怎么想让人知道。当即嘱咐刘,此事不可再外传。随即又嘱咐刘一番说辞,假说刘听闻金帐内有喊杀声,过去探询。却被金兵截杀,以为使臣都被杀害干净,为了让朝廷知道消息,这才奋力冲杀出军营,潜行回到大宋报告。

    同时告诫刘,一定要咬死了这么说,有了这番说辞,真真假假,却是谁也说不清楚的。再有他高俅的关照。必保他刘没事。

    刘当即应诺。

    而高俅安定了刘这码事,却实在是算不出李民杀了金国国主之后的天机演变。

    不过。有一点,高俅却是算得很清楚。虽然他高俅很想保赵佶无忧。可王黼有着梁师成帮衬,宋金联盟更得赵佶欢心,若是他高俅不识趣的硬搅和,他高俅就得先完蛋。

    这倒不是高俅自卑。实在是高俅太了解赵佶了。

    高俅能从一个小人物。在没有什么横财和裙带关系的情况下。自身也没有什么拿的出去地文韬武略,一步步走到今天。登上太尉的高位。靠的就是看主人脸色,琢磨主人心思,小心曲意的伺奉。

    别的不说,高俅历任的主人,就没有一个说高俅不好的。其中就包括难伺候的苏东坡和小王太尉。

    故此,这点自知之明,高俅还是有的。

    高俅深知:在赵佶的眼里,他高俅不过就是一个听话值得信任,并有几分办事才能地弄臣罢了。他高球只能靠着赵佶的龙威,这才能帮着他赵佶看守那八十万的禁军。离开了赵佶,他高俅就什么都不是。不会有一个军兵服他高俅。所以赵佶用他高俅才放心,安心,顺心。这里一点没有他高俅有什么大谋略,大才干的事。若是有了,赵佶很可能反倒不放心了。

    所以,若是他这一贯听话的高俅,有了自己的主张,更敢顶着他赵佶干,他高俅也就算是混到头了。赵佶绝不能把京城禁军的权力交给一个有自己主张,敢不听他赵佶命令的人手中。那怕就是再忠诚,再有谋略,再有才干也不成。只要他高俅敢于跳出赵佶给他高俅定的位。宋金联盟能不能破坏且不说,他高俅肯定是第一个死定了。高俅虽然希望赵佶好,好保住他高俅的富贵。可那却是建立在自身安全上地,高俅可没有忠臣死谏的志向。何况,高俅此时还惦着李民也是天主转世的人,连金国的国主,那都想杀就杀了,那得是多大造化的人啊。就算万一赵佶倒台了,跟着李民,想来也能保他高俅地富贵。

    高俅辗转之下,别地没想出来,却是更加坚定了跟随李民朋党的决心。

    高俅当即修书一道,把京中生地事,转告给李民,由得李民cao心去吧。反正李民连金国国主都杀了,连天命都敢逆改,这天命修正的事,还是由着李民cao心就好。他高俅只需跟定了运大之人就好。

    于是,一封书信,就这么到了李民的手中。李民看信之下,也是大吃一惊。暗自惊心:难道历史的修正性就这么强连把完颜阿古打都杀了,也还不能改变宋金的联盟么

    不过,李民长久修炼磨砺的心志。随即坚定了李民的信念。不历史一定是可以改变的,那完颜阿古打这么牛的牛人,不也是死在了我的手上么大不了我隐身进皇宫,把赵佶也杀了。看还有何人热衷于宋金联盟

    虽然此想,有些对不起赵佶的情义,可为了中原百姓,为了历史不开倒车,李民还是能割舍的。而有了这垫底的决心和觉悟。李民的心智也随即冷静下来。再看高俅给李民附录的宋金联盟草案条款与分析,随即觉,历史还是改变了,而且还变得更好了。

    由于此次金国并没有战胜和消灭辽国的七十万主力部队。此时本身更处在辽国反击围剿,身处下风,只能靠游击战sao扰辽国各地,消耗和蚕食辽国国力的窘迫阶段。宋金联盟的条约上,却是没有什么消灭辽国后,把大宋原先给辽国的贡品,转给金的。更没有什么对燕云十六州的窥视条款。金国方面,只是强调了大宋的现阶段援助,以及联合出兵后,谁打下的土地,就要归谁的条款。而宋朝虽不在意现阶段的物资援助,可却比较重视今后的土地归属。

    而这里面,大宋朝臣和赵佶的分歧,甚至还大过了与金国的分歧。赵佶是一心想把那个耶律延禧抓了,彻底灭了大辽,好去了他这个宿命之敌。

    可大宋的朝臣,却十分务实,毕竟大辽还有这七十万的军马,而大宋更是打从太祖太宗时起,至今多次伐辽,虽多有胜利,可最终的结果,也是未竟全功。重朝臣却也是不看好赵佶这一代,就能把大辽给彻底灭绝了。

    众朝臣的意思,却是借用金国的兵力,把大辽对宋防线的兵力牵扯走,而后,大宋在局部地区形成兵力优势,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控制权,那就完美了。

    故此,他们和赵佶的看法不一,这才造成了盟约条款,至今没有确立。

    说实在的,这份条款,真让李民看的眼亮。尤其是那些朝臣的观点,更是符合李民的心思。若是能完美实现。宋金联盟,还真是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李民却是知道,关键的问题,却是别说是如今没大伤元气的辽国,就是历史上那大伤元气的辽国,宋军也是没打过。打不过人,再好的盟约,又有什么用,只能暴露了国防不足的弱点,而那时,大宋的富饶,却成了一个小孩拿着一个金元宝一般的诱人犯罪了。

    而正在李民盘算琢磨之时,李民的山庄前,却出乎意料的来了一伙远方的来客。